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我来当把坏人—从“西单天使”看网络舆论的几个特征 -- Adol

共:💬60 🌺134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家园 汗,没想到

从ID到文字到文章都很有文采

家园 有心炒的有很多,红的很少,西单天使可能算是一个吧

论坛点击软件已经不算新闻了吧,至于视频播放页面可不可以用软件,这个确实不懂了。

起点等文学网站的点击率,红的书全是要靠炒的,点击率、投票、留言,都要通过技术手段来完成。这里有个群众效应,看的人喜欢凑人多,因为心里觉得大家都喜欢的一定错不了,至少是流行趋势。所以越是假的点击高,真的点击也高。

但这并不等于说,任何一本烂书都能炒得出来,起点的编辑一项重要任务,就是选择好书,仔细筛选哪本有前途。在全都有可能被炒的情况下,起跑线又相同了,质量和真文才又成为重要的砝码。当然,抓的住流行趋势,也算一种才干。

我之所以觉得西单天使的事情有蹊跷,是第三首歌的出现。开头两首还是很自然的,第一首也就是最打动人的那首,估计是偶然的,恰好符合了她本人的形象,怀才不遇,沦落街头,歌词却无比之美好,让人顿生感动,既包含了同情,又包含了自己的年少时候对梦想的回忆。许多人都分分表示,第一首最有感觉,后来越听越觉得不怎样了。个人阴暗猜测一下,第三首有点像是对网友对第一首歌感觉的一个回应了,录制跟一二首一样,甚至地点都一样,却要晚一些时候,似乎有点不对头。

我猜测,很有可能是头一、二首只是种偶然,后来发觉竟然效果不错,赶紧搞了后面的那首。这个其实也无可厚非。商业社会里谁生存是件容易事?再说,哪个唱的不是炒出来的?还是那句话,炒群众效应,大家起跑线一样,看谁最能抓住受众,还是得回头看质量了。比起有些不难不女的计划生育形象大使,西单天使我要喜欢得多。

家园 从此引发的问题是,当低成本的炒作能代替真实质量时会怎样

太烂固然是不行的,炒作也得有好材料。Adol:这个我承认

不然是扶不起的阿斗

但由此引发的一个问题是,真正好的东西,能否不借助炒作的手段走红呢?

就如暗香MM所言,完全靠人性相同,感染所有人的绝好,和比较好但也有比较有力地有意识推动,哪一方更占优势?仅就走红来说,推动是否能部分地代替真实质量,甚至是真伪。反之,真实质量能否代替有意识推动?两者的付出等价吗?如果“比较好+比较有力地推动”的付出要小于甚至远远小于磨炼出不炒作但有同等轰动效果的“绝好”。人们会选择什么,会不会导致质量的下降炒作的增加呢,这也值得我们思考。

而公众们需要的是有推动的比较好,还是真正的绝好呢,我想一定是后者,那么如何解决上段的问题?我认为,公众所要做的就是尽力去甄别何者是炒作的,使炒作者不得不选择质量更高的材料,这也是本文的目的之一。当然,如果是大是大非的“紧要处”,公众的思考习惯就更重要了。

家园 这个表格是你跟踪搜索了20天得出的吗?

整整3周每天都做这个工作吗?

家园 不是的,是通过搜索引擎,技术细节详见注2

[2]:检索的技术细节:

1、baidu google和sogou的检索方式:

baidu google和sogou的搜索都是"西单" "女孩" "天使的翅膀"三个关键字,双引号表示引号内部是完全匹配,位置包括网页标题和正文,baidu和google的搜索都是限定近一个月的纪录,sogou 没有限制,三个搜索引擎都拒绝提供1000条之后的搜索结果,而实际google的检索结果达7万条以上,baidu的数量级也差不多,这对分析产生了一定影响。http://www.ccthere.com/article/2029177

之所以没有提供sogou的曲线图,是因为sogou的趋势和baidu,google区别较大,怀疑会产生噪声,实际上,根据我的试验,sogou似乎有大量提供最近五天结果的倾向,我分别在2月6日,2月9日和2月10日用同样的关键字检索,得出的结果均为五日内几百条,之前个位数。但sogou检索到了“西单天使”的最早出处,即ID“非我非非我”和“chenhurt”去年12月25日在新浪播客和山芋live发布的那两段视频,同这两位网友在博客上的声明一致。

2、天涯和猫扑的检索方式:

