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从张春桥的文章闲话中国的造船业(上) -- 陈郢客

共:💬126 🌺436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家园 不用难过,九六年后中船和海军的装备和设计有飞快的增长。

以前主要军费太少了,好多项目特别是预研的科研经费最少的只有几千块到两三万。就是研究出来很大可能也不会列装。一个厂可能一年才能产一条两条鱼雷。我们自已的军舰比当时出口泰国的军舰同型号差很多,质量也很差,很多时候要船厂的工程师长驻港口不然就开不出去。花很在力气仿美国六七十年代的东西。那时叫一个惨。九六年后就全变了,有钱,有压力后好东西哗哗的出,这些和左右没大关系。当然现在进度细节就不太清楚了。

家园 伤心是因为船总如此没羞没臊,把引进的也当成自主的吹嘘

与陈mm无关。

还有很多河友太年轻,净相信网络上搜到的各个单位为自己贴金的大话。

搞得好像后三十年还不如前三十年,这根本不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嘛。就算这三十年领导全是混蛋,那中国广大工人阶级和技术人员都是吃闲饭的?如此瞧不起人民,简直无比可耻。

坦率的说,中国工业经过中国领导人的重视和中国人民50多年的努力,在规模,人才等方面已经追了上去,但是在许多还需要积累的精细的地方,还有不少差距。我这个不针对船舶工业,针对船用电子设备。

家园 你搞错了,老兄,我是很不容易生气的。

见下面回复你的帖子。

家园 不会吧,我们第一部线列阵声呐的总经费是多少?

1993年的钱,两千多万!

一个潜用被动式声呐的信号处理全系统,88年的钱,50万。

家园 咋不许人家做广告呢?只要做广告的人不要被自己的广告忽悠

就好!

"今不如昔论""厚古薄今"都是咱国文化的传统,反传统的年轻人继承传统很正常啊.

再说了,人总是忽视已有的,重视没有的,大家都差不多;

庐兄过虑了.

家园 同意

看看鸟巢,青藏铁路等,再看看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可知现在的中国工业当士别三日的看。另外东北下岗那些国企的职工,到浙江这边机械行业,差不多个个都是骨干,都能混个大小头目当当。

希望陈MM,燕兄等不辞辛苦,正视听、开民智

俺这是否属于站着说话腰不疼

家园 金祖敏 不是一般的能混

金祖敏 不是一般的能混

家园 生气向左则愤怒发狂,向右则伤心低落,庐兄是右派风范!

呵呵,玩笑!

家园 你这估计是当时数的着的船总重点型号项目了

我描述的是大部份预研及小的科研项目,确定的型号相对来说就宽松不少,但如果细算下来,这些钱实际上还是不多。你要从这些钱里公关、扣掉管理费,做研究,开鉴定会,外协,生产初步产品-这也是很大费用,一条重型鱼雷还要八百多万(九十年代初)估计你的声呐原型机也不会比这便宜。

家园 总得懂点行的人来写吧

陈MM也是跟大多数一样网上搜索的主。。。

家园 哈哈,第一次有人说俺是右派了。

最近服用的降压药有抑郁的副作用。经过医生的诊断,这个影响很大。

这个不是玩笑,正在准备换一种药。

不知下一次有没有人说俺是左派?

家园 不是船总的,是海军的。
家园 燕兄,人家只是含糊,并没有撒谎。您无需生气。

燕兄也曾是科研业的,所谓“国际先进水平”,呵呵,到底落后多少年算先进呢?(这话是一个科技业人员的牢骚)燕兄见惯了世面,还会不熟悉中国国情?

单看我(上)提到的“跃进号”,其定语是“中国制造的第一艘”,那就等于图纸几乎是人家的。

而“东风号”的定语是“自主设计,自行制造”,这就不一样了。

设计之前若不加“自主”“自行”,——那几乎是改型无疑。改型也参与了设计,便不算撒谎。

燕兄无需删掉,您补在下面,最最天真的人能看明白即可。大多数中国成年人,想必是有自己的解读法的。

——————————————————————————

这本来就是讨论造船业。我的尺度并无问题。

很多人是怀着非此即彼的心态看帖子,——特此澄清只澄清一次——因为太浪费时间了;而且成年人自有定见。

造船业“造还是买”有百年之争,从(上)就可以见到:福州船政学员去留洋,他们不高兴吗?

买了法国的设计图纸,能开工干活,他们不高兴吗?

所谓“造还是买”的争议往往发生在“其实前在外洋定购之‘南琛’、‘南瑞’等船,均不如福建船政局制造之‘开济’、‘寰泰’、‘镜清’,及上海制造局所造之‘保民’等船,此臣在南洋(两江总督兼南洋大臣)所目击者,则何必舍己求人,舍近求远。”(刘坤一,1895年)这种情况下,有谁有极端的不能买一艘全部自造的思想的?

再说(上),造船的时候“统计全船需用铁料,购自外洋者十居六七,制自本厂者十之三四”,“厂中未制料件,先由外洋购买,将来拓出厂地再行仿造。”,这种情况,工人反对吗?造船业会有不平之气吗?

说来说去是个分寸问题。60年代初国有造船业基础薄弱,造船业的声音不会很大。而70年代,造船业有所发展,有些活儿自己能干了,这时候自己能干的活儿,要不要给一个机会?

直到近年,造船业内人士的慨叹仍然是:“我国用户在日韩订购的大批量散装货船、集装箱船,其实都是我国技术上十分成熟的常规出口船型,其中有享誉国际市场的“中国江南型”7万吨散货船。

条件可行的情况下,能不能给一个机会?——此时国有需求方和造船业判断有所不同,中间抑或还夹杂着某些人的私己利益,这才是“造还是买“之争的真正原因。

若走了极端,便会遮蔽很多东西的。

借这贴留言给一些躲藏的人,恳请燕兄勿怪——

谁若给我扣“不让买船”或“不承认新时期发展”的帽子,恕我敬谢不敏。

先随意定义了,再随意解释;这种作风,我只能无语。

家园 烦请您大驾,抛砖引玉,善莫大焉。

ps:我好歹读了几本关于这行业的书,

以及几十篇业内论文。

烦请您老出手,别放冷箭。

家园 我也觉得在90年代以后不是路线之争是利益之争

因为当时的技术,核潜艇都服役了。

我说要删了,是啪怕有人实在问太多,要是我一一作答,我要被请去喝茶了。

干脆不删了,但是也不回答任何问题。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