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小眼看文革 2】习近平的自述及其他 -- 柳叶刀

共:💬341 🌺1298 🌵15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3
下页 末页
家园 要说耽误知识分子创新

现在的中国才是。

文革知识分之的基础多少

产生多少高科技产品

随着越来越多的不在保密

现在的中国拿的出手的密集型产业基本上是以前的基础。(比如卫星、航天、导弹、核潜艇、飞机,反导、机车基础、农业杂交、化工。。。可能也就高铁除外)

包括现在引以为豪的房地产造就高GDP政策也是靠那时留下的没有卖掉一分钱的成本为0的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现在制造了以前几百倍的知识分之人群

结果呢?产品全靠买和租

就我草民都知道那时的打下的计算机(芯片)基础、大飞机基础

都被现在知识分之丢了30年

-----------

据说开放后那几年

日本从中国偷走了许多专利产品

家园 疫苗注射,不错的比喻,

不过这次疫苗注射差点把人给弄死了,这疫苗是不是有问题呢?

现在的许多问题,贪污枉法,以权谋私,正是在文革后期开始泛滥起来的。

满清王孙穷途之时,恐怕不会想到鱼头烂起时候的小节
说的真好。

有权不用,过期作废。这话是什么时候开始流行的?

文革十年培养出了一大批光会卖嘴皮子,口是心非的家伙,哪里还有什么共产主义理想?

我倒有另一个比喻,人脸上的疖子是人的青春期都会有的,如果为了漂亮,使劲挤那疖子,结果弄得大面积发炎,差点人命归西,这样的蒙古大夫是不是有问题呢?

家园 现在创新成绩还是有的,只是格局不大,成绩不说

因为很多是在以往的框架下继续发展技术细节,如:卫星、航天、导弹、核潜艇、飞机,反导、机车基础、农业杂交、化工。。。

这就是所谓格局不大。现在理性多了是好事,但是缺乏雄心和积极进取就不是好事。比如你提到的计算机(芯片)、大飞机。好在大飞机开始了。

家园 谢谢。您是否注意到关于青春期疖子的比喻已经暗示了

问题是自限的、不会发展成大病的。 这就涉及对问题严重程度的判断。俺的知识所限,无法论及深入。但粗而论之,新中国前的社会政治、文化基础是相当落后的,各种落后思想的残余是很深厚的,有一次较为深入、彻底的风暴,或许还是有许多益处。

其实,文革基本上还是较为温和的。批斗、干校什么的,主要目的或者说原始目的,还是敲打。过火的东东,是很不幸的。

您说到的“许多问题,贪污枉法,以权谋私,正是在文革后期开始泛滥起来的”和“文革十年培养出了一大批光会卖嘴皮子,口是心非的家伙,哪里还有什么共产主义理想”,俺想这说出了一些问题,只是无法细辨,还是留待专门工作者去考证。俺只是认为不能只看到代价,而不看到积极的一面。

俺想文革是很纠结的, 正所谓“投入世间熊熊火,那得失怎么量”。

家园 呵呵,你说的是我?

我回你了,大概你没看到,这里就再罗嗦几句。

宏观上说路线斗争死人不可避免,但是路线斗争中的赢家通常比输家拥有更多的资源和能力,因而能够保证确定下来的路线得以实施和执行,其结果是人群因为执行了比较正确的路线付出较小的代价,总的来说死的人反而会少。

具体举一个例子就是林彪的“我不要伤亡数字,我只要塔山”。对于牺牲在塔山上的人来说,这个命令是相当残酷的,但是对于林彪的部队,这是一种人道的做法,因为如果丢了塔山,后果也许是覆灭性的。就是局部和全局的关系。

具体到个体身上,战士是林彪的棋子,林是毛的棋子,毛是时事的棋子。

被错杀当然不爽,但既然是被动的,那就意味着个体往往是没法选择。比如塔山的林,尽管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其实也是没有选择。

群体内消除政治斗争是非常危险的,因为政治斗争是唯一能够竞争出优秀领导人的方法。通常斗争越激烈,产生的赢家越强势,比如毛,朱元璋,刘邦等等,其实首先都是内战的赢家,然后才能取得对外作战的压倒性胜利。

每个人生下来就是社会的一员,因此无论如何都会主动被动的排队,每个个体的奋斗实际上都是以压缩其他个体的生存空间为代价,从这个意义上说,每个人都是有罪的。包括你这种"善良"的人,你的言论实际上也在压缩那些"邪恶"的人的生存空间,也是一种暴力。

当然也不能把政治斗争夸大话,比如"阶级斗争,一抓就灵"。因此这个关于政治的讨论和WG我认为不能完全类比。

对文革的反思我个人认为应该和对纳粹的反思一样,从人性的角度去思考我们要建立一个什么样的政治制度,人类的发展总的来说政治制度是越来越文明,代价越来越小,但是我国的政治制度似乎还停留在很血腥的阶段,还没有找出一个真正能够"共和"的办法。这就意味着我们的人民还要为将来的美好生活付出很多血淋淋的代价。如果我们不能真正的去接近历史事实,去思考和讨论WG的话,极有可能会让我们的后人去一次又一次的轮回在血腥和暴力之中。