使用搜索引擎Google,关键字为"西单" "女孩",位置仅限于网页标题,域名分别限定为site:tianya.cn和site:mop.com,时间限定最近一个月,并且因为一共不超过1000条,故均收录了所有的搜索结果。http://www.ccthere.com/article/2029177

3、百度贴吧的检索方式:

使用搜索引擎Baidu,关键字为"西单" "女孩",位置仅限于网页标题,域名限定为site:tieba.baidu.com,时间限定最近一个月,检索结果超过了1000条,只提供了前700多条。

4、在1月18日(表中的最早日期)之前,除了sogou在12月25日检索到最初结果外,所有表项均为0。http://www.ccthere.com/article/2029177

家园 拿明朝的那些事那本书来说

开始用技术手段炒,那是肯定的。但开始当年明月确实写得有感觉,朱元璋本人的故事又很传奇,一下子就抓住人。

到了后来,那叫写的啥啊。读者不是傻子,除了一些莫名奇妙追星的,谁都看得出来质量下降了。书的销量顿时暴减下去。

我以为兄台想多了,现在的事情已经是都在炒了,整成了行规,社会潜规则了,再想这些意义不是很大。

家园 作为一个业余"乐评人"

呵呵,脸红一下.听了这个唱歌的,感觉非常非常的一般.起承转合很无章法,如果从技术上讲呢,就没有感觉到什么表现,所以更无从谈及潜力有多大可以挖掘.自身素质上也没看见什么特长、特色。

港台明星里没受过正经训练也没有基础的人倒也多了去了,但第一有自己特色的发展潜质,第二在出道前夕也要吹毛求疵地循规蹈矩一番,才敢出来。已经成名的人若想在唱歌上发展,自身实力不足的情况下,那就得至少要音乐人花大力气休整,后期制作上多掩饰和想办法,比如长音高音滑音等等用器乐、合唱什么的盖过之类。。。

总的来看,就一ktv正常人吧,可能比普通的稍微好一些?反正身边比这强的人多了去了,都是纯业余而且基本上毫无可能在星路上走下去的。更甭提大量藏龙卧虎的酒吧、学院等等人才里面了。就连张靓颖,不也不过是机缘够才有所发展的嘛。更多本身能力其实已经很棒的比如张媛、谭维维等等,其实也都没啥机会了。

家园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家园 这种分析问题的精神值得我学习

送花

家园 我算是西单女孩在河里的最早推手吧。应该算群体无意识的一员

兄台这种专业的传播学分析让我受益匪浅。

其实回想起来最初的动机也不外就是:吃饱了年饭的人民想在过年的无聊中找个不一样的乐子.

家园 您算不上推动者,因为在河里并没有因此而产生热潮

如果只是在河里发了一帖,或者在自己的blog上分享一下这样的话,只是最普通的传播者而已.

从这个角度看,我起的作用说不定还大些...大概批评也能起到议程设置的作用吧.

家园 请教一下,原唱安琥唱的如何?为什么这首歌几年没红起来呢?

就像电影《罗密欧与朱丽叶》翻拍几次,有多个版本,不知道您最喜欢谁演的朱丽叶呢?

我喜欢Olivia Hussey(1968版本),相比较之下,Olivia Hussey演技稚嫩、表演夸张,而且有些婴儿肥,为什么呢还要选她?无他,纯情而已

家园 说点题外话,在地铁啊通道啊之类听到这样的音乐

很多时候的确是很舒服的。我感激这些人们。

记忆中也曾有几个这样的时刻。

一次在北京,冷冷的冬日傍晚,经过地下通道时,一个小伙突然弹起《蓝莲花》,在空荡的过道里,不由得有了精神。

后来在德国的小城里,一伙安第斯艺人欢快的演奏起南美音乐,和他们一起唱,感觉很快乐,在异乡孤寂的雨中,感觉另一个异乡像我的家。

再后来,还是寒冷的冬日,在上海的地铁,一位小伙扛来一个硕大的音箱,唱《驿动的心》。

我觉得,用心的去唱去弹那些音乐的,并且在那一时刻,哪怕只是那一时刻,温暖过我的,不管其美丑,不管自身的目的为何,不管别人捧还是砸,在那时,他/她都是我的天使。

家园 会不会是传播到一个值后,传播速度就会有一个跳跃性的增长呢
家园 嗯,您的问题和数值分析兄的问题类似

可以参考数值分析:我觉得楼主太敏感吧下面的讨论串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