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从此次全球华人大示威看“文化民族主义”的尴尬处境(二) -- 镭射

共:💬65 🌺36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家园 以前看《百家讲坛》,王立群有说儒家的副面影响

就是文化霸权,排斥其他思想!搞文化垄断,现在影响仍然存在。

家园 【文摘】大一统脉络

大一统脉络:

中国的大一统思想由来已久。孔子心中的理想帝王就应握有一统天下的权威,所谓“礼征乐伐自天子出”。儒道墨法等各派思想中都潜藏着大一统的身影。老子主张以“一”为本,“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第42章)。大一统从此有了本体论。

正式提出“大一统”的是《公羊传·隐公元年》:“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唐人颜师古说:“一统者,万物之统皆归于一也……此言诸侯皆系统天于,不得自专也。”疏曰:“王者受命,制正月以统天下,令万物无不一一奉之以为始,故言大一统也。”李斯更是明确提出:“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汉书·王吉传》中称: “春秋所以大一统者,六合同风,九州共贯也。”大一统的原始意义正是消灭对手,由帝王一人统治天下。

大一统在中国之所以一成不变,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从古至今,一直有许多中国人热爱、推崇大一统。唐朝的李白赞叹道:“秦皇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明朝的李贽在《藏书》中尊始皇为“千古一帝”。大一统的逻辑中派生出来的许多观念使得大一统在中国人的心灵中扎下根来。中国人对大一统形成了精神依赖。

家园 现代新儒家不能代表儒学思想全部,现在提倡和谐中庸,这个这个

貌似不是今上原创,对吧?

马克思主义这个不提也罢,马克思要活过来看见我们这几十年是这等搞法,估计马上就会重新气死。就剩下红旗和镰刀斧头还很革命,而已。

一些符号,一些思想,一些欲望,一些历史,捏一块儿,我们美其名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瓦咔咔。朝鲜金胖跳起来说,中国搞修正主义,当批判之。

说实话,都在变的,其实。并且一直以来都是如此。

家园 节选的那段其实正是书生之见

  节选的那段其实正是书生之见

  其实“儒家”不是一个人,也不是“孔家帮”靠武力强逼人们信仰。儒家的统治地位,是统治者、中层官僚、知识精英、平民共同选择的结果,就是说,是社会和历史的选择。

  节选的那段把儒家当成一个人来批判,是和风车在战斗。

  现在社会和历史的情况变了,人们不再选择儒家,任何精英集团(比如蒋介石集团)想去“树立”,其实也都树立不起来了。

  另外,历史上,中国是最具宗教宽容和学术宽容的国家,节选文作者好像忽略了这一点(或者不知道?)。把中国学术史想象得过于黑暗了,暴露了作者其实不懂中国文化。

  呵呵,这样的人在现在恐怕不是极左就是极右,对于现在中国急需的新文化建设,既不能起到建设性作用,也没有批判的能力,只能发出撞击风车的梆梆的声音。

家园 阁下还是好好看过全文再来大发评论。如是挂羊头卖狗肉还挂什么儒家?

儒家的本质你认为是什么?既然儒家的本质已经被改变,还叫什么儒家文化?无论是原生的儒家文化,还是后来面目全非的儒家文化,对中国人的又能有多大的意义?只因为我们目前的社会因为经济问题引起的道德问题,所以就要把一个衰神重新请回来吗?

以为把他的外表重新粉刷一下,换点内涵,又可以再用两千年?真当中国人是一成不变的愚民啊?

家园 又想来倒打一耙了。由你的说法看来,你连儒家的前世今生都没看清呢。
家园 不要来随便混淆概念,始皇的大一统的核心乃郡县制。

跟儒家的分封制完全不是一回事,以为有个天子就是大一统了吗?那何必到始皇处“中央集权、郡县制、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才称大一统?

正如我先前所说,大多替儒家说话的人实质上对儒家本质不清,前生今生不清,反倒是反儒者对儒家有极其深入的认识。

家园 那人思维方式有问题,他以书本为本位,而不是以人为本位

他把“儒家”当成有独立生命的东西了,一遇到不顺就把责任推给“儒家”这个该死的暴君,自己作为一个活人一点责任也没有,就好像被尿憋死是应该的。这就是典型的书生之见。

问题根本不在于如何界定“儒家”的内涵。

未来的新文化,应该是不会再自称“儒家”或“新儒家”。不过这和那个作者的毛病是两码事。

家园 经历中世纪的基督教都存在着,我看不出儒学又何必要自绝于当代.

儒学当然也要去伪存真.你所说的儒家的问题不在于儒家本身,而是政教合一的政治体制.不过儒家的本质与这些无关,儒家的力量在于积极入世的人本主义精神和关注社会制度建设和道德建设的思想.前者是中国社会的韧性所在,是当代中国乃至东亚崛起的重要原因之一,后者这是当前中国社会继续发展所汲汲呼唤的.

