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庖丁解字之 厉害的亥-----六月二日的儿童故事 上 -- 丁坎

共:💬23 🌺85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下页
家园 【原创】庖丁解字之 厉害的亥-----六月二日的儿童故事 上

河友波波粥说起一休,让我想起《聪明的一休》,思维蔓延开来,就有了这篇文章,至于为什么要写在六月二日,看完本文就知道了。

动画片《聪明的一休》有一集讲一休接到一个任务,要数清一片树林到底有多少棵树。这个任务可不简单,因为树木丛生,你很难分辨一棵树是否已经数过,数着数着就糊涂了。一休可不愧是聪明的一休,他照例盘坐一番就想出了办法:找来已知数量的许多绳子,然后在每棵树上

绑一根绳子,最后数数剩下多少绳子,用绳子总量减去剩下的绳子数量,就得到了树的数量。

当他把得到的数字报上去时,本想刁难他的大将军,拿出绳子数量的原始记载一对比,(应该是目前通行的阿拉伯数字)不得不佩服小和尚的聪明。

一休哥获取数字的智慧让人惊叹,不过,这样的智慧与片中表达数字的智慧相比,还是得甘拜下风。因为,前者,是一个聪明人在短时间就可以想出来,而后者,却是无数智者终其一生都没能想到的------欧洲那么多在人类智慧史上光芒万丈的头脑,就一直到公元七世纪也没有想出一种高效简便的数字表达方法。

我们不妨来推想一下数字表达,也就是记数法的历程。

最早的时候,记数的人手执绳子或是木板,刀具。看到一个要数的东西,就在绳子打一个结或是在木板上划一道痕迹。这样虽然简单,原始,但已经是一个伟大的发明了。请想想,在这样的发明之前,你怎样告诉别人某些东西的数量。如果是小东西,你可以带在身边,在告诉别人时一一数给他看。而象某处树林有多少棵树,你怎么办,难道把树也砍下来带在身边?记数法的第一步,就是用载体上的一个符号来对应一个实物,不管这个实物是一头牛,一棵树,一朵花,还是一座山,你都可以用一个绳结或一道划痕来表示。这样就把物体的量与它的质分离开来,从而在记数时摆脱具体的质的束缚。于是,告诉别人某处有几座山,就是小儿科的事情,而不是“费尽移山心力”的“伟烈丰功”。作为记数起点的1,无论是阿拉伯数字的1,汉字的一,还是罗马数字的I,都很容易看作是一道划痕。

接下来的问题是,在数量很大的情况下,上述的方法用起来不太方便。设想数完821棵树,在木片上刻了821道划痕,要想知道数的数目,又得拿出木板,一道一道地数,有什么办法可以加速这个过程吗?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设立中间单位,就象我们生活中熟见的画正字。学校里面选班委,投票结果就是以5为中间单位,这样统计票数的时候就比一划一划数快多了。(台湾大选也采用这种方法,而且认为他们的开票效率世界最高,据说其中就有画正字的功劳。)

为什么要以5为中间单位呢?原因很简单,人的一只手上有5个指头,屈指数来,数到5一只手的指头就用完,该设立一个中间点了。

这一点在罗马数字系统可以看得很清楚,罗马数字中V代表5,而X代表10,大家把一只手在眼前摊开看看,立刻就明白V怎么来的,而X呢,就是两只手交叉而成的形状。

有了中间单位,问题只是得到缓解,并没有完全解决。当数量很大时,很多个正字密密麻麻放在一起,也会让人眼花缭乱。按照原来的思路也好办,增加更多更大的数量单位。10,50,100,500,1000....

罗马人就是这样干的,他们把中间单位扩充到了1000----罗马数字系统共有七个记数符号:

I(1),V(5),X(10),L(50),C(100),D(500),M(1000)。

就象中国的老话所说,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扩充中间单位的方法与人类社会快速增长的记录大数的需要相比,总是要矮上一头。

比如说标准的罗马数字系统,按照其规则,最大能表示的数字是MMMMCMXCIX---4999。

4999!我们可以想象,这个数字多么不够用---古代进行的战争,所涉及到的人数也已经轻易逾万。

那,怎么办呢?

