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奥匈帝国军队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系列 -- 蒂罗尔射手

共:💬252 🌺1418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7
下页 末页
家园 那个茜西公主是谁的老婆阿

n! 多年前的电影

家园 就是这位老皇帝

弗兰茨·约瑟夫一世的皇后

家园 哈哈,这里有一个以沙皇做荣誉团长的

那跟俄军作战的时候是听团长的呢还是听荣誉团长的?

这些荣誉团长咋来的?是不是外宾来检阅一次就送个荣誉称号阿?

家园 关于荣誉团长

德军也有这种制度,希特勒手下的元帅们也以担任某团荣誉团长为荣耀。

荣誉团长的授予更多的是历史和礼仪方面的原因,如匈牙利第2步兵团,该团曾参加过拿破仑战争,而沙皇亚历山大一世是反法同盟的盟主,该团也曾经在沙皇指挥下的反法盟军中作战,并且取得战功,所以奥地利军方就授予沙皇亚历山大一世为该团荣誉团长。

很多团的荣誉团长是奥地利历史上知名的军事将领,如萨伏依亲王欧根,卡尔大公,拉德茨基伯爵等。

有趣的是,还有以沙皇尼古拉二世为荣誉团长的团呢(奥俄关系未完全破裂前处于外交需要授予)。

至于作战指挥嘛,当然听团长的啦,这些荣誉团长要么是死了很多年的历史人物,要么是外国君主,要么是帝国高级将领真是皇室成员,要么甚至是敌国皇室成员,当然不可能指挥作战啦。

家园 【原创】续8

波希米亚第21步兵团,荣誉称号:“阿本斯堡伯爵步兵团”

建团:1733年

隶属(截至1914年8月):第9军第20步兵师

士兵构成:百分之87捷克人,百分之13其他民族。

驻扎:团部,第三营,第四营考滕堡驻,第二营驻卡尔斯劳,第一营驻博尔科。

补充区:卡尔斯劳

团长(截至1914年8月):陆军上校泰辛格

领章色:海洋绿

纽扣:金色

荣誉团长:阿本斯堡伯爵

达尔马提亚第22步兵团,荣誉称号:“劳希伯爵步兵团”

建团:1733年

隶属(截至1914年8月):第16军第18步兵师

士兵构成:百分之82克罗地亚人,百分之10斯洛文尼亚人,百分之8其他民族。

驻扎:团部,第四营,第二营,第三营驻莫斯塔尔,第一营驻辛吉。

补充区:辛吉

团长(截至1914年8月):陆军上校斯泰特

领章色:皇室黄

纽扣:银色

荣誉团长:劳希伯爵

匈牙利第23步兵团,荣誉称号:“巴登边区伯爵步兵团”

建团:1814年

隶属(截至1914年8月):第4军第32步兵师

士兵构成:百分之52马扎尔人,百分之34德意志人,百分之14其他民族。

驻扎:团部,第一营,第二营,第三营驻布达佩斯,第四营驻佐姆波尔。

补充区:佐姆波尔

团长(截至1914年8月):陆军上校冯.普兰策尔

领章色:樱桃红

纽扣:银色

荣誉团长:巴登边区伯爵

加利西亚-布科文纳第24步兵团,荣誉称号:“库米尔骑士步兵团”

建团:1629年

隶属(截至1914年8月):第11军第25步兵师

士兵构成:百分之79乌克兰人,百分之20斯洛伐克人,百分之1其他民族。

驻扎:团部,第四营,第二营,第三营驻维也纳,第一营驻科洛米亚。

补充区:科洛米亚

团长(截至1914年8月):陆军上校施尼策尔

领章色:灰色

纽扣:银色

荣誉团长:库米尔骑士

匈牙利第25步兵团,荣誉称号:“波科尼步兵团”

