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捉拿薛乃印 -- 李靖岩

共:💬75 🌺100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家园 很gx,很暴力
家园 哈哈,够损

虽然武术高手经常有抬手把人打飞的录影,然而可以确认的是冲进来的五个并非薛先生的徒弟,于是被捉。

家园 大实话

看看现在大师们的口才与文采,在对照他们的表演。可以预见,中华武术以后会堂堂正正成为文学艺术的分支。武术板块也会堂堂正正地归入演艺书场板块

家园 还有一个片断也很好看

就是那个最牛的钉子户在八十年代参加传统武术擂台赛的录像,这个人的水平比他的对手高了不止一点点,很有看头

链接在这里

http://www.56.com/u65/v_MTU3MTE5MjY.html

家园 这也太搞笑了,还不如拳击呢。
家园 武术真那么厉害,为什么不去拿一个拳王的金腰带,既为国争光,自己又

名利双收,难道是因为打法不一样? 还有那些轻攻高手也可以去参加奥运会跳高跳远比赛啊。

家园 月色光顾看热闹了。

其实慢镜头能显出细节来(第一回合第三角度)。而且这场是慈善义赛,下手并不重,也不狠。

转一个youtube上的介绍

第一回合开始公仪用七星势,快步跳跃,陈克夫则采用白鹤拳对敌的双手向前架式,互相对峙。陈先攻,用游斗之法,一触即退,保持距离,不让吴近身施展太极的长处。吴于稍探陈虚实后,便采用以静制动,等对手一近,就击其前臂麻穴,双手轻如打棉花状态。战至不久,吴穿破陈的护手,击中陈面,陈立即使出白鹤拳的 "豹子连环手"密集进攻,猛攻十多招,拳拳打近吴面部,逼吴至绳边。吴闪身出绳间,瞬间以"翻身撇身追"挂击,陈鼻部中拳流血,吴连环追击,双方以中路架式对打。由于陈鼻流血不止,染满白衣,评判主任何贤急忙鸣钟。这个回合本来应是五分钟,只打了两分钟就停。

第二回合,陈仍采取急攻战略,吴则减少走动幅度,以逸待劳,陈绕步走了半圈,即使出"白鹤兜罗手"闪电击中吴的腰部,但吴的太极最善于小圈子贴身短化,不单没有受伤,反而借力抽空左手,右手使出"肘底看槌"击中陈的胸部,跟着重击陈右前臂,致令陈右手失去战斗能力,不得不高脚踢吴。吴以陈此举乃属犯规,于是以牙还牙,用左分脚反击,中裁判见两人似乎都动了真火,生怕再打下去会出事,有违慈善本意,即由评判主任按钟叫停,此回合只打了一分钟。经评判团紧急商量后,决定战果为双方不胜,不和,不败而告终,结束比赛。

家园 这里有个概念上的问题

武术家不等于技击家。有联系又有区别。用现在一些“武术家”而不是“技击家”的例子来全面否定中华武术,很不妥当。

第二,武术的衰落是和社会的动荡密切相关的。56年国家又搞了一个反唯技击论,再加上文革的破坏,至80年代已经是衰微。官方认定的一些高手武术家们,也是靠关系,世家身份,而不是技击技术。武术也搞成了套路表演。不过在走了这么多弯路后,现在明显是开始振兴阶段了。人有钱,有闲了,要温饱外的东西了。于是练武的人多了,有人开始搞比赛,进行交流了。

最后就你的明朝小说说几句。如果真的看懂了,心中暗自警惕,艳照门又怎么会发生。从古至今,当得一个“恒”字。

家园 呵呵,说到底,武术是什么,反正我没弄明白。

我都不知道习武的人自己有没有什么想法。

我还是那个说法,如果武术不等于技击呢,那么首先在宣传的时候就别再拿能打来说事儿了,现在看看所有关于传统武术的宣传,尤其是关于民国及以前的高手的宣传,还不是都在说谁谁谁如何能打?这个没法不让人产生误解。一方面宣传上以技击为能事,一方面又不让别人以武术家不是技击高手来否定,那我觉得这个是自相矛盾。

另一方面,如果武术靠的是境界,那么首先境界这个东西要先搞清楚到底是什么,另外宣传的时候,更多的应该向这个方向做。

以前武术给我的感觉么,那是来的个高深啊~~咱传统武术讲的是“劲道”,讲的是“境界”,往大了说,将的是“突破人体的极限”,要往这些个目标来努力,那技击能力自然就上去了,那和国外那些个技击家打,那就是小菜一碟了。技击不过是我们的副产品而已。

可是真当看了很多传统武术的打斗,看了武林大会的那些实战,说实话,这些兄台跟散打去玩,基本都算白给,当然了,有可能是因为现在传统武术都是业余民间的缘故,可是我就没发现那个真正的传统技击高手出来。

所以,现在感觉对于传统武术的宣传,我们不说欺骗,至少是很偏颇的,至少,这些个宣传和实际情况不符合,至少,这些宣传让我们这些外行人产生了很深的误解,本来我们就被小说和影视剧里面的传统武术搞得五迷三道了,你怎么指望我们这些外行能对武术有个正确的看法呢?如果不能让大多数人对武术有了解,那么武术还怎么发展呢?