欧洲人自己发明了些方法对罗马数字进行改良,最后,罗马数字系统也能表示任意一个大数。

不过,这些方法并没有补救到罗马计数法的根本缺陷,所以,使用起来繁琐无比,令人生厌。

这个根本缺陷,等到阿拉伯数字传入欧洲,那里的人们才得以明了。不过,到那时候,人们已经没有热情去为罗马数字系统弥补缺陷了,他们直接采用了强大优越的阿拉伯计数法,并对之深情讴歌。

法国著名数学家,天文学家拉普拉斯说:

  

用十个记号来表示一切的数,每个记号不但有绝对的值,而且有位置的值,这种巧妙的方

法出自印度。这是一个深远而又重要的思想,它今天看来如此简单,以致我们忽视了它的真正伟绩。但恰恰是它的简单性以及对一切计算都提供了极大的方便,才使我们的算术在一切有用的发明中列在首位;而当我们想到它竟逃过了古代最伟大的两位人物阿基米德和阿波罗尼斯的天才思想的关注时,我们更感到这成就的伟大了。

元宝推荐:范适安,
家园 庖丁解字之 厉害的亥-----六月二日的儿童故事 下

每个记号不但有绝对的值,而且有位置的值

这就是阿拉伯数字系统强大优越的所在,而每个记号都只有绝对的值,没有位置的值,这就

是罗马数字系统的根本缺陷。在这种系统里面,一旦记录大数的需要超过中间单位所能胜任的

程度,就需要设立一个新的中间单位,增添一个代表这个单位的记数符号。这种扩充何时才有

个尽头?而对于阿拉伯数字系统来说,并不需要中间单位,并不需要增添符号,记录一个新的

大数,通过扩充位数就可以完成。罗马数字对于,1,10,100,1000必须分别用I,X,C,M来表示,而阿拉伯数字只需要把同一个1写在个位,十位,百位,千位即可。

如果说设立中间单位的方法始终处在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恐惧之中,扩充

位数的方法就有水涨一尺,船高一尺的悠然自得。

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可以很自豪地告诉拉普拉斯先生,使用固定数量的记号和自由扩充的位

数来记录数字,这种巧妙的方法我们早就有了,并不来自印度。这方面证据很多,我们不一一

列举,就讲一个亥字的故事来说明吧。

公元前544年,春秋时期的晋国庆祝去年完成杞城的建筑,大摆宴席,犒劳参与筑城的士卒。

有位老人因为膝下无子,无人供养,也前往乞食。负责宴席的小官问他年纪多大了,他回答说

:我这样身份卑微的人,也不知道怎么纪年。只知道从出生到现在,过了四百四十五个甲子,

最后一个不完整,只过了三分之一。(先秦时甲子用于纪日,一个甲子是六十天,不是现在的

六十年) 小官也算不明白这是多少岁,就跑去问大臣。师旷算出是七十三岁。史赵说:“亥有

二首六身,下二如身,是其日数也 。”士文伯说:那就是二万六千六百六十天了。

(三月,癸未,晉悼夫人食輿人之城杞者,絳縣人或年長矣,無子,而往與於食,有與疑年,使之年,曰臣小人也,不知紀年,臣生之歲,正月甲子朔,四百有四十五,甲子矣,其季於今,三之一也,吏走問諸朝,師曠曰,魯叔仲惠伯會郤成子于承匡之歲也,是歲也,狄伐魯,叔孫莊叔於是乎敗狄于鹹,獲長狄僑如,及虺也豹也,而皆以名其子,七十三年矣,史趙曰,亥有二首六身,下二如身,是其日數也,士文伯曰,然則二萬六千六百有六旬也

