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给你一点崔健 一 “我说我看见了幸福”(写哪算哪) -- 所以我才飞好远

共:💬91 🌺163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家园 一个时代的记忆或一代人或几代人青春的记忆

80年代的标志性人物(或曰集体回忆):一个王朔,一个崔健。

朔爷的《梦想照进现实》里白话的那一大段我觉得解读《一块红布》再合适不过了:

原来的梦想也是相信有个幸福存在,有个人间天堂,一个公平的社会,人和人都互相信任,也值得信任,人和人都不互相消灭,一个无忧无虑,一个快乐无比,爱情根本不是事!没说平等,说的也是平等以后的社会。原来大家更相信一点,觉得地上的每一点亮儿都是那个梦想照下来的,都仰着脖子去接光,脖子晒热了,就觉得温暖;晒黑了,就觉得健康;烫皮儿了,梦更近了;起泡了,已经在梦里了,痛并快乐着;泡破了,露肉了,肉熟了,肉糊了,肉疼了,鼻子哭了,这都没走!走多不牛逼呀!走,多不爷们呀!必须死扛——必须的!聚光灯关了,爷们儿闪着了,爷们儿拧巴了,爷们儿生命不能承受之没东西扛。爷们儿玩火柴,爷们儿攒烟头,爷们儿屁暖床,爷们儿晒月亮,爷们儿管什么也瞧不见还站在那儿瞧,仰着脖子,瞪着白内障,叫信仰。(作家出版社《我的千岁寒》第一版260页。)

朔爷早年接受采访时说过这歌把他听哭了,码了那么多字想说的话不如这一首歌透彻。朔爷还有一个说法:50后到70后都是相通的,再后面的就明显代沟了。代沟在哪儿?小学第一课都是学的“毛主席万岁”——我觉得。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没受过点打击的人是听不懂崔健的

最早听到他是和平年的音乐会,电视上看的,《一无所有》和《不是我不明白》。当时的感觉是滑稽如耍猴。

开始听懂他是一年后无聊地在王府井的音乐书店转悠,那里正最大音量地在播放《一无所有》。那一刻我被震了。

中间的经历是:高考落榜和单恋灰头土脸地结束

家园 我80后的,但具有的却类似是70后的特征。可能跟成长环境有关。

和崔健一样,朔爷我也是喜欢的很。朔爷小时候是在军队大院里长大的,军史战史那是熟的不行,他说当时成天就幻想着打仗,就像姜文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的解说一样,我军那是战无不胜啊。我也是厂矿子弟的一员,对那种在国家体制保护下的小社会里长大的孩子很有语言。

家园 喜欢朔爷和老崔的人,心里面都有种纯净和炽烈的东西

或许就是因为曾经有过体制内启蒙的童年吧。朔爷说小时候以为世界是美好的,而且有可能更加美好。长大了才发现这世界并不美好,而且有些东西非常不美好。——这大概也是同一类人共同的成长感受吧。

所以,景深崩溃了!——老丫的怪叫如斯。

家园 歌曲名单:

先按飞好远老哥说的试试,不行咱再换别的

1987 - 新长征路上的摇滚:

新长征路上的摇滚

不再掩饰

让我睡个好觉

花房姑娘

假行僧

从头再来

出走

一无所有

不是我不明白

1991 - 解决:

解决

这儿的空间

一块红布

寂寞就像一团烈火

投机份子

快让我在这雪地上撒点儿野

像一把刀子

南泥湾

从头再来

最后一枪

1994 - 红旗下的蛋:

飞了

宽容

红旗下的蛋

北京故事

盒子

最后的抱怨

误会

彼岸

1998 -无能的力量:

混子

无能的力量

九十年代

笼中鸟

缓冲

新鲜摇滚

另一个空间

春节

时代的晚上

2005 - 给你一点颜色:

城市船夫

蓝色骨头

迷失的季节

小城故事V21(上)

红先生

网络处男

小城故事V21(中)

农村包围城市

小城故事V21(下)

舞过38线

超越那一天

家园 【原创】给你一点崔健 四 “我指着大海的方向”

大海的方向,美国的方向。早年愉快的乒乓球外交就已唤起了人们对大海对面的好奇,大海的对面那是红旗追赶的方向,是人们新的向往。要是谁能去美国,那一定会得来许多人的羡慕和嫉妒。可是去美国的时候不能带着红旗,你有时候需要放弃自己过去被灌输的信仰。所以我走到你身旁,可不敢抬头看着你的脸庞,你问我要去向何方, 我指着大海的方向,你的惊奇像是给我,赞扬。

当你带我走进你的花房我一时无法逃脱花的迷香, 我不知不觉忘记了方向。可是姑娘的花房之中无法寄留那坚强的梦想,如果一直呆在花房里就会像你养的那些花儿一样。人做梦是天生的,始终保持做梦的人是独立的,而报纸上告诉我只有美国从不拒绝做梦的人。你要我留在这地方?你要我和它们一样?我看着你默默地说, 噢,不能这样。

