西西河

主题:【原创】国防科大这种学校还是撤销算了 -- 深空探索

共:💬50 🌺15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家园 先给个定义吧

你这里所说吧“军事学”不是标准定义的军事学,所以你给我一个你的定义吧,免得因为咱俩理解不同而导致误会。

我认为,一军人的培养,除了专业技能外,同样重要的是其军人底蕴,前者因不同军人的专业不同而有所区别,后者则是所有军人共同的东西,而后者是要在长期严格的军事化生活中沉积的。所谓的“4+1”,看上去解决了技术专业和指挥专业教学的矛盾,但由于我军的技术院校在生活上很平民化,并不能培养出过硬的军人作风和军人价值观,实际上只能是导致指挥官军人底蕴的弱化。就如同根基很浅的漂亮大楼一样,不出事看着也是很不错的,有事时就未必能指望。

实际上你也可以回忆一下自己的经历,技术干部在部队不得志仅仅是因为军事技能不好吗?其实真要说部队的那点工作,没多难干的,主要是经验型的工作,只要肯学肯练,大多数人都能解决。关键是技术院校的学生由于军人经历少,不具备应有的底蕴,所以在部队首先遇到的不是技能缺失,而是文化冲撞,更多是因为不认同部队而选择的离开或是放弃,而不是因为干不了部队的活。这其中既有部队僵化的体制和对旧有经验的照投照套所造成问题,也有技术干部队自己没弄明白导致的误解。

当然,如果科大真的能够加强军政基础教育,向一所真正的军校看齐,那是我们大家都喜欢的(只是不知道科大生喜不喜欢),我们就一起关注这所中国西点的成长吧。

家园 军事学是个很大的学科门类.

对我们学校学坦克的指挥类学员来说,要学习很多军事学内容:坦克射击学、坦克通讯、装甲兵作战理论基础、坦克分队管理、坦克兵战术学等等.这些东西,在本科4年期间学的并不多,主要是学了一些很基本的军事学基础内容.真正系统的学习坦克部队指挥,是第五年去蚌埠坦克学院学习的.

至于技术院校生活平民化,这个话你说的就有点夸张了.总归是军校,怎么可能生活平民化呢?就算军艺也没有生活平民化啊.我们学校里有个教练团,里面各军校的毕业生都有.依我看,总体而言,我国的军校毕业生素质其实相差并不远.素质差异更多的是个人自身的原因.

其实,从我和我的同学的经历来看,部队里技术干部和指挥干部的对立并不严重,毕竟大家都是军人,有什么好对立的呢?甚至连技术干部和指挥干部的身份也并不一定就分的很清楚.而真正想转业离开的,其实是极少数.地方的就业压力可比部队大多了.

家园 关键是态度问题

对我们学校学坦克的指挥类学员来说,要学习很多军事学内容:坦克射击学、坦克通讯、装甲兵作战理论基础、坦克分队管理、坦克兵战术学等等.这些东西,在本科4年期间学的并不多,主要是学了一些很基本的军事学基础内容.真正系统的学习坦克部队指挥,是第五年去蚌埠坦克学院学习的.

其实这也就说明了,虽然你们有那么多指挥专业队,但并没有能力独立完成指挥军官的培养,所以你们这个指挥类院校和陆军学院那个指挥类院校还是不一样的。

至于技术院校生活平民化,这个话你说的就有点夸张了.总归是军校,怎么可能生活平民化呢?就算军艺也没有生活平民化啊.

我上过四所不同类型的军校,见过六所不同类型的军校,没见到哪所政治或是技术院校生活是真正的军事化的。当然,是军校就会有点军事化色彩,但那不是真正的军队生活。至于军艺,你饶了我吧。要是军艺那也不叫平民化,我敢说中国人民解放军比美国国防军正规化水平要高了。

其实,从我和我的同学的经历来看,部队里技术干部和指挥干部的对立并不严重,毕竟大家都是军人,有什么好对立的呢?甚至连技术干部和指挥干部的身份也并不一定就分的很清楚.而真正想转业离开的,其实是极少数.地方的就业压力可比部队大多了.

