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小评美国电影协会百年百大电影 -- 小椰

共:💬107 🌺138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家园 A Space Odyssey不认为楼主mm会喜欢

老实说当年自己看的时候也觉得很累,很纯正的硬科幻,而且库布里克还用了一些特别手法来交代剧情,尤其是开始那段猿人斗殴。

家园 那个将军很有可能是影射李梅

当时美国战略空军司令,积极主张用核武器搞地毯式轰炸的,可怕的是他有特别授权,可以在战争一旦爆发无法得到总统的命令时,自己下令对苏联发动核打击。

家园 小评美国电影协会百年百大电影(三)

这一段list上的片子我看过的不多。

41 West Side Story 1961 西区故事

经典歌舞片,现代版《罗密欧朱莉叶》,改编自百老汇同名歌舞剧。情节围绕NYC的两个混混团体展开。不少舞蹈歌曲片断不错,可惜男女主角都是配唱。有自己特殊的时代意义。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42 Rear Window 1954 后窗

希区可可悬念片。从一个养伤摄影师的后窗引发一段悬案。故事本身悬念不强,看不到一半十有八九都能猜出所谓悬案是怎么回事。视角很特别,感觉大师讲故事的重点也不在悬念,而在视角,看如何在一个小小的舞台上(为了获得最佳拍摄角度,布景就健在摄影棚里的一个舞台上),希大师游刃有余的绘制一幅终生像。由大美女各类似凯里(Grace Kelly)和著名好孩子战幕式是徒儿特(James Stewart)领衔主演。不知道你们怎么看,我觉得凯利在里面好花瓶啊~~~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43 King Kong 1933 金刚

没看过,不知道。

44 The Birth of a Nation 1915 一个国家的诞生

默片吧。据说有些美化白人至上主义和3K党。

45 A Streetcar Named Desire 1951 欲望号街车

改编自美国著名剧作家田纳西威廉 (Tennessee Williams) 同名百老汇(话)剧。同学们,同学们,这部电影我是嚎啕大哭看完的。看以前我没看介绍,只看名字和演员表我还以为是两姐妹争夺帅哥的肥皂剧那!可是最后一个小时我都在哭,忍不住呀,眼泪哗哗的流,最后半小时一直是大哭的。因为我看得不是布兰奇,是费文丽,想到她本人的命运,她是在演她自己呀! 也是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除了费文丽之外,所有其他演员都是百老汇剧的原班人马。百老汇上演布兰奇的是杰西卡丹蒂(Jessica Tandy, 就是演《给戴希小姐开车》里面戴希小姐的那个老太太,没想到吧,人年轻时候也是绝代佳人那。)不过当时白兰独还没有出名。影片需要一位明星,所以制片把费文丽请来了。虽然她凭借布兰奇一角拿下一座小金人,剧组人员包括导演都认为还是丹蒂的演绎更为精彩。

这里又要牵涉到关于性取向的小八卦。田纳西威廉是弯的,所以剧本中有多处佷隐讳的涉及到同性恋的地方。为什么布兰奇爱的那个男孩突然自杀死了?这个~~就不用多说了吧。不了解这个,光看电影还真有点搞不明白那。

所以呀,非逼着弯的人结婚做直人害人呀,自己痛苦不说,还害了布兰奇。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46 A Clockwork Orange 1971 发条橙子

很特别,口味很重的片子,很多暴力裸露镜头,一直以来很有争议。心里承受能力差的看以前要考虑一下。根据安东尼波及四(Anthony Burgess)同名小说改编。对我的触动不大,可能还是要看时代背景。看完有个后遗症,现在听《雨中曲》都要联想到不好的东西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47 Taxi Driver 1976 出租汽车司机

黑社会老大年轻时幸苦赚钱的发家史,不是,开玩笑的啦!没想到Robert De Niro也演过这么单纯的好人呀,竟然约会的时候约mm影院看毛片~~~汗死了~~在里面瘦的让人心疼。朱蒂福斯特那时候真嫩那!