建团:1672年

隶属(截至1914年8月):第6军第27步兵师

士兵构成:百分之56马扎尔人,百分之41斯洛伐克人,百分之3其他民族。

驻扎:团部,第一营,第二营,第三营驻洛索尼兹,第四营驻果拉兹德。

补充区:洛索尼兹

团长(截至1914年8月):陆军上校霍尔瓦特

领章色:海洋绿

纽扣:银色

荣誉团长:波科尼

匈牙利第26步兵团,荣誉称号:“施利波尔步兵团”

建团:1717年

隶属(截至1914年8月):第5军第33步兵师

士兵构成:百分之53马扎尔人,百分之38斯洛伐克人,百分之9其他民族。

驻扎:团部,第一营,第二营,第四营驻吉沃尔,第三营驻埃斯特果姆。

补充区:埃斯特果姆

团长(截至1914年8月):陆军上校马克

领章色:黑

纽扣:金

荣誉团长:施利波尔

斯泰尔第27步兵团,荣誉称号:“比利时国王阿尔贝特一世步兵团”

建团:1682年

隶属(截至1914年8月):第3军第28步兵师

士兵构成:百分之94德意志人,百分之6其他民族。

驻扎:团部,第一营,第二营,第四营驻莱巴赫,第三营驻格拉兹。

补充区:格拉兹

团长(截至1914年8月):陆军上校韦伯

领章色:皇家黄

纽扣:金

永久荣誉团长:比利时国王阿尔贝特一世

波希米亚第28步兵团,荣誉称号:“意大利国王埃曼纽尔三世步兵团”

建团:1698年

隶属(截至1914年8月):第8军第3步兵师

士兵构成:百分之95捷克人,百分之5其他民族。

驻扎:团部,第一营驻布拉格,第二营驻施兰德尔斯,第三营驻因斯布鲁克,第四营驻马勒。

补充区:布拉格

团长(截至1914年8月):陆军上校塞德拉兹克

领章色:草绿

纽扣:银

荣誉团长:意大利国王埃曼纽尔三世

匈牙利第29步兵团,荣誉称号:“劳登男爵步兵团”

建团:1709年

隶属(截至1914年8月):第7军第34步兵师

士兵构成:百分之44克罗地亚人,百分之30斯洛文尼亚人,百分之17罗马尼亚人,百分之9其他民族。

驻扎:团部,第二营,第三营,第四营驻特姆斯瓦尔,第一营驻纳格于贝克斯雷克。

补充区:纳格于贝克斯雷克

团长(截至1914年8月):陆军上校冯.拉贝塔尔

领章色:浅蓝

纽扣:银

荣誉团长:劳登男爵

加利西亚第30步兵团,荣誉称号:“朔德勒尔步兵团”

建团:1725年

隶属(截至1914年8月):第11军第11步兵师

士兵构成:百分之31波兰人,百分之59乌克兰人,百分之10其他民族。

驻扎:全团驻林堡。

补充区:林堡

团长(截至1914年8月):陆军上校拉贝尔

领章色:金枪鱼灰

纽扣:金

荣誉团长:朔德勒尔

匈牙利第31步兵团,荣誉称号:“普契尔纳步兵团”

建团:1741年

隶属(截至1914年8月):第7军第16步兵师

士兵构成:百分之25波兰人,百分之69乌克兰人,百分之6其他民族。

驻扎:团部,第二营,第一营,第四营驻赫尔曼城,第三营驻斯帕拉托。

补充区:斯帕拉托

团长(截至1914年8月):陆军上校冯.萨尔蒙

领章色:皇室黄

纽扣:银

荣誉团长:无

匈牙利第32步兵团,荣誉称号:“玛丽娅.特丽萨女皇步兵团”

建团:1741年

隶属(截至1914年8月):第4军第28步兵师

士兵构成:百分之91马扎尔人,百分之9其他民族。

驻扎:团部,第一营,第二营,第四营驻特里斯特,第三营驻布达佩斯

补充区:布达佩斯

团长(截至1914年8月):陆军上校冯.居尔马塔

领章色:天蓝

纽扣:金

荣誉团长:玛丽娅.特丽萨女皇

匈牙利第33步兵团,荣誉称号:“皇帝利奥波德二世步兵团”