左传.襄公三十年)

二万六千六百六十天这个答案是正确的,老人活了四百四十四个完整的甲子,外加一个甲子的

三分之一:(444+1/3)*60=26640+20=26660。这也与师旷算的七十三岁相符。

我们感兴趣的是史赵的话,

他说:亥有二首六身,下二如身,是其日数也

26660这个数字是怎么藏在 亥这个字里面的呢。

这句话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最终郑慧生先生以出土侯马盟书的亥字字形为据,在

上读法---上古典籍读法之谜一文里得出了让人满意的解释。

首先,我们来看看杜预对史赵的解释:

亥字二画在上,并三人为身,如算之六。

按杜预的说法,亥字下部有三个人形,但人形与六是什么关系呢?

他没有说明。

点看全图

请看上图,右部是出土侯马盟书的亥字字形。

我们结合杜预的说法和侯马盟书的亥字字形,可以推断出,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人形(如上图)可以很容易地讹变成“∧”形,

于是,亥字成了二画下面三个“∧”形,侯马盟书中的写法可以看作是把左右两个“∧”各省为一笔的简化方式。而这个“∧”是古文中的六,所以亥字是二画下面三个六字--- 二首六身。那么,按照我们今天的看法,这样直接就可以读出二万六千六百六十了,为什么还要来一步费解的 下二如身 呢?我们知道,亥是二首六身,下二如身,就是把二放到了三个六的下面。这样不是该读作6662吗?不,那时的数字还遵循从下往上读的法则,就如易经卦爻从下往上,读作初,二,三,四,五,上。(根据郑慧生先生的研究,很多古籍中出现的数字混乱,如武王的年纪,伐纣的兵力等等,都可以由上读法得到合理解释,此处不再介绍。)按照上读法,下二如身之后,2666就呼之欲出了。

从上面的介绍来看,中国人至迟在公元前544年就已经掌握了位置计数法,这是一个值得骄傲的成就,领先欧洲超过一千年。同时,他们并不是不知所以然地应用,而且还进行了对位置计数的思考。

墨经里有如下记载:

[经下]一少于二,而多于五,说在建位。

[经说下]一,五有一焉,一有五焉,十二焉。

这就是说:一比二少,而比五多。怎么解释呢,用位置来解释。

从绝对的值来说,五有5个一,而当一在十位,五在个位时,一就是十,有2个五。

这就很清楚地表明了古人对绝对的值与位置的值有着清晰的分辨和认识。

史赵的一个亥字,就隐藏了领先欧洲一千年的智慧,厉不厉害?

至此,亥字的秘密就解说完了。

这个二首六身的字,按照上读法,也应该读作,六,二。

所以,我们在今天,六月二日,来讲这个字的故事。

附记:谨以此文为贺,为童心未泯的波波粥和所有的孩子送上迟到的儿童节祝福。

元宝推荐:非,张七公子, 通宝推:威尔谭,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涨见识了 花
家园 看过以后长出了一口气,献花献花,呵呵
家园 多谢,不过,有点疑问,一般说长出一口气,

都是长久的担心终于解除,可以放心了,所以长出一口气。胖兄有什么担心吗

家园 这个是胖子读帖时候的写实感觉,呵呵

这个是自己读帖的时候,就有点看侦探电影的感觉,总有点东西悬在那里,心理有些紧张,也不知道为什么。然后看到了最后,真相大白了,自己就长出了一口气:还是咱们的老祖宗厉害啊,呵呵。

对了说到这里,胖子有些事情想向丁兄请教。自己对汉字的演变很感兴趣,但是又有些求知无门的感觉,主要是因为自己一点基础都没有。所以想问一下丁兄,不知道有没有适合初学者的入门书籍,可以用来了解基础知识的。比如对胖子来说《说文解字》级别的就有些太难了,而且,看丁兄的观点,似乎认为《说文解字》里的一些说法也有错漏的地方。

在下这里多谢丁兄了。呵呵

家园 亥还有这么牛的内涵啊,汉字真有趣啊。
家园 强, 很多智慧因为太过重要,困难.