在那个特别的时代,有多少百姓的梦境中最美的地方不是天堂也不是共产主义社会,而是美国。美国之梦。那个时代有多少人心怀着美丽的美国之梦毫无留恋拼命努力的离开故土飞去远方。“美国!纽约!我王启明,来啦!”于是美丽的幻想毫无准备的在大海另一边着陆现实。大海对岸的现实摧毁花房中的梦想就像飞机大炮摧毁小米加步枪。于是在现实残酷的夹缝中挤拼多年之后,早已改变了的人们聚在一起有的炫耀得来的绿卡,有人炫耀成就的事业,大家开始拼命表演在那里学到的西方歌曲和舞蹈,歌舞一番,酒干人困,疲惫的大家终于无能再掩饰真情,老老实实的站在钢琴前一起歌唱了那首《北京的金山上》,泪流满面。这是《北京人在纽约》给我留下的一个深刻情节。80前生人的可爱。是中国人血肉里根固的真实。

其实世界上在哪里都得是现实迎接梦想。现实会让你以最快的速度丢弃只有花房里才能保持着的不变的单纯和你与生俱来的天真,面对现实,艺术家也会变成裁缝,只有天知道将在哪里等待着一个报应,就在当你站在钢琴前歌唱除了歌之外什么都不是的《北京的金山上》而泪流的时候。 ... ... 你说我世上最坚强,我说你世上最善良。当你从一个花房中失败的艺术家成为一个现实里成功的裁缝的时候,你是否还能回到老地方,你是否还走在老路上?只有崔健那把吉他上发出的重复扫弦和他手里忧伤折转的小号还在音箱里执着歌唱。

我就要回到老地方, 我就要走在老路上。我明知我已离不开你。噢,我的姑娘!她曾经对你说你是世上最坚强,你也曾感觉她是世上最善良。

可这年头还有谁人会在意花房姑娘的善良。

点看全图

而在大海的方向那一头,对面的现实最终证明,你是世上最坚强。

给你一点崔健,《花房姑娘》。

家园 嗯,这个得花!好像东邪西毒里,北丐说,

其实俄知道山的对面还是山,可是不走过俄又怎么知道。俄决定和俄娘子一起走,又没人说不能带娘子一起闯荡江湖di.

没乐善良,要刚强做甚。。

表打俺哦,握爪?

家园 握爪。

不行啊,红旗带不到大海对面去!美国人不让带着红旗去。

我就是这个意思,不过完全是主观理解,楼下有人说太政治了,我自己都觉得是。笑谈笑谈。

家园 多谢正版名单,一对照我这些歌在专辑里好多都是瞎排的。

《小城故事V21上、中、下》估计就是我这里面那首叫《北京故事》的,看来我的都不齐,只有一首,去网上搜呀。

别叫老哥啊,82年年底的,怕在西西河算小字辈的啊。

家园 《北京故事》也有的,在……

《北京故事》也有的,在《红旗下的蛋》这张专辑里。

看来小鬼儿还真是痴长兄弟两岁。

本来小鬼儿在喜欢老崔的人里就算年龄小的了,当年和一帮朋友去吼歌。一群人一起吼完《花房姑娘》、《假行僧》还有《鹿港小镇》、《爱人同志》等等。几个大我10几岁的哥们儿一脸惊诧的看着我:你还会这歌?

小鬼儿认识的80后的喜欢老崔的,真不多

家园 挖哈哈!可恶我这盗版货该处理了!

我认识的那个圈子喜欢崔健的还不少呢,但是管崔健叫老崔的人就几乎没有了。我也有一两个90后朋友,从开始基本崔健就消失了,但要是介绍给他们,还是接受的,但要给他们讲这里面的时代背景,否则他们理解不了,理解不了也就不喜欢了。的确是这样,应该是受改革开放的进程影响,中国社会文化有非常鲜明的分界线,就像上几个帖子说的,叫“代沟”。

家园 对这首的感觉咋和兄弟差别这么大涅?

《花房姑娘》,只感受到了出走,流浪,渴望自立,自由。还有对温柔,对姑娘的眷恋。总之一句话,就是典型的青春期小爷们的思想。

大海,只是个广阔和自由的象征。还真从来没想到过美国去。

一直觉得,老崔的第一张专辑里好几首歌都表现了这种感情。一个男孩儿,刚刚自觉为一个男人。渴望出走,渴望无牵无挂的流浪,渴望无拘无束的自由。还渴望一个纯真的姑娘。

家园 就是就是,最近有点极端。什么都往政治方面琢磨,崔健首先是男人啊。

姑娘就是姑娘,花房就是花房,没那么多特殊意义。

老兄的理解才是正解。简单的一首70年代文学青年的爱情歌曲。只有爱情,没有别的。

家园 同感,握抓

生在红旗下和长在开放中的人,就差那么几年,想法真的是天差地别

家园 提问。

专辑《新长征路上的摇滚》和专辑《解决》中怎么都有《从头再来》这首歌?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