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狐狸斋夜话· 一 ·别让绝望杀你 -- 常言笑

共:💬44 🌺138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以暴制暴大好
家园 你没明白我说的意思

在桥本自杀之前整五个月,圆山会议决策,以幕府对浅野大学的裁决这个强大的现实因素,来决定或者说迫使浪人们show hand。

他自杀之后第十三天,圆山会议决定浪人们的唯一选项为复仇

桥本在此时还是有选择的,要么完成这项等待一年之久的轰轰烈烈,要么跟隅田川会议之后脱队的那七十来人一样,离开这个刺客联盟,平淡的继续活下去。

实际上,超过一半的人在隅田川会议之后,就是做的后一种选择。

桥本从圆山会议算,已经坚持了整五个月,从赤穗开城算,则更久。

就差三天。

前贴里我也说过的,“也可以选择跟隅田川会议后脱队的奥野将监、田中权右卫门、冈本次郎左卫门等七十多人一样重新生活

即没有武士标准的重于泰山之死,也没有拉着はつ的手,以虽然从武士标准看来轻于鸿毛,但却是平凡人最大幸福的,在太平岁月中渡过余生”

即没有坚持到决定刺杀,也没有坚持到选择脱队过普通人日子。“为山九仞,功亏一篑”,说的是这个。并非唯独指他没有坚持到决定参与刺杀。

家园 好文 文笔好 修为更高

这就是所谓修身的真髓了吧。

处乱不惊,无故不怒,知进退之时之道,也就是怎样清醒的认识自己,继而准确的控制自身的学问。有自知之人也定是自信自强之人,可怜者也必有可恨之处,信也。

这道理古往今来不知被多少人事验证,只是人心中多少都会有的虚浮暴戾之气,似乎只有时间能慢慢磨去,好的心态都是时间与经历的浓缩,真是没有捷径可走。

吾辈少年人只有学习的份啊,送花送花。

家园 汗到爆

这个境界俺远没到达,别被文字骗了。那个只是想到,和做到还有距离

另,俺也还是少年人

家园 我明白你的意思,你没有明白我的。

姑且不论此人是何时死的,有没有参加在山科的那次圆山会议。

单就这“只差三天”,就是后人的角度。历史上常常会有这种,只差几天,就怎么怎么的假设。但就当事人而言,他怎么可能知道幕府对浅野长广的最终判决将在3天后下达?何况即使他得到这个决定,此后还要面临人生的抉择,就下级无主武士而言,将来的生活也会是相当拮据的。

家园 这个我确实不明白

你的意思莫非是,即使三天后幕府裁决下达,桥本即不会选择参与复仇,也不会选择带着はつ私奔

依旧会选择自杀?

或者是,你在意的只是“只差三天”这话本身?

家园 我的意思很明确

当时没人知道,他还要等三天,还是三周,三月。

所以后人往往会说“为山九仞,功亏一篑”,但事实上,绝大部分当事人若能够知道差的只是那一篑的话,都不会放弃的。

家园 那和“只差三天”这个事实有何矛盾呢?

又和“三成死前的狂言,无非为其博些支持者的同情。勾践若在吴宫遇祸,就是一个下贱无耻的亡国奴。至于那47人,若行事不密被幕府侦杀,也只是螳臂当车的顽逆分子罢了。”

有何关联?

家园 这个事实就是,他怎么知道这会成为“事实”?

后面那段话,无非就是说,不是坚持下去一定就有好结果的。

当然,你肯定会说,坚持就是胜利云云,不坚持一定没有好结果。

问题是胜利的比例,跟基数相对比不过是凤毛麟角。亡国之君多如牛毛,复仇成功的也就勾践一人,莫非其余的人都不曾想复国吗?在后世的角度看他们却都是昏庸无能的“亡国之君”,苟且偷生得活在敌国,被人耻笑而已。

总之就是不要看人挑担不吃力。

家园 前面你说看明白了我的意思,看来是未必

桥本的好结果是什么,不好的结果又是什么?