在当前这个文化重建的当口,少数人对儒家的理解或许有问题,我们大可以批判,不过一句话就把中国整个传统文化都打入十八层地狱,可不是持辩证法的马克思主义者应有的态度(如果你自称是马克思主义者的话).

家园 是"仁""礼""君子"

仁是道德,礼是制度,君子是求道.

家园 【原创】儒家的蜕变过程

孔子追求的是周朝的分封制。但董仲舒进行改良的儒家理论则有变化,不再搞过去的老伎俩如批评统治者,然后推行仁政之类的废话。战国时期的儒家给人的印象太深,光说大话,拿不出治国办法。其他各家则不然。宋朝儒家和道家、佛教合流。又是一番新面貌。

孔子同样追求大一统。孔子对齐桓公非常欣赏,特别是他尊王攘夷的思想。后面董仲舒结合尊王攘夷的思想,吸收了道家的理论,形成汉武帝实行中央集权,推行郡县制度,对外扩张的理论。而直到汉武帝时期,才结束了分封制度,真正实现郡县制度。

汉武帝喜好公羊学派,公羊学派由血亲复仇的色彩,更准确的说有民族主义的色彩。

但问题是新儒家究竟是要恢复的那个时代的儒家?

明朝奉元朝为正朔的做法,非常不明智,结果后来,满清很轻松的统治了天下,清朝是汉人全体当汉奸的时代,结果遇到西方势力,董仲舒时代理论中的尊王攘夷思想无法被利用,因为统治者本身就是异族,义和团结果没办法,搞出个扶清灭洋,真是不伦不类。日本则不然,尊王攘夷,再明智维新时期,被堂堂正正地提出了。

今天的问题,和西汉时期相似,汉人的生存空间被压缩倒最低,民族主义当然有生存的空间。

哪么儒家的生存机会在于:

1、大一统,将统一和扩展生存空间的思想理论化和系统化

2、尊王改为尊国,这也是五星红旗得到认同的标志,它是国家的标志,而不是党的标志。

3、攘夷。改变目前歧视汉族,抬高少民的做法。

家园 居于统治地位的儒家

和先秦的儒家学派已经不是等同的东西了,就像道教和道家并不能完全等同一样,尽管是有渊源的。

后来的儒家已经吸收了法家和道家的东西,儒道法三家合流。汉代形成的新儒家是非常适合巩固封建皇权的新学说,否则后来也不会大行于世,皇帝中不乏昏君,但即便是昏君,在维护皇权方面通常也是清醒得很的。程朱理学的发展方向过于极端,一味迎合皇权,使自身变得偏激狭隘,渐渐失去了生命力。

中国的大一统是严重依赖统一的先进的文化的。现在中国的文化既不先进(缺乏吸引力),也不统一(成体系的文化流派中没有占绝对主流的),这对于中国未来的发展和维护统一是非常不利的。所以中国现在客观上需要一个相当于当年的儒家和不久前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来作为粘合剂,可以说,新儒家或是新什么家,都是未来的选项,现在就是百家争鸣的阶段,各个学说都可以发展,最终会有一个优胜者出来担当主流文化思想的角色。

现在还看不出会是谁,现在的中国严重缺乏思想家,哲学家,所以现在各个流派的学说只能徘徊在学术刊物中,对统治阶层和民众来说,都缺乏说服力和吸引力。

考虑到各种思想对于国民的影响程度,在此妄自预测未来的新文化中,旧的儒法道的东西仍然是少不了的,西方的东西也会有,包括马克思主义。因为中国从来都是包容性好的混血思想(但要自成体系)有生命力,“纯血”的往往要进学术领域养老。

家园 对于最后一点

重点应是对国外而言的,而不是在本国内部划分。尊王攘夷也一直攘的是王统或者皇统之外的夷。

本国国民,不分种族,一视同仁,不区别对待的确有利于民族的融合和和睦。应该改变目前以民族属性作为待遇区分标准的做法,改成照顾和扶持落后贫困的地区。

其他各点都赞同。另外,中国人应该自古就是喜欢红色的,尤其在富有激情的时候。赤眉军、红巾军,早就以红色作为标志了,而且好像古代的军服也常常是红色。

家园 参与的越多越好

思想的火花都是在激烈的碰撞中产生的。

各家争来争去,自身的思想体系才会更加成熟完善。争来争去,才会关注自己学说的吸引力,客观上使自己的学说更具魅力。争来争去,其他人才会对这些学说更加了解,有所选择。

新的主流思想形成之前总是要经历新的思想争鸣这样的阶段的。

家园 这根本不是要不要自绝的问题

而是儒家早已经自绝于现代中国历史进程。在过去100年救亡图存过程中,儒家压根没以正面的积极形象出现过。

现在日子好过一点了,想跳出来摘桃子了。切!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