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关于新中国粮食生产的研究 1.概述 -- 润树

共:💬864 🌺3427 🌵55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 58
上页 下页 末页
家园 不谢不谢,

你当时希望我写此文时

我当时建议你写这个,就是看出了你有这个素养、耐性、能力,我也觉得你能够客观地处理这个课题。很高兴你把它完成了,乍一听满吃惊的,润树大兄,这次被你雷倒了,呵呵。

期待后面的部分。

家园 即使不同意观点

看看论述过程也可以呀,没有必要这么上火的。

家园 学术争鸣,定位很好
家园 你父亲看到的答案是工业化的结果

有工业化的意愿才是制度改变的条件,满清宁守祖制,不愿工业化,就被新兴民族资本力量所取代。外来资本要将中国的工业化进程纳入其安排的国际格局中,中国民族资本无力抵抗列强,遂使要彻底独立自主搞工业化的TG主导了中国工业化进程。

中国的近现代史就是谁来主导中国工业化和如何实现中国工业化的历史。

愚蠢小猪和政委的争论就是现在如何实行中国的工业化--有趣的是争论双方都警告中国的工业化有进入拉美化的危险。

家园 我[COLOR=blue]从新[/COLOR]看了一下

我写出的字里面泛着浮躁的油花,一点就要烧着,对此向各位道歉。

家园 我怎么觉得作者的意思是“”
家园 说点从长辈那里听来的,仅供参考

听我爸说他年轻的时候种过烟叶,当时就奇怪了,似乎也没听说过广东出好烟啊。其实很简单,当时买不到,只好自力更生了。公社化时代,各地尽量追求自给自足,随着商业的发展,农业上的分工我想应该对中国农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以广东为例,十几年前还有大量的蔗田,现在已经不多了。原因是广西、澳大利亚产糖的竞争,在广东种蔗已经无利可图。一方面是人力成本上升,90年代初,本地妇女打零工一天5块,90年代末已经升到10-20块。而现在,建房子的小工(不需要任何技能)每天的工资起码30元以上,而种蔗的辛苦程度并不比当小工低。另一方面,承包土地的费用上升,除了工业与农业争地的原因外,其他利润更高的农业也对之形成了竞争。结果是当年随处可见的蔗田,现在变成了菜地或者鱼塘。单从产值论,蔬菜、水产的单位产出都远高于种蔗。

至于公社化时代的生产积极性问题,我老爸种烟叶这件事也有体现。按我爸的说法,当时家家户户都在自留地里种烟叶。原因很简单,因为干活的时候可以抽烟,而每个生产队只有一个水烟筒(一米多长的粗竹筒)。于是所有的人都抽水烟,并且以排队抽烟的名义休息(或者说偷懒)。

家园 包产到户之前和之后的

农民生活状况,是否可以列若干问题,再次问一下您父亲。

家园 楼主的意思是“联产承包”并不是增产的主要原因

中国实行“联产承包”有几千年了,交够国家的公粮统购(以前地主的地租)、留足集体的提留(以前是各种捐税),剩下的就是自己的(当初的联产承包就是这样宣传)的。可是几千年来,粮食的产量一直不高,粮食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充足过。但80年代初一搞联产承包,粮食产量就突飞猛进,于是粮食产量的提高就被有意无意地归结为“联产承包”的结果。

但实际的情况是,联产承包时刚好正是杂交水稻(还有其他杂交玉米和良种小麦等)开始推广,所以,粮食品种的改良对粮食增产的作用是不能低估的。联产承包之初,化肥还是很紧缺的,至80年代末,联产承包都快10年了,由于石化工业的发展才缓解并最终完全解决,现在国产化肥都大量向东南亚出口了。

