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炸药奖,绿荧光蛋白,和一个半倒霉蛋的故事 -- 二胡

共:💬105 🌺755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家园 花!搬凳子坐着等~
家园 送宝给你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家园 炸药奖,绿荧光蛋白,和一个半倒霉蛋的故事(续下)

不好意识,这口水喝的喝的就睡着了。现在有空回来侃侃咱们的主人公之一的那个倒霉蛋。Bluesknight兄已经提意见了,我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了,坚决不受老萨的流毒影响,绝不搞续补补的勾当。

要说这绿荧光蛋白被发现了,大家都很高兴,但那时候谁也没想到这玩意会对生物医学的研究产生如何的革命性影响,下村没有,他那个不够很长寿的Johnson老板也没有。不过这也不奇怪,科学届每年这种基础研究发现都是以万计算的,下村和Johnson从事的是最基础的研究,而把这个基础研究点石成金还需要别有眼光的高人。一般来说,一个基础研究可以得炸药奖,最开始发现的人和那个点石成金的人绝对可以分享炸药奖。不过老天爷在绿荧光蛋白这个例子上却开了一个大玩笑。这事咱先从炸药奖另一得主Martin Chalfie 说起吧。

这个Martin Chalfie 可以算一牛人,牛到什么程度? 他和2002年的炸药奖得主Robert Horvtiz 是高中的好朋友,当年这两个小家伙在一块没少干好事。当然,Martin自己也承认他没有像别的炸药奖得主,例如RogerTsien那样从小就对炸药感兴趣,也从来没有炸过自己家的乒乓球台,或者像炸药奖另一个得主Sydney Brenner那样放火烧邻居的房子之类的恶行。Martin从小就对科学感兴趣,不过他最开始选择了数学,(很佩服,以我对美国孩子的了解,如果一个白人孩子说他对数学感兴趣,这孩子未来肯定前途无量)。随后,Martin于1965年进了哈佛大学,要是他知道43年后,一个和他分享炸药奖的老兄正带着老婆孩子在Washington海边捞水母的话,那多有趣。说不定他还有机会看到Friday Harbor 边那个被人认为是生吃水母的怪老头呢,毕竟Boston离Washington如果开Porsche也就3个小时的路。进了Harvard后,Martin思想发生了变化,他觉得数学太单调了,他是个兴趣广泛的家伙,于是他就转了专业,改玩生物化学了,按他的说法,生物化学可以同时用到数学,化学,和当时新兴科学,生物,的知识,很是附和他这种精力旺盛的人的需求,这时候,这个牛人的的牛性又暴露了,除了生物化学,他还选择了法律,戏剧,和俄罗斯文学作为副专业,瞧瞧这个单子,My god,这种人不得炸药奖是有点说不过去。Martin对科学的天赋在Harvard被充分体现出来,作为一个本科生,他自己设计了一个研究项目,还发了一篇文章,鉴于太专业,我就不详述Martin作了什么,不过从我的角度看,他的研究课题比国内现在很多所谓的大学教授们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

任何炸药奖得主的科研生涯不会是一帆风顺的,科研是个高风险的行业,Martin也一样,尽管有一张Harvard的毕业证和一颗因早慧而提前谢顶的脑袋,Martin于1969年从Harvard毕业后就迷失了方向,不知道是不是Martin在学校参加反战游行多了,还是点背,总之,随后的两年里,Martin为他老爸老妈在chicago的制衣厂卖过衣服,在中学当过老师,就是没干过Science。到1972年,可能Martin觉得自己这样下去对不起那颗聪明的脑袋,于是就回Harvard读博士了,瞧瞧这牛人,想去Harvard就可以去,简直是没天理。之后吗,就是一切正常了,花5年拿个学位,这回没有越战干扰了,Martin也开始正经考虑前途了。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时,贵人出现了。他儿时好友Robert Horvitz 盛情邀请他去英国牛津,到当时的一个怪才,后来的炸药奖得主Sydney Brenner 手下作博后,Martin考虑再三,最后决定和他的老祖先走一条相反的路,从美国到英国去了。随后,Martin回到美国开了自己的实验室,主要研究动物如何感受触觉和神经递质,现在是建树颇多。

