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瞎子摸象:从美国的变化摸马儿当选的可能性之七---保守主 -- 冷木

共:💬31 🌺117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资本无国界化这个趋势看来不可避免

不知道什么样的“大政府”才可能保证不会被“大资本”所绑架。

家园 美国不会走美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

美国是暂时借用政府出面,继续把流动性注入金融集团中,与其说是搞社会主义,不如说是政府配合金融垄断集团,和平和冠冕堂皇地完成一次社会财富再分配罢了.

和中国一样的是,惹祸的是利益集团,但是买单的则是老百姓(各国),同时,利益集团还要搭顺风车再捞上一笔,这哪是社会主义啊?只不过资本主义向更腐朽阶段迈进而已.

家园 送花

楼主下一篇更加深入讲讲。

家园 何尝知道不是‘特色主义’的新阶段呢?

主义的那条线画在哪里谁知道?‘特色’来了,就能模糊边界,保证可以进退自如。

有这样的‘自由’在手,可不就是制度上的优势吗?

说‘美国特色’,那是千真万确。

家园 全球政府

想来想去,托洛斯基的世界革命还可以有另外一个版本,就是某个国家独大到一定程度提出建立世界政府,这也有可能限制资本或者干脆把资本消除。

家园 马克思的洞察力不是吹的

现在美国人也要强调regulation了,过于放纵的资本主义总归要走向自己的反面.

另外一个有趣的事情就是新闻媒体的中立性.本来这种所谓中立的虚伪性早就在国际事务中表露无疑,现在在国内事务中也充分证明所谓中立基本是假的.只有少数几个人还客观一点(比如第一次总统辩论的主持人),可叹.

家园 这一点,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已经讲得很清楚了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都是人类进步的社会历史产物。它们的性质根本对立,但在当代同处于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第二大形态,具有共同的“社会存在”——“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

一、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是当代最主要的两种价值观,也是当代最基本的两种社会制度。

14—16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宗教改革运动和18世纪的启蒙运动等三大思想运动,孕育了西方国家的新兴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就在同一历史时期的1516 年,英国杰出的人文主义者托马斯·莫尔写下了《乌托邦》一书。他以生动的文学笔调,揭露资本主义发展初期的罪恶,描绘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一种理想社会,从此开启了人们批判资本主义、追求美好社会的先河。在人类思想史上,这被看作是空想社会主义的开端。

随后,资本主义的价值观在一次又一次的资产阶级革命中得到完善。在18世纪末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中诞生的《人权宣言》就是最为典型的代表。它较为完整地表述了资本主义价值观的核心:人生来是自由的,在权利上是平等的;国家的主权在于人民,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等等。这种与当时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新思想,代表着社会进步的潮流,并且在血与火的洗礼中登上了人类思想发展的历史舞台。社会主义的价值观也同时得到发展。继三大空想社会主义出现之后,通过分析资本主义制度的实质与人类价值观的矛盾,由马克思和恩格斯于19世纪40年代共同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发表了《共产党宣言》。唯物史观的确立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发现,揭示了私有制是一切剥削制度的根源。因此,“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 。社会主义从此摆脱了空想,走出了乌托邦荒原,成为令人信服的科学。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有力地指导并推动无产阶级的解放地运动。当人类进入20世纪以后,社会主义的价值观终于获得了自己的制度载体——社会主义国家。

两种价值观和两种社会制度发生、发展的历史清楚地表明:

第一,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都是人类进步的社会历史产物。它们几乎同时产生,又同时在社会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第二,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根本对立,集中体现在生产关系上:一个要维护私有制,一个要消灭私有制。

第三,社会主义是对资本主义的扬弃。它反对剥削,但继承人类一切美好的价值追求:自由、民主、人权、平等。

第四,当代社会可以从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矛盾运动中找到存在的意义:在资本主义国家里,资产阶级占据社会的统治地位,而在社会主义国家里,以工人阶级为主体的广大劳动群众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

第五,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社会生产力相对发达的条件下,资本主义表现出存在的合理性;在社会生产力相对不发达的条件下,社会主义也表现出存在的必要性及其理想的价值。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主义日益显现出比较优势,现代资本主义在发展过程中也不得不借鉴和吸收社会主义的营养。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总是在相互比较中存在、在对立统一中发展。而先进的价值观和社会制度总要取代落后的价值观和社会制度,这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所以,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都会共存于人类社会。它们之间既对抗又传承。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的矛盾运动虽然错综复杂,但两者的共存占现实主导地位。它们的存在都是现实的,都有其合理因素。不论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生产力发展水平都还远远没有达到人们期望的那种高度发达的程度,贫富差别是目前所有国家面临的共同问题。因此,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完全战胜资本主义还不可能上升到现实主导地位。

家园 在从社会福利角度讲一下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区别

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在社会福利方面的区别,用一句话概括就是:人人民主,可以无条件享受到社会福利保障的国家,就是社会主义国家。人人自由,无法享受到的社会福利保障的国家,就是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福利保障程度越平等越发达,人人越具有政治平等性,社会主义水平就越高,反之越低。

在社会福利方面,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区别,其核心问题是物质财富的生产和使用的差异,体现在实际上是 新增科技成果的生产和无条件使用的差异。用更通俗的话说,就是利益怎么分发的问题。

资本主义:完全自由市场竞争,谁能得到多少财富就得到多少。国家仅从事仅有必要的公共服务,不调节社会财富分配,不搞社会福利保障,国民不能无条件得到财富。

社会主义:完全政治平等和民主法治,国家不仅从事仅有的必要的公共服务,而且通过各种途径,适当地把财富从竞争力强的人手中调节到竞争力弱的人手中,国民人人无条件享受到科技发展的成果。官僚控制一切资源财富,代表一切人的制度,是封建主义。官僚控制一切,包括控制人的,是奴隶主义。

