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被隔绝的美丽——浅谈穆斯林妇女的头巾和面纱(一)新闻背景 -- 江城孤舟

共:💬59 🌺153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家园 巧了,我见过的阿拉伯女性中最美的两位也是伊拉克人
家园 那个女选手罗比娜是哈扎拉族。

哈扎拉人(Hazara)是西征的蒙古人和当地人混血的后代,蒙古人种特征非常明显。

外链出处

Rubina, a Hazara athlete participated in Beijing Olympics 2008 and Athens 2004.

哈扎拉人的族源

外链出处

最左边这个就是哈扎拉人,很明显的黄种人特征。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出处外链出处

家园 阿拉伯人实际上没有明确的名姓之分

穆罕默德可以作名,也可以作姓,但无论如何,都是超级常用的姓名。有个笑话说在阿拉伯国家的街上喊一声“Mohammed!”十个男人会有七个回过头来看是不是在叫他。

这是因为阿拉伯人认为以先知之名命名孩子是一种嘉行,不过蔚然成风后,麻烦也是超多的,我这里就有几个例子。

1997年,也门驻华使馆的9名正式外交官员,全部名叫穆罕默德。

1992年,也门萨那某中学初一新生有4个班,其中有一半学生名叫穆罕默德。而其中又有一名学生名叫穆罕默德·穆罕默德·穆罕默德·穆罕默德·穆罕默德,也就是说,他一家五代人,从高祖父、曾祖父、祖父、父亲到他,都叫穆罕默德。

家园 说中国见怪不怪,不一定

在中国,你到哪里照身份相关的照片,或者验明正身,都得免冠。

在西方那些保守穆斯林,要是反对去掉面纱的,这些时候也是都不去掉的。女人会被带到小黑屋专人看面相。身份证照片绝对带着头纱。

其实中国算是早就统一思想了,没什么所谓多元化,要是不许你干什么,你早就习惯不干了。

家园 我也有一篇,说的是加拿大。不过方向正好相反

早生华发:【原创】 相煎何太急--一条头巾断送了卿卿性命

家园 最后这两个原因,有意思

第一个原因,看来极端宗教势力果然是失败后的大后退,没有自信的表现。要是以穿“黑杰布”来界定人的事情发生在西方,穆斯林极端势力是不是还得骂西方不尊重人权啊?

第二个原因,这算什么,发生了性骚扰怪女的太漂亮,纯属大灰狼要吃小山羊的故事。我看相反,要是女的跟欧美似的随便穿,该露的就露,也就没这么多好奇心了。

家园 看来你们那穆斯林不够虔诚阿

我们这只要带头巾的,下水肯定裹成个暖水带。真不明白,那样还下水干吗呢

家园 我在土耳其基本没见到裹头巾的女子,一饱眼福啊

不过在机场看到2个一身黑的年轻女子,裹着黑巾,提着黒包。在白皙的皮肤村托下更加显得冷眼

家园 土耳其是一个典型的世俗的穆斯林国家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瓦解后,土耳其由凯末尔主导,发起了一系列世俗化改革运动。根据苏联历史学家安·菲·米列尔著《土耳其现代简明史》,其主要内容如下:

1、废除原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苏丹制度和伊斯兰哈里发制度,采用共和政体;

2、取消伊斯兰教在土耳其的“国教”地位,废除伊斯兰教会的一切社会特权;

3、废除伊斯兰教法,参考西欧各国的法律制订法典;

4、将土耳其文从用阿拉伯字母书写改为用拉丁字母书写,并以此为龙头,取消教会教育,推广非伊斯兰教的世俗教育;

5、在学校里实行男女同校教育,以法律形式赋予女性与男性同等的社会权利,同时规定在公共场合女子不准戴盖头和面纱,男子不准戴礼拜帽;等等。

综观以上措施,我们可以看出,所谓“凯末尔模式”的主要内容,就是“世俗化”——世俗教育代替宗教教育、世俗文字(拉丁字母)取代“神圣文字”(阿拉伯字母)……而“世俗化”的核心,就是废除伊斯兰教的教法统治。因此,虽然现代土耳其仍然是一个穆斯林占绝大多数的国家,但它仍是一个世俗国家,而不是伊斯兰国家。

家园 嗯,学习了,谢谢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家园 第一张里蒙脸的更漂亮,更神秘

左边的眼睛深邃,右边的眼神活泼、、、都很美啊。

家园 好眼力

当时照相的目的就是为了拍最左边的这位姑娘。在穆斯林国家未经允许拍摄女同胞是非常忌讳的,俺特意请出媳妇儿当托,打着合影的名义去照,对方一不好意思拒绝俺们就好意思照了。来,给张大特写。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家园 看不见的脸孔是美的?

和吃不到的葡萄是酸的,同理。

极美的一个要素,是稀。

人人都一样的工业产品,就不太美了--整容的多了,就变质。

家园 我記得最早基督教也要求婦女戴面紗-

由此可見,面紗本質是民俗問題,而非宗教問題。教義可隨人改動。到了今日,成了妖魔化伊斯蘭題材。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