老Martin这个人在业内是公认的聪明人,思想前卫,人缘也很好。每次只要他上台present,台下就准备乐吧。说起老Martin,我也和他有过两次亲密接触,一次是一回国际会议,结束时,大家喝高了,于是乎把老Martin扔喷泉里去了,老头站起来,照样嘻嘻哈哈,丝毫不恼;另一次是我的一篇文章送老Martin审,由于试验结果太出乎公认的教科书定论,别的reviewer不愿意通过,最后是老Martin拍板定论,结果他的眼光没错,现在那篇文章已经成为了我的一个funding的基础了。

讲了这么多,还没有谈绿荧光蛋白呢,不过确实是不好意识,老Martin是很聪明,他的很多发明和发现本身也有拿炸药奖的潜能,但绿荧光蛋白确实不是他的研究课题,他只是站在别人的肩膀上而已,所以我没有什么好讲的。但为啥炸药奖给了老Martin呢?这还是要从那个倒霉蛋说起。

那个那个,嘴有点干。

关键词(Tags): #greenfluorescentprot(嘉英)#GFP(嘉英)#Martin Chalfie(嘉英)#炸药奖(嘉英)元宝推荐:爱莲,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沙发,花
家园 好文花顶

家园 俺开得是Porsche

更正更正,匆忙之中把我上回从NY开到Washington记成从Boston到Washington了,花谢

家园 呵呵,没这么夸张啦

看来全世界的化学家们昨天晚上不会睡好觉,都在google上查啥是绿荧光蛋白啊?

一来GFP名气极大

二来化学家里搞生物的极多。

家园 下村老头八十岁的时候

名气终于超过他儿子了。。。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家园 见过不公的, 没见过这么不公的

Douglas Prasher:

点看全图

外链出处

一声叹息。

关键词(Tags): #Douglas Prasher(嘉英)#Douglas(嘉英)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续下都没完?偶决定不给你献花了!
家园 饶毅今年诺贝尔发奖之前的一篇文章

《美妙的生物荧光分子与好奇的生物化学家》外链出处介绍了下村修及其他科学家在这个领域的工作。其中也包括这个彻底的倒霉蛋普瑞舍(Douglas Prasher)。

下村修本人对GFP的应用前景不敏感,也未意识到应用的重要性。他离开普林斯顿到 Woods Hole海洋研究所后,他的同事普瑞舍(Douglas Prasher)非常感兴趣用荧光蛋白做生物示踪分子。1985年普瑞舍和日裔科学家Satoshi Inouye分别根据蛋白质序列拿到了水母素的基因(生物学上准确地说是cDNA)。1992年,普瑞舍又拿到GFP的基因。有了cDNA,一般生物学研究者就很容易应用,比用蛋白质方便多了。

普瑞舍1992年发表GFP基因的文章后,离开科学界。原因是他申请美国国家科学基金时,评审者说没有蛋白质发光的先例,就是他找到了这种蛋白,也没什么价值。一气之下,他离开学术界去麻省空军国民卫队基地,到农业部动植物服务部工作。当时他如果花几美元,就可以做一个一般研究生都能做,但非常漂亮的工作:将来自水母的GFP基因放到其他生物体内(如细菌),看到荧光,可以很强烈地提示 GFP本身可以发光,无需其他底物、或者辅助分子,也表明可以广泛用GFP。

当然饶毅也不知道普瑞舍现在成了 a shuttle bus driver of an auto dealership。

命运啊。

关键词(Tags): #下村修(嘉英)#GFP(嘉英)#生物荧光分子(嘉英)#饶毅(嘉英)#Douglas Prasher(嘉英)
家园 多谢,饶毅这篇文章很不错

看样子他适应得很快,都开始写科普了,而且还写得蛮有水平的。

家园 每天只能有半个小时上网,实在是不得已
家园 半小时码出这么多字?牛人啊。

呵呵,西河牛人特别多。

家园 炸药奖,绿荧光蛋白,和一个半倒霉蛋的故事(快完了)