另一个角度反映越战的片子。此剧最出名之处,还在于福斯特的仰慕者为了吸引她的注意,学片里去刺杀里根。这个地球人都知道了吧。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48 Jaws 1975 大白鲨

没看过耶。不过那个鲨鱼从水里出来的镜头看过好多次,每次看都吓一跳,讨厌死啦!不少人都说很好那。

49 Snow White and the Seven Dwarfs 1937 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

这个…..好亲切呀,我小时候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的故事书就是从这个动画片改编的。

50 Butch Cassidy and the Sundance Kid 1969 虎豹小霸王/神枪手与智多星

这个的中文名很怪吧,是我搜来的。基于历史上真人+传说改编的西部片。个人认为很好,很特别,不似一般西部片。还有一个当然是看帅哥了!保罗纽曼(Paul Newman) 饰演智多星Butch Cassidy, 罗伯特瑞福德(Robert Redford)饰演神枪手the Sundance Kid。两人是“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亡命之徒。整部电影基本在轻松搞笑的气氛中进行。看完给你一个感觉吧,你想讨厌这两个传统意义上的坏人都没办法。你说他们聪明吧,有时候又笨的可以。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51 The Philadelphia Story 1940 费城故事

感觉名不副实的经典片,没什么特别之处,希望高人指点。不知道为什么凯瑟琳赫本明明不是很吸引人,却还老是演一些交际花一般的名媛(当然她是名媛出身)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52 From Here to Eternity 1953 乱世忠魂

珍珠港事件前后的夏威夷某美军基地。表现国难当头英雄主义气质的觉醒。最经典的是这个镜头: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53 Amadeus 1984 阿玛迪斯

莫扎特生平?

54 All Quiet on the Western Front 1930 西线无战事

一战时期的德法战线,瓦尔登绞肉机?也是根据同名小说改编。小说改编的电影我一般觉得看小说更好,不过没那么多时间嘛,电影也勉为其难了。那啥,我其实只看过后来的重拍,感觉也很不错。白白嫩嫩的小帅哥就这样一个个糊里糊涂的死了战争真是造孽呀!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55 The Sound of Music 1965 音乐之声

不用说了,大家都看过。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56 M*A*S*H 1970 陆军野战医院/风流医生俏护士

这个听说是很好的….

57 The Third Man 1949 第三个人/第三者/黑狱亡魂/黑狱之魂/

一两年前看过,没有留下深刻印象,感觉一般般。有一帮演《公民凯恩》的演员。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58 Fantasia 1940 幻想曲

迪斯尼的动画。这个我好喜欢呀好喜欢。大学时候选修音乐课上看的。原来音乐还可以这样演绎,这就是修辞手法里的通感吧!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59 Rebel Without a Cause 1955 无因的反叛/天生叛逆

战幕式迪恩为数不多的一部作品。

60 Raiders of the Lost Ark 1981 夺宝奇兵1:法柜奇兵

Indiana Jones系列的探险片。

我犯懒了,只找了我看过片子的海报

关键词(Tags): #百大电影#电影#美国电影协会
家园 算那

你不喜欢?

家园 哦,是我没记清楚

那她最后定居于巴黎就是正确的了。作为望族的女儿,原作中把她最后归宿定在巴黎是合理的。只不过这个人物在书中的作用仅限于前半部。他们全家被驱逐出境之后,作者基本上着眼于日瓦戈和拉拉之间的恋情以及日瓦戈本人的遭遇去了。我个人非常喜欢的一段是描写日瓦戈与拉拉在尤里亚津的乡下生活的那些宁静的日子,让人感觉到风眼里那些来之不易的生活所含有的温情。

家园 哇 西西河新增了好多图标

不过可是不如以前啊

家园 老兄的结论有点先入为主了

电影拍摄者篡改了日瓦戈医生这部作品---这个结论虽然很有可能是对的,但我认为不是您通过看这部电影自己得出来的,而是先入为主的stereotype。

老兄很可能没有看过这部电影,或者看得不够仔细,因为您的回帖里有两处硬伤:

1.您把日瓦格医生的妻子和女儿的名字搞混了。电影中日瓦格医生的妻子名叫Tonya,演员是卓别林的女儿Geraldine Chaplin。原著和电影里,都写到Tonya和日瓦格医生失散后最终定居巴黎。日瓦格医生和Lara的女儿在小说里名叫Tonya(Tanya?),在电影里并没有提到Lara女儿的名字,而是以“The Girl”代表。

2. 因为在前面认错了人,所以这里想当然地认为电影中把这一切以巴黎结尾。其实电影的结尾是日瓦格医生的女儿不认她有权势的堂叔,和她男朋友兴高采烈地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去了。

对于文学作品的不同解读,其实是来自于个人不同的价值观。我倒觉得使用“篡改”一词本身来评论一部作品,已经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于某些东西之上。对于这部电影这样的解读,I don't buy it.