按照武士的标准,他完成复仇之后再怎样怎样。以当时的道德标准和他自己的心愿,这是他求仁得仁

按照平凡人的标准,带着はつ私奔,虽然不那么轰轰烈烈,却也是人类的幸福之一,甚至是最基本最重要的那个

二者他都没有,而是二者皆非的选择自杀解决掉了眼前的绝望感。

说这是看人挑担不吃力,文章立意并没有狭隘到逼他去死,放下这担子也无妨的话同样在前面的论述里反复提及。

这个“看人挑担不吃力”,从何而来?

难道为了“牡丹花下死”的风流,便让心爱的女人钢刀刺喉就是唯一选择?

有一起殉情的空间,三尺铁在手,何不能冲出大阪就此远去。

这些话我已经说了三遍,每次都是后人角度云云打发过去。难道没有后人,这种“事实”他就不能自己做个不一样的选择?

至于你的历史概率,不知道该何从说起。每个个人的遭际,对他自己来说就是100%,这个是可以用历史概率去推断,按百分比来选择的么?

家园 你所有的论点都建立在“三天之后发生此事”之上

而我已经反复说过了,谁能知道3天后的事情?

你指的出路,无非就是那两条。最初我就说过,当时的情况,桥本撑下去相对困难,因为谁都不知道他只要再撑三天罢了(何况时间上也许还有问题)。那按你的意思,是否他当时最好的选择就是直接放弃复仇?

说你看人挑担,就是说你总是强调,只要撑三天啊,撑三天。好似观看举重比赛,想着运动员只要再撑1秒就能拿金牌,怎么就放弃了一样。

后面那个历史概率,是你说的。我的本义是指成功率,跟你不是一个意思,跟个人选择更没有关系。

家园 从你开始“后人角度”开始,我的论点全部集中在

“发生此事”上头,唯一用语模糊的地方,只在“十三天后”这段里面有一处。

我的话,“就差三天”,不知道你是怎么理解出“只要撑三天”的

惋惜他距离命运转折点早动手了三天,想了解下,你那边是怎样理解成,责备他没有多顶72个小时这个思路

同上例,我按照当时的道德标准,以及万世皆同的过普通人相濡以沫的平凡生活的标准,各自列了一个结果出来。

你前面“牡丹花下死,何憾之有?"说法之后,对他们的自杀表示没关系

那么,前贴又重申了一下,选择另一项结果同样是可以做到的。与其牡丹花下啥啥,不如人生细水长流

怎么到你那边,孤立前提夹杂在“只要撑三天”里变成了“那按你的意思,是否他当时最好的选择就是直接放弃复仇?”

莫非相濡以沫还不如两个人一起一刀痛快了?这是哪个位面的人类思维

家园 前面有个用词错误。应该是建立而非集中

你从最初的文章开始,到后面的功亏一篑。

主要意思正是你自己说的“惋惜他距离命运转折点早动手了三天”。

这话作为后人当然可以惋惜着说。但我一直就问你,作为当事人,他如何知道三天后的事情?

家园 如果你真的理解为惋惜的话

“从你开始“后人角度”开始,我的论点全部集中在 “发生此事”上头”,而不是你的“三天之后发生此事”

我明白你想说的,桥本不知道判决就在三天后,也无从预见这判决。如果这会儿不自杀,面临着的是永远永远的绝望等待。

但这个永远等待只在理论辩论里存在。幕府不可能无休止的养着浅野大学,浪人们也不可能无休止的等待下去。 就在桥本自杀的夏天,堀部安兵卫、原惣右卫门、大高源五这些激进派等已经开始筹备运作,就要撇开大石直接动手。桥本死后二十五天,堀部弥兵卫已经书面催促大石内藏助,再不动手弥兵卫他老人家就自己提把砍刀开始干了。

这事不可能永远没个结果

历史上的选择点,发生在桥本自杀三天后。如果这个选择点没有发生,则会由浪人们耐性极点的爆发作为另一个选择点。假如浪人们树倒猢狲散,都闪他娘的了,还会产生第三个。

既然能够以现实生活的眼光去体会历史上的桥本,那么这些为什么没有现实的看到呢?

又或者,你也可能理解为,不是你没有想到这些,而是桥本没有想到这些?

桥本想不到“这事不可能永远没个结果”这点,那是真的是谁都没办法的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