说实话,不了解的东西我一向是虚心请假而不争论的,不过呢,我现在发现没什么人能告诉我,真正的传统武术是什么,如果说现在的对技击的过分宣传是错误的,那么我想知道什么是正确的。

呵呵,关于明朝小说,大哥,你真的把这个当作“教育材料”啦??您在看这些个东西的时候,真的心中暗自警惕啊?那我真的是,囧rZ~~~

真要看技击,我宁可看K1。

家园 看来你没明白我的意思

一个人练过几年拳,你可以说他练过武。但这个人并不一定就精于技击。但技击技术必定是他已经掌握的拳法。

技击当然也有境界,不然李小龙也说不出以无法为有法,以无限为有限这样的话。但他也不是一步就到这个层次,中间也需要一层层的“境界”来过渡。

武林大会的几个拳种的前几名和散打的那些人打,我看也不一定亏。央视如果最后搞这么一场比赛,会吸引不少眼球。

至于明朝小说,呵呵,你二十岁看金瓶梅和四十岁看,着眼点就是不同。能想得通,你也就甭囧rZ~~~了。想不明白,就再磨几年心性,回头再读再想。

家园 呵呵,我的重点也不在于此啊

金瓶梅说实话,我不太看,不过我们还是不要讨论这个了,哈哈。

但是呢,我关注的是,武术的宣传手段,以及评价体系的问题,如果宣传上就是唯技击论,那么不能怪人家的误解。

按照你说的“一个人练过几年拳,你可以说他练过武。但这个人并不一定就精于技击”,那么很显然,技击就并不能作为评价武术高低的唯一手段了。那么其他手段是什么呢?至少现在我看不出什么端倪。

其实我更关心的是传统武术如何能够发扬光大,至少现在的宣传,我想那可是绝对的唯技击论了,呵呵,包括河里面很多人的看法好像也是如此啊~~至少我觉得这个肯定不对,而且既然这么宣传,那就不要怪人家误解,呵呵。

技击当然是有境界的了,不过至少技击的高下,大部分是可以通过比赛和实战来检验的。

可是对于武术而言,我觉得这个是有点问题的,呵呵。

武林大会前几名和散打高手来打,要是柳海龙级别的,我的感觉,那还真是没啥机会,不过这个我看做是业余和职业的差别,所以也不觉得有什么参考意义。

另外武林大会上面老说的一句就是,“我们的选手打练不合一”,我的理解呢,是不是我们现在的传统武术,真的就已经没落到一实战就王八拳的地步了呢?而且武林大会中间还经常找几个老拳师上来教大家几招,呵呵,我的想法啊,嘿嘿,这些老拳师,说的头头是道,徒弟们配合的也好,可是,这些老拳师难道自己就能打练合一了么?

或者,我想知道的是,现在展现的传统武术,是不是就是真的传统武术?那种“打练合一”的传统武术,到底是不是存在?为什么我们不宣传那种武术呢?还是说现在那种武术已经失传了?还是说只要对抗强度提高,打练就没法合一了??

外行人说外行话,请别见怪,不过我是真的想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呵呵。

家园 打练不合一的问题只有靠打来解决。

技击水平有待提高,不能代表武术就是假大空的东西。如果练了几天拳击,没实战过,上街估计还是被混混一板砖给拍了。你不能说拳击没落成了王八拳了,拳击的东西都是吹的。

另外刚才看到你前面的回复,提到少林对空手道,那个是由于对手太弱,从而本身能够完全发挥。网上还有一段散打对空手道,日本人也被扁得很惨,散打的招数也表现出来了。如果双方水平相近,绝对不会这个样子, 场面不会这么好看。

家园 古人有六战之说

步战,骑战,车战,阵战,水战,舌战

要抓北斗这样的高手,恐怕必须选对路子,感觉要用阵战 -- 对北斗摆阵。

天门阵不行,那是打仗的,对老北斗,估计要五行八卦阵才行,就是温氏五老对付袁承志的那个阵,五行八卦对七星北斗,以偶克奇,以众克孤。。。

家园 萨苏这个帖子居然没花~
家园 嘿嘿,原来北斗“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