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求教】郑和为什么七下西洋? -- 风雨声

共:💬37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洋人写中国史给我最大的震动就是其看问题的角度和眼光和

国人传统治史的方法的差异。

看完之后,掩卷一回味,奥,历史还能这么看纳。

家园 老兵兄也来写一篇,以正天下视听。历史真的那么宿命吗?
家园 是的,西方的史学应该是一种科学史观

为什么说他科学史观并不是说他先进,而是因为他总结历史的经验寻找规律,并试图能象物理化学这样的科学一样来解决一些问题。简单的说,他就是想数据化历史,最好是建立一个模式,把规律和数据放进去,一点键盘,结果就出来了。这个优点是可以总结经验,尽量少犯错误。

弱点就是人类社会不象物理世界那样简单,数据太多,情况太复杂,往往现在看起来相同的东西过了几天就截然相反了,那只有再总结新的经验,比如从制度,地理,文化上寻找,完善他的规律和数据,但是实际上就算找的再多,也不能作出完全的结果,毕竟数据量太庞大了。

特别是历史偶然性,往往一个偶然决定了历史事件,而历史不一定是必然的。说起来主张偶然中存在必然的马克思主义史观也是西方科学史观:)

要我说,西方科学史观作为规律参考是可以,不能完全借用,但是西方史观对于数据的重视值得学习,(说起来有几位西方史学者有时写史的时候有时太散文化了,虽然读起来很舒服。)

说起来,世界上只有半句是对的就是那个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虽然怎么看怎么象是废话......

家园 多少年耳濡目染于基督教氛围中,或多或少给西洋历史学家

一种使命感,寻找自然和历史背后的决定因素和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规律。有的时候研究方法象热力学和牛顿力学的关系。刚开始用牛顿力学研究气体的每个分子运动规律来解释温度压力等等,总有点不着边际的感觉,到后来发现更能准确描述现象的新MEASUREMENT。这种办法开始的时候流于技术考虑,有见木不见林的感觉,但这种办法

最后总能找到大局观让人霍然开朗。

中国二十四史都是纪传体写的,背后隐含的假设是历史是英雄的意志创造的。其中诸多观察是有直觉的色彩,精彩的地方容易得其精神,然而最大的弱点是过於依靠直觉。

家园 是的,西方史学有其突破性

不断的总结规律和经验总比不总结的好,目前看西方史学日益趋向学科细化,开始从某一个具体问题来分析历史,这和科学的细化几乎是一致的,因为数据太多,现在很难诞生全面性的科学家了,而全面性的史学家也越来越少,毕竟要总结的东西太多了,有时一生也只能研究一个课题。

中国历史研究应该是日趋保守,越来越重视考据,连太史公之类的评论都越来越少了,这不能不说是近代史学的一大缺点。而且中国史学确实不太重视象地理,制度,经济这样的因素,这是很大的缺点,所以西方史学进入后,让人耳目一新。

不过说实在的,现在的史学,不好做啊,埋头做学术的不容易了,毕竟现在是商品经济了,什么都要见成果效果了。

其实要我说:史学就象基础科学,是花钱进去的,史学家就是养着的,要他们定期出成果,贡献什么GDP根本是瞎搞。.....有点扯远了

家园 还是不懂兄的批评很中肯,深以为然。这是经年长久的问题,

也是历史观的区别。其假设可能是说如果历史只是大人物们的意志,数字也就无足轻重了。 

家园 单独发了一篇,倒不是宿命论

http://www.cchere.com/article/185920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