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当“没头脑”遇上“不高兴”-看《中国不高兴》正反双方有感 -- wage
头了。能看出冰冷雨天和你克我服的批判和那些“友邦惊诧”的没头脑们不一样,确实是站在中国人自己的立场。但是中国绝对不可能有当年德国日本那样的法西斯。当年蓝衣社不是就试过吗?说句开心丸,中国即使有法西斯也是象意大利那样,成为滑稽法西斯。没有办法,当年早就搞过早期帝国主义,把戏骗不了明白人了
他们所谓的“英雄集团”,不过是用一类“精英”去替代另一群“精英”而已。就像他们叫嚣着要“除暴安良”,但是按照他们的路子一路搞下去,不用多久,中国就是被“除暴安良”的对象。
即便作者们还不能说是法西斯,但在这本书里,作者们的法西斯倾向还是看得出的,虽然他们肯定不会承认。
此外,即便如意大利那样的滑稽法西斯,那也只是相对于德国那种一板一眼的法西斯而言,而滑稽如意大利的法西斯,却也没少给弱小的国家和民族,以及意大利自己带来过灾难。
所以我理论上不反对搞法西斯。
当年纳粹德国没搞成,是因为他们人不够多。今天中国人口和所有发达国家加起来一样多,换希特勒来搞法西斯,肯定各个击破了。
“这个所谓“单调上升规律”也纯粹是扯淡。”
我也觉得是扯淡。也许说的是嘴上爱国?不过即使是嘴上,应该也比不过当年“解放全世界”吧?
看在朝的人爽翻了天,不带他们玩,就很不高兴。
这本书矛头貌似朝外,字里行间都是对朝廷的不满。
朝廷也不理这帮子人,该中外统治集团合作的照样合作,中国在外面高兴着呢。
两个小圈子自弹自唱,一边说不,一边说不不,都是日本人玩剩下的。
当权派还是该咋样咋样。
感觉就是大嘴一张,爱怎么吹就怎么吹!
作者说--在民族凝聚力问题上,80后比70后强,70后比60后强,60后比50后、40后强,体现了一个单调上升规律。
这是睁眼说瞎话了,根本不值得一驳。
事实是,每一代人中的绝大部分,都是热爱自己的国家的,都是对自己的民族有着由衷的凝聚力的,只不过方式不同而已。
另一个事实是,40后的人基本都是建国以后成长起来的,没有理由说他们的民族凝聚力就不如50后。
问题是作者为什么要这么说?我的分析是--作者是在向80后,甚至90后“献媚”--因为是“单调上升”嘛,按照这个逻辑或者规律,90后肯定比80后更爱国的。
作者的目的不是那么单纯的,因为一般而言,人随着年龄的增长,一方面确实不再那么激情四射,但另一面,这也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逐渐趋于温和与理性。
因此,作者没有很大的自信在三四十岁以上的人群中得到太大的支持,而把争取的重点,放在了80后身上。
我们都年轻过,年轻时容易冲动,容易被“大义”所鼓动(这并不一定是一个缺点,但往往也容易被利用),在各方面都欠成熟。而目前的80后,年龄较长者,也已经快步入30岁,因此,作者又希望将忽悠延续到90后去。至此,这个“单调上升规律”是怎么来的,也就看得比较清楚了
两块裹脚布而已,当权者想用左边就用左边,想用右边就用右边,用完就扔。这就是现实。
无论左派还是右派其实都有大量文章,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发表,只能在网上流传。今天,《中国不高兴》可以出版并且热烈炒作正说明当权者需要这样的话语,需要这样的舆论,所以就制造舆论。其实,仔细想想,当年所谓的“真理大讨论”不就是通过一篇文章如此产生的嘛。
所以大家既不要太高兴也不要太担心,只要政治上有需要一样能产生跟《中国不高兴》完全相反的文本。也可以出现《中国不高兴》续篇。
至于希望,从“中国人可以说不”到“中国不高兴”,那么多年过去了,左派的希望在哪里呢,右派的希望又在哪里呢?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懂得细分市场,研究特定目标人群的心理了。
有进步有进步。
现在是民心可卖,还是有进步滴。
的,只是解决的路数偏了而已。就是说,看这书应该是提出问题引起思考,而不是提供了答案代替我们思考。不过你对英雄的看法我很赞同。企盼少数英雄出现以拯救众多柔弱百姓的心理,本身就是不符合这个时代的。如果在呼吁英雄的时候他们的心理定位是群众,那么他们在人格上还没有真正站起来。如果他们以所谓伟大人物自我期许,那就更不是真英雄,而是枭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