建团:1741年

隶属(截至1914年8月):第8军第17步兵师

士兵构成:百分之28马扎尔人,百分之54罗马尼亚人,百分之18其他民族。

驻扎:团部,第一营,第二营,第三营驻阿尔德,第四营驻卡塔若

补充区:阿尔德

团长(截至1914年8月):陆军上校托比斯

领章色:灰

纽扣:银

荣誉团长:皇帝利奥波德二世

匈牙利第34步兵团,荣誉称号:“德国皇帝威廉一世步兵团”

建团:1733年

隶属(截至1914年8月):第4军第23步兵师

士兵构成:百分之91马扎尔人,百分之9其他民族。

驻扎:团部,第一营,第三营,第四营卡绍,第二营驻洛迦提卡

补充区:卡绍

团长(截至1914年8月):陆军上校吕林

领章色:茜红

纽扣:银

荣誉团长:德国皇帝威廉一世

波希米亚第35步兵团,荣誉称号:“斯坦内克男爵步兵团”

建团:1683年

隶属(截至1914年8月):第8军第19步兵师

士兵构成:百分之39德意志人,百分之60捷克人,百分之1其他民族。

驻扎:团部,第一营,第二营,第四营驻皮尔森,第三营驻卡林诺维克

补充区:皮尔森

团长(截至1914年8月):陆军上校冯.莫斯格骑士

领章色:龙虾红

纽扣:金

荣誉团长:斯坦内克男爵

波希米亚第36步兵团,荣誉称号:“帝国伯爵布洛夫内步兵团”

建团:1683年

隶属(截至1914年8月):第9军第8步兵师

士兵构成:百分之95捷克人,百分之5其他民族。

驻扎:团部,第一营,第三营驻布鲁内克,第二营驻尼德尔恩多夫,第四营驻容本兹劳

补充区:容本兹劳

团长(截至1914年8月):陆军上校米勒

领章色:浅红

纽扣:银

荣誉团长:帝国伯爵布洛夫内

匈牙利第37步兵团,荣誉称号:“约瑟夫大公步兵团”

建团:1741年

隶属(截至1914年8月):第7军第49步兵师

士兵构成:百分之48马扎尔人,百分之49罗马尼亚人,百分之2其他民族。

驻扎:团部,第一营,第三营驻阿尔加姆,第二营驻大瓦尔丁,第四营驻比勒卡

补充区:大瓦尔丁

团长(截至1914年8月):陆军上校艾奇塔尔(因1914年8月20日在塞尔维亚的扎夫拉卡战败而被撤职)

领章色:猩红

纽扣:金

荣誉团长:约瑟夫大公

匈牙利第38步兵团,荣誉称号:“西班牙国王阿方索十三世步兵团”

建团:1814年

隶属(截至1914年8月):第4军第32步兵师

士兵构成:百分之97马扎尔人,百分之3其他民族。

驻扎:团部,第一营,第二营驻彼得瓦尔丁,第三营驻比勒卡,第四营驻大瓦尔丁

补充区:克斯科梅特

团长(截至1914年8月):陆军上校冯.索摩尔亚

领章色:黑

纽扣:银

荣誉团长:西班牙国王阿方索十三世

匈牙利第39步兵团,荣誉称号:“康拉德男爵步兵团”

建团:1756年

隶属(截至1914年8月):第4军第49步兵师

士兵构成:百分之92马扎尔人,百分之8其他民族。

驻扎:团部,第一营,第三营,第四营驻维也纳,第二营驻德布尔岑

补充区:德布尔岑

团长(截至1914年8月):陆军上校冯.维杜洛维奇

领章色:猩红

纽扣:银

荣誉团长:康拉德男爵

加利西亚第40步兵团,荣誉称号:“皮诺骑士步兵团”