资本主义是把人的自私性的一面发展到极致,是一种有压力的竞争系统;社会主义是把人的利他性的一面充分发挥,让人类社会充满人性,让人更加轻松愉快地生活,让人人无条件享受到科技发展的好处。

“无条件”的含义是:只要是一国国民,而不论其他任何差别,就可以具备获取保障的资格。

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生产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机器代替人生产劳动的趋势越演越烈,人就越来越不需要从事生产劳动。在整体上,从劳动的角度说,这是一个机器淘汰人的过程。从劳动成果的角度说,人可以越来越不劳而获,坐享其成。但是具体到个人,财富自然占有的结果必然是两极分化。富者越富,享受不完,财富成为意义不大的符号。穷者越穷,衣食无着。但是所有人,都生存在危机和压力之中,因为一切都在变化,谁也不能总是占有优势。

按照这种自然的发展规律,在理论上,资本主义发展到极致,就必然是1%,甚至千分之一,万分之一不到的人占有所有财富,其他人全部饿死。实际上,这种情况不可能发生,因为纯粹的资本主义发展不下去,因为科技是全人类的创造发明,所以科技成果也应该所有人共享,最终革命会促使资本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产生一种更好的财富使用模式,那就是国家调节富裕财富,把财富无条件分发到每一个人手中,让人人获得生存保障。

俗话说,“人穷志短,马瘦毛长”。真正进入社会主义以后,人人无生存压力,人人生存无忧,这种人穷志短的局面会不复存在,人人都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人人的能力和智慧会得到极大发挥,人类的科技能力就会有质的突破,更大的飞跃。

人人都有自我实现的天性,没有人喜欢生命是苍白的。没有人喜欢自己的生命状态像行尸走肉一般。所以人人得到完全的生存保障以后,不仅不会懒惰,恰恰相反,因为可以做的是自己喜欢的事情,其生命力和创造力都会有巨大释放,人类的未来会走进一个灿烂的时期。

判断一个事物的性质,要从客观的真实发生的实际情况来判断,不能依据口头的虚幻的言辞。

总之,科技发展的自动化程度决定了财富获取的自动化程度,同时,人的政治自觉,又决定了社会发展的方向,两者共同决定了客观上是否具备实现社会主义的条件。但目前两者条件显然并不具备,所以打着社会主义旗号的某某特色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往往都是挂羊头卖狗肉,基本上要么是封建主义,要么是官僚资本主义——总之,财富绝大多数集中到官僚和事实上的贵族统治集团的腰包里,可以被其随意挥霍浪费,国民毫无地位可言。因此,这样的社会也期待着资本主义政治民主的熏陶,以及资本主义生产带来的物质财富极大丰富后的真正社会主义革命的崛起。

对一般民众来说,除了担心7000亿美元不够填补金融黑洞外,也担心着这笔纳税人的钱是否能回收。

格琳纳斯认为,如果坏帐的价值低于政府出手的价钱,那么这之间的差额就被浪费掉,如果未来这些钱有一部份拿回来了,它仍已经浪费了,实际上,这笔数量庞大的差额可拿来做更具建设性的投资。

格琳纳斯也质疑,让金融机构将不良资产卖给纳税人,难道不会让未来的贷款机构变得投机,认为不需担心机构的坏帐?“我认为,如果这个方案最终未执行,纳税人反而更可能获益,因为没有迹象显示政府在目前的机制下,可以让纳税人的钱回到国库中,但还很难说这个方案具体上如何影响纳税人,只有很重要的一点,将7000亿元拿来购买金融机构的坏帐,很可能让国债高筑,长期看来,反而对纳税人不利。”

家园 俺不管美国咋样,只希望中国的政府能站在百姓一边。

希望中国的政府掌握在代表百姓的利益集团手里。

左右都要有利益集团,个人单打独斗根本不可能对抗集团。既然一定要有利益集团,如何才能催生出代表人民的一个呢?

目前中国的工会就是党的附庸,民间又不能有自由结社的权利。

家园 还搞不清楚美国救市是否在向社会主义迈进的河友们

可以参考以下链结中的文章,应该讲得比较清楚了:

http://www.ccthere.com/article/1817966

家园 说的真好啊

一针见血,有条有理,楼主好学养、好笔力。

家园 我们在谈的不是同一回事情-关键词在于‘特色’

所连文章中说的很清楚, 其前提是如果仅以‘救市’为标准的话。

但实际上,今天的情况和1929年决然不同,今天的‘救市’和1933年也只是形似而已。再换言之,今天的情况已经不是在讨论传统的政治经济学--大家都明白那里讲的是什么,不需要重新普及了---今天最重要的是那些新的变化;而这些变化(已经发生的),和对这些变化的认识(正在和将要发生的),会决定今后世界的走向。

今天的危机,不是1929的卷土重来。在政策对应上,贴那一种标签或许没有那么要紧(虽然在认识上很有意义),现实中的关键词更在于‘特色’二字而不是后面的标签。

家园 视角很好!
家园 呵呵,好吧,争论这些没多大意义

实际上,这个特色有什么意义,难道不是普遍规律在个别国家的适用吗?

美国有美国特色,英国有英国特色,日本有日本特色,中国也有中国特色,就连印度、尼泊尔也各有特色,过于强调什么特色,似乎别的国家在遇到问题就不会有特色,呵呵,所以,无论是强调社会主义,还是强调特色,意思都不大。因为一则与社会主义不沾边,另外都只是差不多的经济工具在使用。

要说美国有特色,倒不如说中国无特色,只会跟着美国走,忘了中国特色而已。

家园 好文花顶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