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彭不可能听总理的 -- 雪里蕻

共:💬82 🌺107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家园 您觉得字句值得斟酌就不叫基本同意?

对一部分有意见就不叫基本同意,还是有些人.

您以为应该怎么表达基本同意.

家园 毛的信我没有看过全文

李锐只是说:

一是彭德怀的信已印发,同彭德怀历史上关系密切的人应来参加(如安子文是七大前华北座谈会批彭德怀的重要当事

人);二是准备通过《议定记录》,一周内结束会议。

为什么要让同彭德怀历史上关系密切的人参加?

第二个问题我早就说过了,不能说明没有整彭的意思.

家园 因为“字句斟酌”本身就是争议最激烈的地方

包括“有失有得”、“小资产阶级狂热性”等等,发言者大多是在拿这个做文章。这个也是造成会议议程停滞的原因之一。

家园 呵呵,原来您是这样认为的

您觉得李锐的原文里面是这个意思吗?拜托您在把这句话读一遍.

"多数同志基本上是同意的,但其中不少人认为,某些字句值得斟酌;"

如果多数人基本同意,只是觉得字句值得斟酌, 那民主讨论应该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最终实际得出的结论又是什么?

您觉得您的观点:

"毛公布彭的信是想看大伙意见再定,因而是一种民主的表现."说得通吗.

家园 同时邀请的人,有几个?

与彭有密切关系的又有几个?黄克诚是支持彭的,但彭真、安子文是反对过彭的,同时还有一些部委的副部长,和彭有关系?

李锐在这里把黄克诚和彭德怀的历史关系写下,就能证明毛泽东要把他们一网打尽?

家园 对啊,所以我用给字句斟酌加了引号

你说得很对(别改就更好),“字句斟酌”其实是对58年下半年以来工作的评价问题,彭德怀自己的笔记把这个问题定为“字句斟酌”实际上淡化了严重性,所以我也加了个引号。

那么你看,彭信的第二部分谈缺点,是全信的重头,反对者其实在这个问题上根本没有让步,那就谈不上什么“多数基本同意”。

有些人说“大体是好的”、“精神是好的”云云,但发言的主体全是在辩驳彭德怀。

家园 您觉得和定性问题相比,定量问题上的分歧算是从根本上反对吗

评价问题是个定量问题.组会的讨论总体上是在有得有失的框架下讨论的, 只是在讨论得失的量上有分歧.

又是谁急匆匆的把常委拉去想把事情转到讨论彭信的性质问题来的呢?

为什么对一些根本的史实视而不见呢?

家园 这看法也较执着强雄

我同意雪网友的意见,既然写了,是种意见倾向,有典型性,就有公开必要。因为很多当时人也有写信给毛泽东的,有的意见毛显然不赞同,但也批转公开。当年林彪没少给毛泽东,都说出红旗能打多久的话,毛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就是回答。

个人看法,转发此信主要是看大家反应,而且确实值得考虑,你早不写晚不写,开会的时候写,这么近谈两句话的事,为什么不当面谈。如果大家群起而攻之,相反毛泽东反而会敲打一下大家,别冲动。反而是现实中大家的吞吞吐吐,几个人特别活跃引起疑心。反过来,没有一堆秀才摇旗呐喊,彭总顶多也是被回一篇公开信,自己认错而已。

其实,认真看那封信,作为写的人固然觉得自然没问题。其实很容易被别人用做攻击工具(张某就做了)。

家园 还是时间问题么

把常委拉去讨论彭信的性质问题,最早也应该在22日晚间,实质上是根据小组会的讨论情况而来,能否说明是预谋呢?

李锐的书里记载了几个方面的信息

可是,会议形势的变化,不在会场上,而在会外的活动。譬如:有天刘澜波告诉我,柯庆施向他说,主席跟柯庆施谈到对乔木的观感,说乔木跟他一二十年,总还是一介书生。这使我想起1958 年4 月广州会议时,毛泽东谈到要善于听不同意见和反面意见时说过的话:我们身边有个胡乔木,最能顶人,有时把你顶到墙上,顶得要死。我连忙将柯庆施的话告诉田家英。田家英跟我谈到他们的估计:“左派”司令部由柯庆施、李井泉等挂帅,他们组织人攻击《议定记录》,攻击彭德怀的信,也攻周惠。他们知道彭德怀同毛泽东之间有历史上的宿怨,说这封信的矛头就是针对毛泽东的。“小资产阶级狂热性”,“个人决定”,“政治性问题”,“纠‘左’比纠右难”,“不那么得心应手”,这些话都是指着毛主席说的。说犯了路线错误,自己是不能改正的。还有传言,彭德怀在拉队伍;说书记处成员,一半对一半(有一半拉过去了)等等。彭德怀在西北小组说的,华北座谈会“操了我四十天娘”,以及反对唱《东方红》,反对喊“万岁”的话,都传出来了。同时,在小组会对彭德怀的信有看法而不表态的人,有的到毛泽东处谈了自己的意见;或者反映现在会议一个劲在泄气,指标越低越好,大跃进再搞不起来了。这些事实,从以后两天的常委会上批彭时,毛泽东的谈话中也可以看得出来。

你是否认为这些是支持“毛泽东预谋”的观点呢?

家园 而且确实形成了分裂,这也是一个考虑的重点

彭德怀和秀才一方,反对他们意见的另一方,不仅有会上的争论也有会下的活动。

家园 16号上午就找刘,周,朱去说要讨论信的性质

在谢春涛的庐山会议简史上说过. 您可以再去查查.

家园 您要是怀疑资料的可靠性,教头的贴子里也这样说

史文恭:那年庐山(十三)众说纷纭

不过我记得好像不能说是印发前,而是在印之后发之前.

您可以再和他探讨一下.

家园 这次讨论的结果,在毛泽东和周公的话里面已经表露了

我知道16日的讨论,但是此后毛泽东对王任重说:“政治局委员给党主席写信,有什么不对呢?”

19日或20日,李锐有意问周公:你看彭总的信怎么样?周说:那没有什么吧。意思指这是一种正常的情况。

我认为这两方面的信息已足以表明,常委在16日的讨论得出了统一意见,更不能支持“预谋”说。

家园 您觉得这俩点有说服力吗?

毛的话只能说明毛在给这三位通个风,(在今后的讨论中)要讨论信的性质,不要偏向.注意他说的是要.

至于常委会得出统一意见只是没有任何证据的猜测.

毛跟王说"政治局委员给党主席写信,有什么不对呢?", 写信当然没什么不对,但是信的性质呢,他提了吗?

您觉得周公应该跟李锐说什么,说"你们要当心?",这是周公处事风格吗?

家园 这两点如果还没有说服力

那么你那个“预谋”论岂不是更没说服力?

那两点事实至少可以说明:毛泽东和周公两人都觉得彭德怀写信“很正常”、“没什么”,既然“很正常”、“没什么”,你认为他们会对信本身的性质很重视吗?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