建团:1733年

隶属(截至1914年8月):第10军第2步兵师

士兵构成:百分之97波兰人,百分之3其他民族。

驻扎:团部,第一营,第三营驻雷泽佐夫,第二营驻德贝卡,第四营驻尼斯科

补充区:雷泽佐夫

团长(截至1914年8月):陆军上校加斯茨基

领章色:浅蓝

纽扣:金

荣誉团长:皮诺骑士

未完待续…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原创】续9

射手到罗马尼亚出差,回来后又生了一场病,所以没有更新,希望谅解。

似乎大家觉得对各部队的介绍比较枯燥,射手干脆战役介绍和部队介绍穿插进行,希望大家能够觉得有趣一点。

一战首战:林堡战役

截至1914年8月15日,奥匈帝国基本完成其总动员后,展开兵力共200万,按照战前的计划,作战按照R和B两个预案进行。

按照预案R,帝国将对俄罗斯和塞尔维亚(与黑山结盟)同时作战,帝国主力(A,B两个集团军群)将集中于加利西亚一线,以深远迂回切断俄属波兰,配合东线德军,击败俄国,对塞黑仅保持一个弱小的巴尔干集团军群呈压迫状态。

按照B预案,帝国仅仅对塞尔维亚作战,则使用巴尔干集团军群和B集团军群,以压倒性兵力优势攻击塞黑,A集团军群对俄保持防御态势。

7月28日,帝国迫不及待地按照B计划对塞黑展开两个集团军群,然而俄罗斯总动员的消息传来后,只好手忙脚乱地转为R计划,其总参谋部的低能和一厢情愿暴露无遗。

8月16日,帝国军按照半个R计划展开完成(第2集团军尚在从巴尔干向加利西亚运输的路上),以第1,第3,第4三个集团军,在A集团军群司令弗雷德里希大公的指挥下,依托后勤基地林堡,开始对俄属波兰的进攻。(事后证明,第2集团军的迟到是致命的,俄国人的动员速度这次是出乎奥匈意料的快,俄国人在俄属波兰集中了185万人,65万为了履行对法承诺扑向东普鲁士,120万扑向奥匈,而加上第2集团军的奥匈军才100万。)

奥匈的进攻计划如下:

北部的第1集团军在桑河和威塞尔河之间展开,与其右翼的第4集团军齐头并进,构成A集团军群,在狭窄而密集的正面上,向布列斯特-列托夫斯克方向前进,形成从西南向东北方向的直线运动,切断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基辅-华沙铁路,将整个俄属波兰切割下来。

科维斯将军的B集团军群指挥其下属的唯一到位的第3集团军(第2集团军尚未归建),部署于从林堡直到罗马尼亚的漫长边境线上,保持机动防御态势。

奥匈军的作战计划简单而实用,利用加利西亚的地理特点,试图迂回到俄军侧后,切断俄属波兰前线和俄国本土的联系,不失为优秀的计划,然而其忽略了实力对比,无视于俄国对动员速度的改进,最后只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20日,奥匈军以10个骑兵师构成A集团军群37个步兵师的前卫,开始前进。空中侦察由德国的SL二型飞艇提供。

21日,奥俄两军爆发了也许是世界历史上最后一次大规模骑兵交战,俄军第10骑兵师(1个骠骑兵团,1个枪骑兵团,1个龙骑兵团,1个哥萨克骑兵团),冲击渥尔科兹克维克东部的皇家和王家地方防卫军第35步兵团的阵地(该团隶属第皇家和王家地方防卫军第43步兵师,第85步兵旅),奥匈军迅速调来帝国国防军第4骑兵师(辖第9,第15龙骑兵团和第1,第9枪骑兵团)反击,双方互相冲击,使用军刀砍杀,仿佛又回到了拿破仑战争时代,后来由于哥萨克骑兵团不适合正面骑兵交战,开始溃退,俄军被击败。