家园 有点纳闷儿为啥大家不用冬妮娅呢,多好的翻译啊

难道会是因为害怕和保尔的那个冬妮娅混了?

家园 很好很好……

突然发现一大半都看过……

这些电影是对于美国文化和历史的专题素材……确实很有意义。

家园 任何人都存在着先入为主的感觉吧

我在这儿的确犯了个错误,不应该把托妮娅到巴黎定居作为电影改编的一种嘲讽。这个在下面的回帖中已经说了。但是我也说了,托妮娅在全书当中仅仅出现在上半部,在她全家被驱逐出苏联之后,基本上没有更多的情节。

这部电影我看过,对于它当然冗长也深有体会。不过我只看过一遍,没有留下特别深刻的印象。特别是书籍当中那些让我感受深刻的地方我没有在电影中找到,这使我深感失望。如果说,先入为主指的是这些方面的先入为主,我相信我是很难改变这些印象的。这本书最出色的地方,在我看来,是革命发生之后,日瓦戈从前线回到莫斯科再到尤里亚津的那些经历。他是如何与拉拉数次错身而过,他是如何度过那些艰难的日子,如何被强行编入游击队,如何看见亲人如何离自己而去,如何直面死亡与生存的。苏俄文学出色的作品当中存在着这样一个典型的特征,就是一个人的命运与他的时代紧密相连密不可分。但是西方电影当中明显缺乏这样的表述元素。个人即个人,成功归于个人奋斗体制的胜利,失败来源于他与生俱来的性格缺陷。用这样的叙事习惯,无法表达另一个文化当中的许多审美问题。

日瓦戈的女儿名字应该是坦妮娅。电影和原作当中说的大致不差,坦妮娅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去了。是不是离开了有权势的将军庇护,我不太记得清楚,原著现在不在手边。关于先入为主的这个问题,还是见仁见智吧。

家园 惭愧啊,其实我没看过这个电影

只是从央视的介绍电影历史的专题片里面看过介绍。那是十多年前了,那个时候人们做专题片还挺认真的,一个《怪癖博士》就用了十几分钟来介绍,很多经典的镜头都重现了。

家园 花您

和您正好相反,那本砖头一样厚的小说《日瓦格医生》我只读过一遍,如果说到小说,我没有什么发言权,倒是这部电影看了很多遍。

您叙述的那些在原著里感受深刻的场景情节,大部分我仿佛都在电影里看到过了。而且电影艺术的表达的画面音乐的直观和易懂,文字艺术难以匹敌。给人印象深刻的画面,日瓦格医生和lara护士一战期间在同一所医院工作,桌上一盆绚烂的向日葵直到他们分离的那一天才凋谢。这样的画面,配合Lara主题的音乐,给人的冲击,给人的感动,正是这部电影的入选100大最佳电影的重要原因。

从这部电影里,我得到的感觉,正是您说的那句话:苏俄文学出色的作品当中存在着这样一个典型的特征,就是一个人的命运与他的时代紧密相连密不可分。我倒是觉得,我从这部西方人拍摄的电影里得到了类似您看原著得到的感觉。可能真是即使看同一个东西,每个人也会有不同的感觉。

花您
家园 回花,求同存异吧
对的
家园 对俄罗斯美丽的自然的描写,

是为了突出主人公对祖国的爱,为这样一个善良的爱人民爱祖国的人遭受这么多的人为的不幸而鸣不平。80年代初的一些中国影片,也有很多这样的内容,比如说《牧马人》。至于小三的问题,似乎跟作者自身的经历比较有关系,一个作者的知心红颜一直不顾重重压力支持着他,直到作者辞世。从心理学来说,内心承受了巨大压力的时候,往往会对自身感情有更大的忠实,会更加不顾一切的追求爱情,而不是妥协。如果不是重重磨难后的重逢,和拉拉恐怕也没有可能到肉体关系的地步。当然,听说妻子怀孕的时候,主人公这次又重新选择了家庭,不过,被游击队所劫持,才使得这一段感情,暴露了出来。深爱着医生的托尼亚当了解了拉拉之后,也原谅了这段感情。

不知道是否因为对三角关系的看法,让你认为《卡萨布卡》也很一般了呢?本人觉得那个影片值得看几遍的。

家园 看了3篇才猜出 弯 的意思。

楼主写得在通俗些哈。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