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奥巴马与新新政 -- 晨枫

共:💬89 🌺375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家园 美国的效率低的毛病根深蒂固

比如基建,他不是中国的那个基建概念,最多是修修补补的维护意义。而且要shovel ready, 各州都要有份,所以最后是撒胡椒面,就是弥补各州预算的作用。而且这8000亿里用于所谓基建的就是3000多亿吧。里面还很大一部分所谓green project. 都是什么改进房屋取暖之类的项目。

美国最大的问题还是效率太低。比如同建一条公路,土共就把这个项目包给你了,早完工早拿钱。美国是先一个预算,然后就是按小时收钱。这个就成钓鱼工程了。这个按小时算工资就是美国效率低下的原因之一。

几点现在和罗斯福的不同就是:

1,那时候没有那么多律师。现在诉讼成本太高了。

2,没那么多MBA

3,那时候股市没有效率

4,那时候不是按小时收费。

5,那时候没有consultant

6,那时候没有外包。

反正这个包袱就是解决就业,缓口气的作用。改进基础设施什么的,就算了。

家园 太同意了!

家门口一条很忙的路的交通灯坏了三天了,还没修好(根本就没人修)。七英里的路走一个小时,能叫人发疯。

家园 一直有个困惑

新科技,如环保、新能源和节能汽车等,现在很热门,但它们具有大规模产业化的能力吗?

比如新能源,不用石油,用什么?风能、太阳能,还是核能?但这些能够代替石油支撑我们现在的经济活动和居民生活吗?显然不行,而且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都不可能。

再比如节能汽车,现在有电动、天然气、乙醇、太阳能作为动力的汽车。但距离大众普及还很远。

美国经济振兴要指望新科技,我怎么都觉着不靠谱。

家园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家园 花这一句

在经济危机当头的时候,首先遭殃的真是R&D,这很难说是对科技的重视。

美国实业界对研发的不重视,由来已久,在以经济利益(每股盈利)为导向的市场上,没有直接产出的研发部门其地位是最低的,而出数字的市场、销售、法律反而是重中之重,并购、重组、大搞数字游戏,辉瑞买惠氏不就是这样的?

家园 这些个不同确实要命

要不怎么现在的经济刺激计划的总开支已经超过美国在二战中的总开支了呢?

美国也有turn key project或者fixed cost project,包干的。

家园 现在还不能下定论,不过潜力是有的

风力、太阳能、生物质能这些可以产生很大一个产业的,关键是石油的价格要高,或者政府的扶持要狠。核能是一个很微妙的问题,要是公众舆论关过了,是很有潜力的。法国的主要能源来自核能,美国也不是没有这个可能。

电动汽车的突破或许不再遥远,Volt这样的plug in hybrid就是敲门砖,但大规模的使用还牵涉到电网重建,这正好是奥巴马基建计划中的一部分。

天然气、乙醇汽车现在已经可以普及了,只要加气站、加乙醇站到位,技术上没有困难。

要是科技也救不了美国,那美国真的玩了。

家园 昨天我们的季度财务大会里

也是开口闭口hedging,financial facility,covenance,write off,cash position,高层满脑子只有财务上的数字游戏。

家园 大规模上核能可能有问题

即使民意过关,如果大规模造核电站,若干年后,当核电站生命周期结束时,如何处理这些核电站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家园 跑步是领跑的累

国家发展也是领跑的难啊,都知道要创新,可是这个创新本身也是广种薄收花需要大钱的。

家园 其实看来奥巴马是知道问题的症结的。但是这个坎,

很难迈过去。

现在美国的经济问题如果说得最最简单和直白,就是透支的问题。自从里根上来以后接近20多年的高速发展,尤其是小布什政府的不作为,使得10多年疯狂的超前透支已经消耗掉了今后起码若干年的利益。

对此,奥巴马其实是有所认识的。他的演说已经提到了,这次的经济危机已经危及到了这一代美国人和下一代美国人的生活预期。

问题的关键就在这里。其实解决这个危机最根本的不是注资,不是融资,也不是科技。首要的问题是必须看到,美国人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必须降低。不论是被迫还是主动。美国人必须意识到,他们现在的经济规模和问题无法支撑过去20年以来美国的生活方式。而,这个,就是不论奥巴马或者麦凯恩都迈不过去的坎。

奥巴马虽然意识到这个问题,但是他所掌握的资源最多是缓解。美国人生活水平必须下调这个实话,现在一不能说,二也没法做。所以,不管基础建设也好,科技也好,如晨大所分析的,不会给奥巴马足够的时间-如果大部分美国人不能及时刹车的话。

家园 所以奥巴马不仅要拯救美国的经济,还要拯救美国人的心态

这是比较难。

回想90年代时,虽说经济火爆,但是隐忧已经在那里了。那时IT是火爆的,,但最火爆的是liquidation,把问题公司贱价买下来,拆散出售,优质资产常常超过总收购价,剩余部分拆除,工人回家。电影Pretty Woman里Richard Gere做的就是这个事情。另一个就是merger,公司合并,裁减重叠部分,提高总体效率。90年代的GDP很多是靠这个出来的,这显然不是可持续发展的路子,但这种飞来横财使全社会掉进“挣快钱”的坑里,实质性的生产、科研都没有心思了。

问问今天的高中生,长大以后要干什么,一个个都是要做生意、做投资。做什么生意,如何投资,为什么能赚钱,都是一脸茫然。

家园 商榷一下:辉瑞买惠氏不能证明美国公司不重视研发

恰恰相反,辉瑞每年投入几十上百亿作新药。其他的药业公司也差不多。

辉瑞作到今天,主要是连着死了好几个候选药,实在是没办法了。投资研发并不是钱少,而是实在太倒霉了。

家园 吓我一跳

把你的网名看成zion了……

家园 花之,再加一点不同意见。

回想90年代时,虽说经济火爆,但是隐忧已经在那里了。那时IT是火爆的,但最火爆的是liquidation,把问题公司贱价买下来,拆散出售,优质资产常常超过总收购价,剩余部分拆除,工人回家。电影Pretty Woman里Richard Gere做的就是这个事情。另一个就是merger,公司合并,裁减重叠部分,提高总体效率。90年代的GDP很多是靠这个出来的,这显然不是可持续发展的路子,但这种飞来横财使全社会掉进“挣快钱”的坑里,实质性的生产、科研都没有心思了。

Liquidation应该是80年代最兴旺。最有名的例子是Charlie Sheen和Michael Douglas的《Wall Street》。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