俄军此时已经组建了由尼古拉.伊万诺夫将军为司令的西南方面军,共集结53个步兵师,18个骑兵师,严阵以待。

俄军计划,以第4,第5两个集团军,沿克尔姆到卢布林一线,阻击奥匈军A集团军群。

以第3,第8两个集团军,以优势兵力,直冲林堡。

25日,从克拉考出发的奥匈第1集团军,推进到迪比卡,俄军放弃村镇后,利用装甲列车固守村镇东北具有战略意义的铁路大桥,奥匈军两次突击失败,调来平射炮击毁俄军车头,夺取大桥。

奥匈军随即与俄第4集团军围绕边境重镇克拉斯尼克激战,俄军18个师被奥军37个师左右夹击,27日,奥匈军突入克拉斯尼克城区,俄军喀山第3步兵团固守城东居民区,奥匈军匈牙利第16步兵团(克罗地亚人)三次突击,经过惨烈的白刃格斗消灭俄军,俄军被中央突破,被迫后撤,奥匈军突入俄境内120公里。

奥匈军随即威胁到卢布林,开始炮击对俄国至关重要的基辅-华沙铁路。

奥匈第4集团军转向右侧,将普拉维将军的俄罗斯第5集团军逐过布格河,迫使其退入俄罗斯本土。然后调过头来,和俄军第3集团军对峙,准备配合奥匈第1集团军攻击卢布林。

至此,奥匈军两个集团军左右钳形包围卢布林,俄军两个军被重创,被俘7000人,但是,俄军尚有一个整集团军还未投入战场,奥匈军也尚未完成对卢布林的合围。

俄军西南方面军司令伊万诺夫决定使用生力军第8集团军(勃鲁希诺夫将军)和损失不大的第3集团军,不顾奥军对卢布林的围攻,利用奥匈军第2集团军尚未到位的机会,直接攻击奥匈军后方中枢林堡。

28日,俄军开始突击,这时,奥匈军第3集团军(博德曼将军)总共拥有12个师的兵力,分散在近200公里长的战线上,十分薄弱,俄军将奥匈军割裂,俄第3集团军向东南横扫,企图将8个奥军师压迫向罗马尼亚,俄第8集团军集中15个师急攻林堡,而守军仅有4个师。

奥匈第12军的罗马尼亚人首先崩溃,他们抛弃武器,像羊群一样逃向他们民族意义上的祖国:罗马尼亚。接着奥匈第3军的意大利人和第11军的乌克兰人也都开始放弃武器,望风溃逃。

博德曼严令第14军死守林堡,将最精锐的蒂罗尔皇家猎兵部队4个团编成一个精锐单位当成战场救火队单独使用,并且将边境各军管区的宪兵部队集中,和林堡的监察宪兵队合编,当作督战队使用。

俄军在围攻林堡的同时,后续部队如潮水般涌入加利西亚地区,

然而俄军却突然停止了推进,因为本来就在卢布林战役中受过损失的俄第3集团军此时因为突破奥军防线又蒙受了极大损失,不得不后退整编,这使奥军得以将损失巨大的第12,第3和第11军撤到普米热尔要塞。

31日,俄第3集团军补充兵力后,以15个师825门大炮的绝对优势兵力突入加利西亚,如入无人之境。

此时,奥匈第2集团军才由火车运到厝尔塔-里帕一线,奥匈参谋总部命令第2集团军迅速反攻,解林堡之围。

这是个非常愚蠢的决定,第2集团军刚刚抵达,极度疲劳,而俄军第3集团军刚刚修整过,而奥匈第3集团军已经崩溃,此时反攻等于用1个第2集团军进攻俄国第3和第8两个集团军。

俄军第8集团军司令勃鲁希诺夫将军表现出了名将之才,他留下5个师继续包围林堡,然后将10个师转向西南,和第3集团军一起迎击奥匈第2集团军。

加上增援部队,俄军以35个师1024门大炮迎击奥军第2集团军13个师700门大炮,结果是没有任何悬念的,奥军被击溃,被俘两万人,整个第17军几乎被砍成碎片。

9月1日,由于后路被切断,奥匈第1和第4集团军放弃包围卢布林,开始溃退,俄军第4和第5集团军尾随追击,此时奥匈军进行了一个比较漂亮的机动,绕过克拉兹维克,从林堡西北退入加利西亚。

