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加拿大的大学工程教育出了问题 -- 晨枫

共:💬93 🌺217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家园 【上电还是华北电力的?】电力系统的学校课程针对性强
家园 谢谢夸奖

如果工艺那边讲座讲几个典型流程,如炼油厂、聚乙烯厂的几种典型工艺,再评论一下优劣,相信对学生的启示比狠钻泡罩塔的塔板效率有意思。

家园 惭愧,加拿大的大学根本没有实习这一说

这全通过coop,要是不做coop,毕业前根本工厂的样子都没有见过。

家园 工业界很少有intern这个说法

政府里有,莱温斯基就是白宫里的intern;医生更加有intern了。我的理解,intern相当于中国所说的毕业实习,不是正式工作。intern期满,各自回家。有intern经验的容易找到好工作,intern的地方如果喜欢你,也可能就留用你了。

coop是贯穿大学几年的。一般coop的学生没有暑假寒假,这段时间是用来做coop term的。在低年级时,coop term做些很低级的文书工作,只是和工厂混一个面儿熟。高年级的coop可以做一些简单的技术工作,像我们这里,可以做一些当日生产报表、数据库管理、DCS显示图面的修改等不会涉及生产和安全的东西。

coop的关键在于学生有了工业实践的第一手经验,对工程时间约等于技术加人际这个硬道理有所理解。我们很少招没有做过coop的人,很多公司也一样。

家园 你的这个国内大学做的很不错

希望国内这样的大学多一点。法国的体系和北美不一样,楼下说到的德国体系也分研究型和实用型,估计北美和英国的接近一点?

加拿大的工程系也有筛选。大一是工程统科,不分的。大二才分,根据志愿和成绩。这以后就是一路下去了,只要没有不及格,都能毕业。看来多几道关口或许是另一个解决办法。

实用型的学院(college)北美也有,但这一般是培养技工的地方,工程师还是大学的事情。问题在于大学都强调研究型的,把实用这一头给丢了。

家园 我觉得coop就是实习呀

而且时间还比国内的30天长,最长能达到半年,而且直接到公司去干活,我感觉比国内的实习强吧。

我当初实习的时候,30天时间也干不了什么,基本上只能沿着工艺路线走一趟,全是参观,没有参与的。从铸造分厂一路到总装分厂,加上其他关键配件的生产分厂,看下来就把时间耗尽了。有心的还专心细致的观察和记录,大多数都是打混了。大拨儿轰象放羊一样。

加拿大的coop我感觉不错啊,有具体事务,还有公司里的工程师带着,应该效果更好一点吧。

家园 coop和实习很相像,但还是不一样

coop term有四个月和八个月的,时间也比国内的30天实习更长。不过coop不像实习那样有规范的结构,每个coop到工厂做的事都由工厂决定,而没有规定的实习要求。碰到好地方,可能从P&ID到仪表到自控都接触到,碰到糟糕的地方,可能打入地下室作database migration。

实习有规定的要求,至少要把工艺走一圈,要看懂流程图,最后设计个回路(我们那时要出到电动单元仪表接线图一级,现在当然没有这一说了)。

实习的效果完全看学生,而不是老师。如果学生想混日子,老师做什么都是没用的。coop是一对一,相对不大好混日子,但视界也窄。

只能说两者各有长短。

家园 没觉得有啥问题,大学的学习就象坐公共汽车.

到站就下车,后面的路是自己的.

在大学教育中,学习的是方法,不是具体问题.

要实践,办专业学校就可以了.

个人的看法是, 关键是大学教育是否让学生掌握方法,而不是知识的积累.

一句话, 关键还是自学能力的培养, 没有包打天下的东西.

以前认识一个德国少年,编程速度是德国前十,曾经参与我们的研究项目,基本不懂科学,但是不妨碍人家很快地学会算法和开发软件. 关键还是基础,基础不扎实,学习方法都没掌握,再联系实际也没用的.

家园 问题就在于这个方法没有学到

自学能力也没有培养起来。现在课程越来越多,课时越来越少,蜻蜓点水来一遍,眼睛一眨,不知道自己到底学了些什么。

家园 想起自己上学的时代

大概九十年代初,有过一次专业名称变动,结果就是很多工科专业加上了自动化这个后缀,我的专业是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大三开始上的专业课那时还是老师定制的,不像现在都由学生选了。当时看到那个课单,觉得真多啊,事后得知老师们开课是按照电力行业和机电行业的需求开的(母校在北方一个体系健全的工业城市,校友遍及当地和周边省市的这两个行业,与工业界联系很密切),因为不知道学生以后会是造设备、装(修)设备还是用设备,所以一股脑全塞了进去。实际上那份课单涵盖了以前电机、电器、高电压、绝缘、电测、发电厂及电力系统、工业企业自动化七个专业的头一到两门专业课,差不多学过电路、电磁场、模电、数电、信号与系统、自控这六门后能上的都给覆盖了。而且之前为给上电机、绝缘方面的专业课打基础,还在大一大二上了机械制图、大学化学、结构力学、工程力学等等。大四确定在那七个小专业对应的教研室中的哪个里面作毕业设计和论文以后,还被导师给小灶了两门课。说了这么多课程,有的老师要求严或者和自己的毕业论文关系密切,所以学得很深入;有的实在顾不过来学得就很稀松,不过建立了基础认识,以后用到时再抱抱佛脚也没有耽误事。

拜前面提到过的母校地缘优势和人脉所赐,我们在校上专业课时就经常到本市或周边的企业参观了,这种一般不超过半天的参观基本上是课余自愿参加的(老师们比较负责,那时教学手段有限,电机、电器之类的东西真是看了实物学得才深刻),那时求知欲比较旺盛,所以基本上能去的都去了,专门找了个黑皮红脊的硬面抄,去时一路抄抄画画(曾被人家制止过)回来整理参观报告,毕业时差不多写满了,电力系统里除了发电机、锅炉、汽轮机、水轮机之外其他主设备的制造车间都去过,调度中心、供电局、火电厂、不同电压等级的变电站、高压试验场、轧钢厂也都去过。大三暑假的专业实习去的是葛洲坝水电厂和葛上直流整流站。写到这里,真的非常感谢那些老师和校友,让我在走出校园以前就对电力系统建立了一个相当完整的认识体系。

我想我接受的本科教育就是那种苏式的工科教育,如果学生就业后能专业对口且行业还不错的话,应该算是有效的职业教育,但是如果上述两个条件不成立的话对个人而言肯定会很痛苦,我有同学去了大电机厂前几年真的很惨。

家园 美国的电力专业也是如此

可惜了爱迪生的名号

家园 老铁很同意您的观点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家园 给母校做个广告:东南大学

就是原来的南京工学院

学校校风踏实,学生都非常认真刻苦。关键是师资力量雄厚,本科就有教授给优秀的同学做指导老师。现在扩招了,可能没这么好条件了。课程设置饱满,就是学的东西多,每天8小时课,做不完的作业。

根据单位里同事的情况,国内不错的学校,有天津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大和浙江大学。由于单位在南京,人基本来自南方的大学。

家园 很多问题说得非常透彻

也很羡慕njpower的大学,读的比我丰富多了。

我同学出来在冶金企业工作不长时间就能独当一面,至少说明大学的教育不完全是脱离实际的。

虽说杂七杂八学了一堆,真正工作后还就是围绕这些知识展开。

家园 说的腿对了

那些牛人,完全不懂的东西也能很快学会。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