我也没见过我周围的技术军官和指挥军官对立,大家都是一个锅里抡马勺的,谁跟谁呀,各有所长,承认自己的问题,弥补自己的差距,共同献身国防而已,何况那个问题和差距也未必是其本人不努力造成的。你象我作为步兵却不会刺杀——有什么办法,军校不教,到了部队又没时间学,认了三位师傅都有始无终。但你要说我当步兵还不会刺杀真丢人我只会脸红,而不会梗着脖子强调什么“有的人也不会,凭什么光说我”,“现代战争不用拼刺刀了,不会是对的”。即使真有人想转业,我们也都理解——只要真想报国,不穿军装一样可以献身国防。

家园 我们学校倒不是没有能力.

我们学校跟国防科大很有渊源,都是哈军工分出来的,哈军工的主体成了国防科大,装甲兵系成了装工院.国防科大有一段时间成了地方院校,我们学校那段时间却成了坦克学校.后来80年代又改称装甲兵技术学院,可是虽叫技术学院,却是同时培养指挥军官和技术军官.并且指挥军官占的比例逐年增大.

如果说,国防科大是从地方院校改回了技术院校,我们学校却是走的"指挥学校"-"指技混合学院"-"工程学院"的路子.在部队里我们学校的指挥类学员,口碑还是不错的.但是在科研院所里,我们学校的技术类学员,就有被说"基础不扎实"的.平时我跟我导师聊天,我导师就常说装工院的学术氛围还是不够浓厚.

好像是01年吧,开始招第一届4+1了,我们学校才干回本行,只负责工程技术和基本军事技能培训,把专业军事学培训交给坦院和机步院.我认为,这标志着我们国家的军校分工越来越合理了.这是个好现象.现在我们学校的学术氛围是越来越浓厚了,在北京来说,理工科教学水平比清华北大是差不少,但也能与北航北理工等等一流学校比比了.

军艺我去过几回,里面的生活...官方说法是军事化管理,依我看是半军事化管理.不过军艺里面大多是军地双选学员,连军籍都没有的,跟普通军校没什么可比性.类似的军校还有几所军医大学.我在北京街上看见过军艺的学员穿军装在街上走,一眼就知道他们是军艺的,虽然他们的军装上没有校徽.

我有几个高中同学,有在防化指挥学院的,有在空军工程大学的,有在国防科大的.我自己对比的情况是,我们学校与防化指挥学院在生活上比较严格,国防科大与空军工程大学松一些.但是要比军艺来说,那都是远远不如的.而军艺,要比地方大学来说,那就又差一个档次了.

记得大三有一次请假去了吉利大学一个同学那儿住了一宿,我深深的感觉到他们那真叫大学生活,我们学校只能说是军营生活.对比太强烈了.当我早上6点多习惯性醒来的时候,看着一屋子呼呼大睡的大学生,我真切的感觉到我与普通大学生的不同.我想,当他们与男(女)朋友花前月下的时候,在图书馆一手饮料一手杂志地享受悠闲的时候,因为一些渺小可笑的挫折而无病呻吟的时候,正是我们这些同龄人在保卫他们,让他们能没有顾虑地花前月下享受悠闲无病呻吟.呵呵,现在想来我当时是有点儿感觉过于良好了,但我却是那一次知道了使命感是个什么东西.

如果说,军人除了服从意识以外,还有什么特殊的底蕴的话,那就是这个使命感了.使命感使军人有一种当仁不让的气质,一种遇到问题敢于直面问题的勇气,一种敢于付出的精神.军人从不逃避.

家园 隆兄说得好!!

如果说,军人除了服从意识以外,还有什么特殊的底蕴的话,那就是这个使命感了.使命感使军人有一种当仁不让的气质,一种遇到问题敢于直面问题的勇气,一种敢于付出的精神.军人从不逃避.

所以我一听所谓的“让贤”说,就觉得很别扭。我觉得军人就应该象你说的那样,勇于直面问题,勇于付出,象一根钉子一样牢牢地铆在自己的岗位上,不抛弃,不放弃,而不是动不动借口“让贤”而奔个人前程。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