倒霉蛋出场了。Martin Chalfie 为啥得炸药奖?全部得益于他在1994年发的一篇Science文章,证明了绿荧光蛋白可以在细菌和线虫中表达,并可以发出荧光。要说这文章有些奇怪,就是Martin Chalfie 竟然是第一作者,而通常老板在文章排名中是排最后一位的,第一位是留给工作实际执行人的,通常是博后或博士。那Martin如果排第一个,谁排最后一个呢?这就是我们的第一个倒霉蛋,Douglas Prasher。 这Douglas 是何许人,竟然可以当Martin的“老板”?说起来,真是命运弄人啊,当下村等人从水母中分出绿荧光蛋白后,工作也就到此为止了,说实话,这个发现除了让水族馆知道用蓝光照水母可以让它发绿荧光外,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因为下村先生只是分出了蛋白,但对编码蛋白的基因序列却一无所知,而这也不是他的专业强项。而Douglas早在1987年,就以他独特的眼光看出,这个绿荧光蛋白可以被用在细胞生物学中,用来跟踪基因的表达和蛋白的定位。但要想实用化,首先必须解决一个最大的难题,就是 要知道编码绿荧光蛋白的基因的基因序列。为此,Douglas向美国卫生院的下属癌症研究院申请了一笔启动经费用来研究这个课题。聪明的Douglas在这笔经费的支持下,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克隆出了绿荧光蛋白的基因,就在炸药奖已经向他招手的时候,命运和他开了一个玩笑,由于美国卫生院评审人员对Douglas的设想不感冒,只给了他两年的经费,使得Douglas拿到了基因序列,却没有钱来做一个小小的实验,就是作一个转基因细菌来证明绿荧光蛋白可以在异源生物中表达并可以发光,这个小实验在生物界内就如同一个跑百米的运动员,在第99米时还领先于对手时,但最后一米被裁判宣布成绩无效一般,你可以想到Douglas当时有多郁闷,当然他当时并不知道这个绿荧光蛋白的意义在20年后可以得炸药奖,不过Douglas先生这两天想去把美国卫生部给炸了,估计没人会奇怪。

话说那Douglas100米没跑完,却让Martin跑了最后一米。Martin有一次开学术会议,无意中听到了Douglas的绿荧光蛋白研究,敏感的他马上意识到这将是一个革命性的突破,那两天会,他啥也没听进去,满脑子就是那个会发光的蛋白,会后他马上和Douglas联系,商讨合作,刚好,Douglas没钱了,于是Martin很容易的从Douglas那拿到了绿荧光蛋白的序列,并且在几个月内就在细菌中表达成功,结果不出所料,那玩意儿会发光,接着,Martin又让他实验室的作了几个小实验,这样那篇Science就诞生了,也就有了Douglas Prasher在那篇文章中当Martin的“老板”的怪事。要说这Douglas可能也是受到了打击,见到自己辛辛苦苦的研究不被重视,又申请不到经费,于是一咬牙,不干Science了,开始好像去了一个专利研究所,不过Douglas没有像爱因斯坦在专利申请所里凤凰涅槃,而是越混越背,据说现在已经沦落到开公共汽车了。而相反,Martin在发现绿荧光蛋白可以用来标记细胞后,大力推广它的应用,使得绿荧光蛋白在数年内就成为了生物医学届普遍使用的强大工具。想想真是可惜,所有现在这些对绿荧光蛋白的应用,主要的idea都和Douglas当初写给癌症研究院的经费申请报告中描述的一模一样,Douglas如果当初再多几万美元的研究经费,或者之后他不要quit,继续坚持在生物界,那今天的炸药奖是绝对有他一份的。不过如果那样,Roger Tsien就没戏了,因为炸药奖委员会规定最多只能三个人分享炸药奖。

嗨,冥冥之中,一切早有定数啊。 楼下爱莲MM说这很不公,其实这在科学界是很常见的一种现象,Douglas没能得到炸药奖是很可惜,但他自身的问题也不是没有,信心的破灭,和对Science的失望是他没有拿到炸药奖的主要原因,大众看到的是拿炸药奖的那些人的风光,但这个世界上99.999%的科学家们从来没有任何机会拿炸药奖,他们在默默无闻地忍受常人无法忍受的挫折和失败,每年他们只能有那么屈指可数的几天可以开怀大笑,为他们拿到的那些普通人看来莫名其妙而又稀奇古怪的小发现而开心,而正是他们的那些点点滴滴的注定要一辈子埋藏在图书馆的故纸堆里的发现堆砌出人类辉煌的文明金字塔的基石,任何忍受不了这种清苦的人都会被淘汰,当然也就谈不上Science到底对谁公平不公平的问题了。

关键词(Tags): #下村(嘉英)#Martin Chalfie(嘉英)#Douglas Prasher(嘉英)#Glowing Gene(嘉英)元宝推荐:爱莲,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