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关于《鞍钢宪法》在现代工业管理中的作用 -- 晨枫

共:💬90 🌺288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家园 在我看来,有没有您说的主人翁精神取决于每个企业的氛围,

当然大的氛围也会在某种程度上改善小氛围,例如给农民工城市人的权利,又如下令普遍模糊管理层与被管理者的界限,但总的来说,我是悲观的,现在已没有鞍钢宪法实行的条件了,由于有大量供应的农民工,被管理者相对于管理层的弱势是现在的大背景。也许过个十年二十年后会再有吧。

del
家园 不要再回了
del
家园 国企的问题不是所有权问题,而是和政府同样的问题。行政

权力一系垄断了资源,其他系没有博弈的资格。

有很多人不适合做管理,但现状是你不走这条独木桥,你不会有社会成就。

del
家园 没错,花
家园 这个啊,是用金钱和时间堆出来的……

就好像日本人老老实实的一个化合物一个化合物做红外谱图一样,就是长期积累,有金钱时间就够,说有多少创新,可真的很难讲……不过,这个是工业企业必须做的几件事……

我定义的创新是发明发现,不是这个,可能大家在如何定义上有点分歧

家园 没见你这么叫阵的

你能光着膀子和工人们在小摊上喝酒吃烤串么?

不能就啥也别说了

惨啊,MM们只有祭出“疯神光膀子”应战了

del
家园 长见识。花~
家园 与晨枫, 碎片兄商榷

从直觉上俺是赞同晨兄的论点的, 然而在表述上恐怕难以立论, 其实就”宪法”论管理, 这本身就是个难以周全的过程, 这三条无疑是有价值的建议, 但也绝非现代管理的主药方.

晨枫兄论点的价值在于, 提出可实现中的阻碍. 但对晨兄开的主人翁药方, 顺道扔块砖. 在企业领导干部,技术人员与工人群众相结合中, 各个团队独立的主人翁精神往往导致一个方案的过度讨论和修改, 问题在于各条线全来了专家, 各不让路, 各不妥协 …… 哪怕在世界一流的企业中, 各路人马主人翁思想太重, 互相牵制乃至贻误战机也是普遍存在, 胜利者往往只是在狮子前面跑过同行者的, 而非天生牙买加兄弟.

鞍宪的三点, 提出的是概念, 后面陈MM说是Ref., 这是不准确的, 因为这三点本身就是可以拿来用的手段, 但过于笼统, 如同数千年前百家争鸣的光辉论述, 无疑是有当时的思想前瞻, 可难在其现实的可实现性.

这三点, 尤其首尾两点, 只有被有机地 量化 和 可测量化之后, 才对企业的现代管理具备指导意义, 否则还是会流于形式的章程规定, 不能产生有效作用.

如何量化及测量, 才是企业管理中的待解剖的麻雀.

碎片能提出精益生产这个概念就很成功, 因为精益生产正是有机解决了量化和测量 (当然还有更多) 的整体方案.

然而没有一种管理是完美的, 碎片提出的日本企业的成功, 现如今恰恰又是值得反思的, 在第三次浪潮之后, 信息革命来临, 通信飞速发展的21世纪, 为什么以精益生产成功的日本企业没有出现在第一阵营中呢? 这个问题是针对碎片兄的长篇提出的, 他的三大篇商榷看得俺有点云里雾里, 报复一下就反问一个问题, 嘿嘿.

(喝水去也…)

家园 del
家园 这个ownership,是需要就事论事的,

因为假若每一位都强调自己的一亩二分田时,在同一个团队里, 就有一个合作和协调的问题, 西方企业里专家和资深经理们, 都是牛人, 互不买账的情况也会是相当头痛的.

这里就说说良性的ownership.

良性的ownership, 在企业内, 是基于主动性文化上, 由成功的监督和激励来维护的, 有一个文化的存在, 新员工能从老员工那里继承负责的态度, 而成功的监督让不负责者逐渐被淘汰, 负责任者逐渐被激励.

良性的ownership, 在企业外, 是由招聘的潜规则决定的. 洋人招聘,很少是唯学历的, 至少俺没没见过相关消息,很多是看相关经验的,还有一个潜规则, 尤其对于比较重要的岗位, 就是看有没有好的推荐, 看候选人从前的口碑好不好. 这个口碑, 是和其在原工作中是否能负责直接相关的.

家园 del

del

del
家园 哈哈, 你更换了概念

我的问题,展开来就是, 日式精益生产带来的管理革新为什么没有带来信息时代的长期绩效的领先.

注意, 我没有提技术创新.你更换了概念哦.

我提的是管理革新, 因为这才是精益生产的精髓.

...

这个命题是有答案的, 至少目前情况下, 这就是后精益生产时代带来的挑战...... (继续喝水ing)

del
家园 我们是不在同一个维度上

您要纠我的用词,非常感谢。

但在您发表长篇大论前,麻烦您先看一下我帖子的主题。我的主题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的组织方式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您可以用贴标签的方式罗列出英国模式、美国模式、德国模式、日本模式等等,但没有一种模式放在三千年会好用的。很不幸,那时最有效的生产的组织方式只能是奴隶制。

具体到鞍钢宪法时期,中国当时的现状是一穷二白,空手起家。那时候小学毕业都算高学历,可以说严重缺乏工业生产所需的各种专业人才。就算真心实意地搞“一长制”,也会因找不到足够多合格的“师”、“长”而效果不佳。所以,不管三个臭皮匠能不能顶一个诸葛亮,我们只有臭皮匠,群策群力是我们进步的唯一途径。

而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就已经是资本主义强国了。虽然其某些工业指标的绝对值距世界顶尖尚有一定的差距,但你不能否认它与美、英、法、德、苏联处在同一梯队。二战中日本虽然损失惨重,但它的工业体系没有垮,大部分专业人材尚在。所以战后它工业发展的起点与中国不可同日而语。日本人搞“精益生产模式”,不是因为他们没有能力搞“泰勒制”、“福特制”。恰恰相反,他们是在“泰勒制”、“福特制”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虽然这与《鞍钢宪法》都包含了普通企业员工参与生产过程控制的内容,但两者并不同一,而是事物螺旋式上升发展的一种表现。

阁下对汽车行业熟悉,我把生产力发展水平阶段用汽车制造的主要目标标记出来,也许看得更清楚。

《鞍钢宪法》时期:一个国家能不能拥有自己的汽车。

“福特制”时期:普通百姓能不能拥有自己的汽车(好坏不限)。

“精益生产”时期:汽车能不能满足大众日益丰富的个性化需求。

家园 主人翁精神是相对于雇佣军精神而言的

并不是鼓励turf war。

del
家园 好文献宝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能平心静气地探讨当年的得失。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