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唯物主义历史规律的结束与共产主义的兴起 25章 -- 马前卒

共:💬30 🌺136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家园 无产阶级缺乏掌握政权的传统——就无懈可击了。
家园 原来甲壳虫的大规模生产是二战后的事情,

以前看到个文章说,价廉的甲壳虫为一战后德国的工业复兴做出了贡献,看来是被它误导了。

家园 送花啦

花送马前卒的好文章。以前看到了第24章,隔了许久,不知还会写多少章续篇?期待ing

家园 罗斯福新政的策略看来都可以用到当前的中国经济上

不能再靠出口了。靠基建也不是长久之计。最重要的是改善收入分配。

此次世界经济危机,表现在发达国家,基本原因在中国加入世界经济体系造成的劳动力收入份额下降。从这个角度上看,世界经济的改善有赖于中国政府的政策。

x3
家园 花,收藏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马前卒兄是这个意思吧。

这几日,中国国家领导人一开口就是“反对贸易保护主义”,恐怕就是有鉴于此,提前给大家打预防针吧。

中国处在全球耐用品生产环节的核心位置上,的确应该操心这件事情。要是朝鲜那个位置,反而可以泡茶看大戏啦。呵呵。

家园 人家都讲究争取最大权利最小责任呢

你倒好,把责任往自身上揽。

没看到中国总在说,中美贸易失衡是美国自身的问题么?

家园 自己认识问题而已,无关责任

责任轮不到我们来讲。都是空话。十几年几十年后根本无人会想起来。事情办得好不好最重要。

当前的局势不改善,是影响发展的后劲的。

家园 几十年的时间跨度太长

中间搞不好要夹着个三战呢

家园 支持

这个提议好,马前卒兄辛苦一下,呵呵。

家园 请问为什么要这么做啊?

罗斯福以中央财政收购大批农业物资销毁,以农业限产补贴配合1934年旱灾打击农业生产力

这样有什么好处呢?谢谢,可以展开的讲一讲当时的农业是什么样子的嘛?我大概记得曾经有人说大萧条期间农民的日子是普通人里面最好过的了

家园 因为这样做可以提高农产品价格

如果你把农产品买下来分给城市人口,那么城市人口更不需要买农产品了

消灭农业物资可以把价格维持住,不让农民破产

大萧条,城市人口是无衣无食,因此会要命,农民是农产品卖不掉,没钱买东西,饿是饿不死的

但问题在于2点

1 农民不光要吃玉米,还要钱买消费品,再简朴,盐、布、木材总是要买的

2 农业物资也要钱,往往小本经营的农民是抵押了自己的产品甚至土地去买肥料,买燃料,买农业工具。一旦预期收入下降,你的农场弄不好就要归银行了。破产后,还是要饿死

家园 结合中国实际

我想,如果我以云南的一个山区县来推演的话(已经经济萧条了),该县人少地多,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首先,种地是需要种子的,这个一般得花钱买。(自己有种的很少)播种之后,上农家肥,如果买不起化肥的话。农具的损耗大概很少。因为是山区,不可能使用机械化的农机,这个也省了。同时养猪养鸡(猪仔大概得买),都是绿色的土猪土鸡,味道很好。肉蛋解决了,炒菜猪油也有了,有米有菜,需要去市场购买食盐,衣物,洗涤用品,家什杂物。而没有玩大规模农业的USA农民的贷款,也没有利息,可以保证比城里人吃得好,但是没有发展性。而其他自然条件不好的土地和农民,可能日子就难过了。

如果中国政府收购俺的大米去销毁,给俺足够或者超过一般水平的补贴,俺就阔起来了,先去城里购入什么样的资产?呵呵,这个就不知道了。

这是俺的一点胡思乱想,还请指教,谢谢

家园 中国历史上早就有类似的做法

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出现国家丰年购进粮食储存,以免谷贱伤农,歉年卖出所储粮食以稳定粮价。到汉代设立平准法后此成为常例。

这里具体的实施方法和目的和罗斯福新政都有不同。中国古代平准的一个重要目的是为了实行战略储备,并非只是为了防止“谷贱伤农”。盖农业靠天吃饭的因素很大。丰年谷贱如果不多储存,到了灾年粮食绝收国家就没法救济了,这是要引起老百姓造反的。

然而罗斯福的做法是把收购到的农产品销毁。这在中国古代的施政原则看来几乎是不可想象的。在三十年代的美国,农业也还是靠天吃饭的多。将如此多的农产品销毁而不是作为备荒,只好说:

1。资本家的确是自私的,即使是救灾也并不管吃不上饭的人的死活。

2。美国此前没有经历过长期的举国参与的对外战争,因此对于粮食储备的重要性没有中国古代认识深刻。

家园 美国农业生产力要比中国古代发达的多

几乎永远不用担心灾年粮食绝收的问题。如果对粮食进行储备,就会只今不出。二战后欧洲农业保护开始也是政府收购储备,提高价格,但很快就发现花费太大,改为出口补贴。大萧条时,整个世界贸易都接近停顿,这条路不通。另外,大萧条时美国还是有一些福利政策的,尤其是罗斯福新政后期,建立失业保险,政府资助的养老金等等,饿死的还是没有的。

美国农民的相对收入自二十世纪初开始就一直下降。一方面是恩格尔定律,随着经济发展农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就越小,需要农村向城市移民,但在过渡时期,农民的收入会下降。另一方面,对农田的过度使用在中西部地区导致黑风暴,土地质量下降,在大萧条以前,农民的日子就不好过,一直就有呼声要求政府支持。三十年代初,美国金融体制崩溃,对农民更是雪上加霜。小说《愤怒的葡萄》对此有很好的描写。

家园 谢谢指教

古今中外的比较,谨受教了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