3日,奥匈军精锐蒂罗尔皇家猎兵部队和死硬的宪兵部队突围,蒂罗尔皇家猎兵部队退向匈牙利,宪兵部队退到普米热尔要塞,其余林堡守军投降。

6日,输红了眼的奥匈参谋总长霍申道夫男爵命令四个残缺不全的集团军反攻。结果是灾难性的,尚有战斗力的第1和第4集团军之见的缺口被撕开,第15军被粉碎。

俄军从华沙调来了生力军第9集团军,形成5个集团军对3个集团军的绝对优势兵力。

9日,俄军第5集团军开始进攻,和奥匈第4集团军打成僵持,从西北向东南的弧形战线上,俄军全线进攻,奥匈第1,第2和第4集团军全线后退。

奥匈呼吁紧急德国紧急援助,一个德国军赶来,没有起到任何作用,却遭受了严重的伤亡。

俄军哥萨克骑兵深入战线后,破坏交通,后勤,袭击小队奥军,使奥军士气更加低落。

11日,奥匈军开始总崩溃,各部队转头狂逃,继林堡之后的新后勤基地维尔斯科卡被放弃,大军一直溃退到克拉考,普米热尔要塞连同40万败军被俄军包围。

溃退是灾难性的,整个编制的部队被俘获,大量斯洛伐克士兵投向俄军,更大的损失是军官,这对奥匈帝国来说是不可弥补的,因为和其他单一民族国家不同,它的军官团的忠诚度是需要长期培养的,新补充的军官短期内是无法达到的。

然而俄军也没能追击,因为俄军后勤压力已经大到不可承受的程度了,每门大炮只剩下25发炮弹了。

奥匈军被俘13万,死伤30万,最精锐的第14军被全歼,仅有损失惨重的蒂罗尔皇家猎兵逃脱,其他精锐山地部队和山地炮兵部队全部损失。整个加利西亚战线上,将近一半的部队不复存在。俄军深入奥匈境内150公里,威胁匈牙利平原,包围普米热尔要塞。德罗霍比兹油田落入俄军手中。

俄军死伤25万5千人,被俘两万。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真奇怪,这种雄文居然没授精???

赶紧花,花到版主看见为止.

家园 good one

Sent a flower.

家园 The good soldier Schweik

It happened I just watched the movie the good soldier Schweik (Osudy dobrého vojáka vejka za světové války) of original version. The movie does reflect the language variety of the army. Some officers speak languages similiar to dialect German, which is straight forward and smooth. Many of them talk in Czechish, like what Schweik does, which is soft and more changable.

家园 雄文,先花再读...
家园 他是语言天才

Not really. Many of those lanuages, like Czechish, Polish, Ukrainian, Russian, Bulgarian, and Serbian have the same Slavic root.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ose lanuages are not so big. At least the difference between any of two won't be as big a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家园 即便是讲20种方言也很不容易了吧?

他们之间再相近,也就是汉语方言的差别吧?我看到东南亚华人能讲5、6种语言就感觉很牛了。讲20种汉语方言,感觉不可想象了。

家园 20种汉语方言

In fact, picking up 20 Chinese dialects is not that difficult, if you have that chance. For example, if you work in a train, you get plenty chances to talk to people all over the country. Day after day, you can also speak them. Another exmaple is Xianshen actors. Clearly, they can speak quite some dialects well. Simply talking in 20 such languages is not that amazing. Many of those languages share a lot words. If you say Net to any of Polish, Czechish or Russian, they all know what you are talking. However, for a normal people it is absolutely no need to learn so many languages.

家园 送花! EXECLLENT!!!
家园 我们MANAGER常常开玩笑说他会讲十几门语言

英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希伯来语,俄语,日语,中文,朝文,阿拉伯语

水平如何不是很清楚

只知道,他的中文就会:啤酒两瓶,谢谢。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