所以被发现后被以常识的形态固化到了普通人的头脑里.

所以常常会有聪明的小孩子发现自己独立地,轻易地得到了先贤费劲苦思才想明白的问题. 很多这种情况是因为: 这些问题的精髓部分已进入常识,而当时先贤并没有这种常识.

家园 裘锡圭先生的文字学概论很好

算得上是这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了吧。

如果胖兄有条件买书,希望能买本纸质的。

如果没有条件,请看下面的链接。

外链出处

但是要注意,文字学的研究,再精深的理论都无法取代具体的文字源流和字形分析,所以,保留了大量古字形的说文解字还是不可或缺的。

说文里面的文字解说有错误,而且错误还不少。它的错误一方面是出于客观条件的限制-----文字起源起码要追溯到甲骨文时代,而说文解字却以小篆为基础进行解析。这中间两千年的历史断层,使得小篆的字形很多时候已经不符造字本意,这方面的例子我们已经见过一个被误为母猴的为字。(甲金文字在汉时几乎已经失传,这不是许慎先生的过错,而是始皇帝和楚霸王联手造的孽。)

另一方面,许慎在解说时,比较偏重于与文献接轨,

这本来应该算个寻求多重证据的优点,但他似乎不知道很多时候文献的对字形的解释只是修辞性的,是为了论证观点而有意无意进行的曲解。这方面的例子我们很快就要讲到。

但是,无论说文解字里有多少错误,都无法抹煞它对于文字学研究的重大历史功绩。小篆的字形虽然有一部分已经与甲文,金文相去甚远,但与隶书和甲金的距离相比,又有本质性的接近。如果没有说文解字的存在,后人要以隶书为基础,去辨识甲骨文和金文,基本是一个不可能的任务。在这个意义上来说,许慎

先生穷尽自己一生的心力,为我们守住了一座连接上古与后世的桥梁,如果这座桥梁在光阴中失守,我们就再也无法走回上古的文字世界。所以,文字学研究者,无论如何感激许慎先生,都不过份!.

家园 多谢丁兄,但愿自己能收到这本书。献花,呵呵 。
家园 好文啊,挑个小错儿

吏走問諸朝,師曠曰,魯叔仲惠伯會郤成子于承匡之歲也,是歲也,狄伐魯,叔孫莊叔於是乎敗狄于鹹,獲長狄僑如,及虺也豹也,而皆以名其子,七十三年矣,史趙曰,亥有二首六身,下二如身,是其日數也,士文伯曰,然則二萬二千六百有六旬也

二萬六千六百有六旬?

家园 为什么标准罗马数字最大能表示的数字是4999?

MMMMM不就是5000吗?

我想这涉及到罗马数字的规则吧,不太了解。

家园 两个问题

有点问题

而这个“∧”是古文中的六,所以亥字是二画下面三个六字--- 二首六身。那么,按照我们今天的看法,这样直接就可以读出二万六千六百六十了

从你的文章来看,亥就是6662, 下二如身的亥(倒亥)就是2666。因为,一旬为十,所以“亥旬”是62220,“倒亥旬”才是26660。不知道这是否是你文章的意思。

这个二首六身的字,按照上读法,也应该读作,六,二。

不是应该读成“六,六,六,二”吗?

家园 按照罗马数字表示的规律

I/X/C/M最多只能连续重复三次~某些写法里可以重复四次 (V、L和D不允许连续重复)

所以4可以写作IV, 也可以写作IIII(这个写法是罗马表盘通行的写法)

但是无论如何重复五次的格式是不被承认的~IIIII XXXXX CCCCC MMMMM可能在古罗马人看来也面目可憎吧~

家园 丁兄出品,必属精品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下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