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少一点正义感,多一份责任心 -- aokrayd

共:💬23 🌺18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上页
家园 OCEF去年和燃灯计划合作建过校

由OCEF,燃灯,村民三方出钱。因为这样村里会对学校更珍惜些。以前出现过政府出资建的学校却废弃的情况。

家园 为什么村里要废弃政府建的学校? 背后的原因呢。
家园 好象是和学生数量有关

具体情形我也不是很清楚。现在农村还有一个很严肃的问题就是学生的厌学。不是每个家长都支持学生读书的,有很多家长就不管。志愿者在张承志提到的他的精神的家园,就垠到这个问题,计划生育根本没法执行,重男轻女严重,女生辍学严重,就是政府越拿钱也没用。

其实这也是我写这点东西的原因之一。很多人看到农村的情形就觉得很气愤,可是农村的情况是很复杂的,有时并不见得就是政府的问题。而很多时候政府和农民的问题又会交错在一起。就象支教问题,有时也会不少意想之外的麻烦。总之在生活中,很少有能一目了然或是轻而易举加以解决的问题。

家园 农村学生厌学的可能原因

念书是为什么? 对于大部分农村的孩子来说,就是为了一个户口,一份工作。所以如果读书不能和找工作,换户口挂钩,这个积极性就调动不起来了。

为什么农村孩子上大学难呢?

低升学率。

农村的师资力量普遍弱。高考录取线好像没听说给农村孩子降分吧。

学费。

89年之前,高校是不收学费的。之后,以我们学校为例,90-91是200/年,92是300/年,93是700/年。96年大概是5000 或6000/年了吧。隔壁那学校也差不多这个数。 军校,农林师范类院校,以前是不收学费的,现在我不太清楚。

另外,还有住宿费,生活费,书费这些最基本的费用。现在供一个学生上大学得多少钱,而大部分农村的家庭年收入是多少。这些网上应该能找到相关的资料。

分配,或者应该是求职。

这是我不清楚的事情。

以前,农村的孩子还有条路,参军。高中毕业后还可以通过服三年兵役来换份工作。现在这条路也不通了。

所以,如果农村学生厌学,也不难理解。

我入学的时候,同学中农村户口的占了1/3-1/2。隔壁那学校可能更高。 我听留在学校搞学生工作的同学说,现在入学的农村孩子比例,也就1/4左右了。( 因为这两校是国家重点扶持的,给贫困学生的奖学金,助学金名目特别的多。理论上不存在考上了念不了的问题。)

另外,90年代初,我们在大别山区拉练,那半个多月里走了河南,湖北的一些贫困地区。当地虽然穷,但很重视教育。一般最好的房子,或者唯一的两层楼,多是学校。我们接触到的大部分农村孩子,都是希望念书上大学的。

以上,是我自己的一些经历和分析,谨供讨论。

也许有人会说,干吗非得进城, 就不能上了学,回去好好做个农民吗? 这个问题需要讨论吗?

家园 首先向彭总致敬。

但是往深处想,彭当时是担任什么职务呢,是管军权的,应该是非常重要的位置了,但怎么来说,也管不到那些民生的问题的(因为有许多人在管,而且职务比他高)。而且当时应该是一个敏感的时期,当时苏联应该是赫鲁晓夫掌权了。如果你是最高领导,当军队的彭总向你汇报不是军队的事情,而是关于政府的时期,你是怎么考虑的?象刘总,周总,或者邓总这些管理国计民生的同志都没有和毛汇报,或者写万言书(如果工作忙,百言也行罢)。你说毛怎么考虑呢?另外一方面就是毛对基层了解不了解呢?他的这些渠道是通过什么呢?是通过刘,周,邓或其他人的汇报吗?如果是这样,那这些渠道是失职了,因为他们要么没有汇报,要么就不是真实。其实基层的瞒上不仅是过去,现在也是。要不然前一段时间还报导温总理在视察的时候不是遵从底下人的安排,而是经常打乱,其目的就是为了获得真实的数据。如果毛获得当时的数据和实际情况不同,那他是被手下人骗了,这时看到彭总的万言书,那时的心情是什么呢?天知道了。

不要什么事情怪毛泽东。毛泽东不是垃圾桶,什么东西都望里面仍。

家园 主席是不容易被蒙蔽的,我从不怀疑他的能力和智商

放卫星那时,遇罗克所在中学到农村支农。生产队长给他们讲每产110万斤。他和好友算了一笔帐,以200斤一麻袋堆起来,有6层楼那么高,可能吗?于是提出置疑,遭到批判,他当时只有15,16岁。别忘记毛泽东是农民的儿子,年少时也做过农活。

彭总在庐山会议上说’毛主席家乡的那个公社,去年搞的增产数,实际没有那么多嘛。.....主席去过这个公社,我曾经问过他,你了解怎么样?他说没有谈这个事。我看他是谈过的!’

此言一出,敏感之辈听出味道了,‘这直指主席的品质嘛’‘看你怎么收手’

家园 开国的那一届政府本来就不是一个专业政府

所以彭德怀管到农业上并不是什么问题。毛泽东在庐山上对彭总的反击绝对是个人问题,对权力斗争过于敏感,将正常的工作争论提高到争权夺利上来了。彭总这个人性格耿直,又关心底层群众,主席跟他合作多年,难道不应该知道?所以不能以彭总手伸得太远替主席辩护。

家园 几点意见,以供商榷

农村学生厌学,最主要的原因是观念的问题,其次,是我们教育体制的问题,还有教育本身的问题。

影响人类发展的最主要的三方面动力:新技术,新材料和新观念。以前一直说,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但是大家都只注重了新技术和新材料,对于新观念的重要性,一直没有认识到。对于科技尚且如此,就不要论其他了。

我一直认为农村问题最主要的的一个方面就是观念的转变。举一个例子,某村处于穷山恶水间,土地贫瘠,出产几乎民不聊生,村中原有石匠,只是产品陈旧,无人问津。为了多口人手帮助养活全家,大家拼命生孩子,结果越生越穷。许多人被迫举家迁移。偶然间出一大学生,在外闯荡多年,退休后回家探亲。看罢叹息,书几条锦囊妙计给子侄辈,无它,只是招收几人去外地学习石匠,并出钱买来蟹苗放养,不出几年,这几人大富,村人纷纷效仿,几年后,其村大富。其实一切都没有大的改变,转变的只有人心而已。

农村厌学是因为感觉得不偿失,不划算,首先农村子弟考大学为难,与其十年寒窗,一无所获,不如出去打工挣钱,得一点算一点。其次,上了大学又如何,学费花销,最终学成却无人问津。学的东西与实际相差太远,百无一用。观念高低的区分,在于把握长远利益和现实利益的相结合。大多数没有文化的人,不会把长远利益放在首位。然而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太注重眼前利益,无疑是杀鸡取卵。

但是,这种观念的转变不是一时之间就可以办到的。需要持之不懈的引导,以及榜样的力量。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上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