无意贬低联产承包的积极作用,但是把所有成绩都归结到一点显然不客观的。

家园 谢谢,这些信息很有价值

特别是对于面向商业化发展的农户。

网络系列文章有个毛病,就是读者一下子不能看到完整的东西,而有些论点先提出来了,尚未得到论据的支持,就有些令人不放心。

看来集体化时期各地农村的管理还是有不少差别的。我经历过的田间集体劳动,社员都有相当的自由,不大能想象一支烟筒供全队使用。但我相信你父亲说的是事实。

家园 我的意思只是在产量提高这一块上

制度所发挥的作用可能比不上化肥、农药、种子这些因素,没有想象和宣传的那么大。但谁也不会否认改革开放的作用,农村公社解体、生产承包制将农民从土地的束缚上初步地给解放出来,调动了农民积极性,农民收入增加。您可以看看帖子逐日夸父:【原创】 三十年农村记忆:农业生产工具

家园 包产前后农民生活差别的确很大

主要一点就是包产之后能吃饱饭了,大米饭管够。但这是粮食增产的结果。包产前后,国家统购和集体提留基本一致(不是很确定),但是因为单产大幅度提高(我老家的水稻增产约400斤)了,所以农民的口粮增加了,因此能吃饱饭了。这个我认为品种改良很关键。当然,这也的确是工业化的结果。

我有亲身体验,我老家是水稻种植区,包产之后第一年就推广杂交水稻,粮食丰收,可以一年四季白米饭。我亲戚家在山区(同一个县),同时包产到户的,但是山区水田(水稻)面积少,而杂交玉米的推广比杂交水稻晚2年左右(在我老家)。所以包产之后的前两年,我山区的亲戚还不能顿顿白米饭,得加粗粮(比如红豆什么的),但是杂交玉米推广后,我山区亲戚的玉米产量也提高了,即使玉米不能给人吃,但可以卖玉米换水稻,或者玉米养猪。所以山区亲戚也逐渐可以顿顿大米饭了。

这个例子就说明,虽然都推行包产到户,但是推广杂交水稻(品种改良)与否,直接影响粮食产量。所以不能把粮食增产完全归结到制度改进(包产到户)。

当然,包产到户对粮食增产肯定还是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家园 这种情绪化的反驳像雪一样白。

不用劳烦润树,我来回答你把。

“具有社会主义公有制性质的社会化大生产”这个论断我是通过自己的经历直觉地感到的。老润准备加以论证,那我就贡献一点我自己的亲身体会吧。

我是70后的人,祖祖辈辈是老实巴交的农民。我的童年就是伴随着家庭承包责任制度过的。河里很多人用自己悲惨的文革经历来评判文革,我很理解,因为我对这个承包责任制--我们乡下叫单干,没什么好印象,除了没白没黑得干活还是干活。为了抗旱,我一个不到12周岁的孩子,早晨4点钟就得起床。挑着足有50公斤的水奔走于自家的责任田和水井之间。干到6-7点,回家吃完早饭再去上学。我们家还算是好的,因为我家兄弟多,劳力也就多,那些只有女儿没有儿子的人家就惨了。我们村有一家4个闺女没一个儿子,其中一个女儿还是下肢完全瘫痪,平时就是坐在一个蒲团上,靠双手撑地走路,就是这样,她也得下地干活。都说单干调动了积极性,是啊,连残疾人和童工都用上了,不出效果才怪。这样的方式怎么可能持续?

中国人多地少,这决定了只能公有制;要提高效率,增强竞争力,只能搞联合起来的大生产,具体以什么方式联合我不知道,但对这种方向我深信不疑,确切的说是直觉。所以,当有人在嘲笑大跃进,并以此讽刺毛泽东不懂经济时,我就觉得好笑。不管怎么说,我认为大跃进至少代表了一种尝试,一种方向。至于这个单干,短期来看是有些效果,但客观上他是不是延缓了中国农业现代化的进程,这是我有时候思考的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就交给老润了,希望老润能予以解答。

家园 花等下文

喜欢看这样的文章。

家园 我的切身体会不深

但是我所了解的人们,都说承包之前一年还吃不饱,第二年家里就有了余粮。30年时间对一个人来说还是很长,我小时候经历过的抢吃偷吃都已淡忘,记不得什么时候开始可以随便吃东西。所谓解放生产力,所谓抓住老鼠就是好猫,所谓解放思想,我认为这才是整个社会得到进步的和繁荣的关键。当然,要拿社会上出现的无数黑暗面来诘问,我无话可说。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 58
上页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