当然,我悲观的认为,社会进步总会有代价,而且这个代价很有可能是不菲的。作为个体来说,我当然希望这种代价由别人付出,如果我的"聪明才智"和社会关系能让我一次又一次的躲过这些代价的话,这就是适者生存,人类社会的进步就是这样通过幸存者完成的。

但是对于政治这个群体事件来说,个体实际上是没办法独立于事件之外,保持中立也是一种政治态度,对不对?对于你的问题,"政治正确"如果说的是让群体走一条正确的道路的话,个体付出一些代价当然是值得的,甚至很多时候也是必需的。

我们两个的分歧在于宏观和微观,宏观上说我们每个人都是棋子,真要是刀架到脖子上了,谁都没辙。微观上说,谁都不希望自己是那个挨刀的人。

家园 毛是谁的后代?

破落地主还是什么东西?WG对谁负责了?

家园 光研制,能帮助社会?

现在研究人员,研究费用比以前恐怕多几个数量级了,你在看看,有什么给老百姓的东东?

造不与买,买不与租,指导思想不对头,能有好结果?

家园 文革争斗中最终胜利者的表现被回忆者遗忘了。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争斗最终以共产党官僚阶层的全面胜利而告终。可这些文革大戏的主角儿在文革中的表现都被主流媒体和形形色色的回忆者遗忘了。能被回忆起的只是他们所受的委屈,他们的功绩呢?他们的错误呢?从一个经历过文革的小民的角度,谈谈对共产党基层官员文革期间的功绩和错误的感受:

功绩方面:

1.组织领导了大规模的农田改造和水利设施建设,推广农村用电、农机使用、化肥和良种的使用,到七十年代早期或中期,使中国进入了稳定的吃饱饭历史阶段。

2.以他们平均粗识文字的文化水平,从敲敲打打的手工作坊起家,一步一个脚印,到文革结束时,县县有农机修造厂,修理和制造柴油机、拖拉机和电机等,五小企业,社队企业遍地开花。正是这些众多的企业,后来成了改革开放的主体,改革开放就是要使这些企业释放出更大的生产力,没有这些企业,改革开放就是无米之炊。设想一下把咱们现在的总理和全国的省委书记、县委书记全部空投到津巴布韦去,他们二十年后能再造出一个中国来么?有大锅饭可砸么?给个WTO又有什么用?

3.共产党组织始终保持着强大的组织和动员能力,即便是文革最乱的时期也不例外。上面一纸文件,下面能立即轰轰烈烈地执行到每一个村民。俺认为这是中国近六十年来能保持高速发展的最大因素。

4.共党干部霸道气消失,亲民力增加。文革以前和文革初期,党的基层组织动辄把老百项打成“反党”、“XX分子”的现象相当普遍,六九年以后,这种现象基本消失。大量的基层干部轮期到农村参加劳动,帮助农民提高农业技术。俺觉得这应该定义成同甘共苦,而不是“受迫害”。“种田吃饭,宁有种乎?”

错误方面:

1.文革前期(四清也是),他们狠斗地富反坏右和黑帮,转移斗争大方向。在给黑帮和有问题的人做平反和落实政策时,拖拖拉拉留尾巴,都是为了保自己。

2,文革中后期搞派性,干部之间搞无原则争斗。

3.文革后期走后门,为子女谋好位子。

如果他们遗忘了他们的大量的功绩,就难以理解为什么他们能成为文革的胜出者,别忘了他们的对手是政治斗争大师毛泽东和他率领的亿万群众。如果忘记了他们所犯的错误,顿时是文革受害者遍地,施害者人间蒸发。

俺总觉得现在的伤痕文学和文革初期的斗地富反坏右类似,都属于“打死老虎”,不喜欢。所以,俺钦佩文革时的陈少敏,不喜欢红卫兵。赞佩文革后给李庆霖寄钱的老知青,鄙视把李庆霖判无期徒刑的官僚。

家园 最近看了兰考张见礼的一些材料

非常感慨。十万群众拦灵路祭的场面极为感人。

我的同情,更多地是在1957年的中小右派,文革初期的造反派直至1989的普通大学生、市民这边。

家园 他妈笑话,你先说说你拿什么来换“土地使用权和

宅基地”?拿个屎橛子换麻花,想得倒好,想换麻花至少拿个大饼来才是。

家园 当然也可以用同样的眼光看待奥斯威辛

打到狗日的犹太银行家及其后人花街的WBD门。。。。

家园 你这个质疑的是有些奇怪

他说某件事不对,你说某件事之外的另一件事做对了也没用。

你俩根本没谈到一个问题点上。

裤子大似乎不教逻辑?

家园 传播思想

知青有文化,有见识,有思想等等(相对农民说的)

这种带动作用可以改变传统农业社会很多农民对世界的观感。

家园 你没看懂

那时是做,现在是研究。做才对社会有用。做才会有两弹一星,杂交水稻等

家园 不研制,就更不可能帮助社会了!

造不与卖,卖不与租

没看懂,这是中国话吗?连取个名字都是洋文加阿拉伯号码,不会说中国话了?

不研制中国自己的抗菌素,难道你要中国人永远买你们洋人的抗菌素吗?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