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清朝宫廷中的滑头老外 上 -- 萨苏

共:💬61 🌺303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家园 郎世宁就是一个普通的传教士吧

在欧洲也算不上画家。不懂艺术,不过在网上搜了一下,他大部分的画好像还是以中国传统绘画为基础,看上去好像没有几张有西方那种油画的效果的。

家园 印象画派之后的绘画

除了少数的抽象画,以及更少数的Pop,我难以欣赏那些画。也许那些巨贵的画代表了画家本人的追求和创新,但是我觉得那么自我的画很少能打动我,也许在同一文化和历史背景下的观众会有所不同?

家园 中国人不认可他那种画法

除了礼法之外,中国诗书画的概念可能和西洋绘画有冲突。

文人、老百姓都不接受,没办法的事情。

家园 这问题太大,简单说说我的看法。

其实欧洲绘画一直是在追求复制自然。第一是因为古希腊的影响,第二是因为欧洲绘画的高峰是肖像画,肖像画的特点就是写实,不然人家不给钱。

摄影术的出现不过是欧洲人追求复制自然的必然结果。我不觉得这是挽救绘画,我认为这是解放。它使画家终于能够干他们应该干的事情了。

我们欣赏欧洲古典绘画,是欣赏他们的技巧。现在的人们欣赏绘画,无非就是欣赏画中所传达的精神。这点我想中国人应该不难理解,因为中国画很早就在传递精神的道路上行进了,那就是“写意”。

所以,欣赏绘画不会也不可能是对绘画史的欣赏,因为时代不同了,复制自然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家园 不好意思,回复晚了

周末上网不方便。

提个非分点的要求,猫兄如果有时间,有精力的话,能不能发篇长贴,唠唠一些绘画的话题。也给我们扫扫盲。

或者,给我们推荐一些比较可靠的书,最好能是国内出版的。先谢谢了。

艺术是无价的,但艺术品是有价的。从猫兄说的肖像画,到眼下的画廊,拍卖行都点出了绘画艺术品的商品属性。

对于绘画的理论和实践,我所知实在很少,只是就一般的推理聊两句。

关于艺术品价值界定,历来聚讼纷纭。先姑且认定存在一种纯粹的艺术价值。就一般艺术发展史来看:

史前时代,艺术生产是完全不存在窠臼,羁绊。艺术生产就是艺术消费。作者和读者艺术价值是同一的。

进入文明时代,无论采用何种社会分析理论,分别已经产生,艺术生产同样体现出社会差异。作者和读者都分成各自的阶层,圈子,我们一般意义上的,高雅/通俗;主流/边缘,也是于此诞生。如果具体到绘画艺术,我个人以为,作者和读者之间还是存在一个共同的前提,就是绘画对外部世界的描摹,画得像不像,进一步说,画得传不传神。作者和读者因为都拥有一个公共的外部世界,都可以依此对画的“艺术价值”共同进行界定。

摄影术的大范围流行之时,人类社会也渐渐进入工业文明,此时,平民阶层崛起。从社会环境上突破上过去的阶级模式。艺术价值的高雅/通俗,主流/边缘,也将重新定义。而绘画艺术因为摄影术的出现,将对外部世界的纪录交给摄影术,因为摄影术基本上算是机械化作业,在一定程度上杜绝了人的主观作用。而画家似乎也可以专心于“艺术价值”。那么这时候,是不是有这种可能,对作品的艺术价值,将由作者一方来定义?当非专业的“读者”无法从自身的生活实践对作品的艺术性进行评价,那么这种创作会不会陷入“圈子”中的创作?

如果说真的存在某种“艺术性”。那么过去从现实到艺术,有着一座坚实的桥梁。而现在桥已经倒塌。如果说真想体味艺术品的“艺术性”,则必须有人摆渡。这个摆渡人可以是专业人士/评论家/鉴赏家,也可以是画廊经营者/拍卖行经营者。这些会不会和画家形成一定程度的“同谋”关系?

当然现代社会情况则更加复杂,从文艺商品的出版,发行,销售网络,文化传媒,文艺机构,大众媒体,以及形形色色的消费者。这些也存在相互制约。但是,这也使得从前比较明晰的艺术价值更加多元化。猫兄所说,莫奈有名是因为他是某种技法的第一人,那第二人是谁呢?艺术价值是不是在一定程度上等同于“绘画史”的价值?

家园 纽约有个古根汉姆现代艺术馆

在大都会博物馆的东北角上,里面都是现代艺术,环形的走廊往上走,越往后越现代。二楼有不错的现实主义和印象派,往后的东西就让人发晕了。最后到了四楼,完全就晕菜了。记得最后面是一个人每一小时照一张照片,坚持一年,然后幻灯放出来。

家园 好几年不搞美术史了,好多东西都忘了

推荐两本书:一个是贡布里希的《艺术的故事》,还一个是迟柯(?)的《西方美术史话》。通俗易懂,写得不错。

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很难对艺术有一个定理般的定义。我的观点:一件艺术品,要思想和技术并重。最起码要有其一。

不能糊弄。什么是糊弄,说不好,接触时间长了就能分辨出来了。

而且艺术这东西,专业圈子和非专业圈子的评判标准完全不同,甚至专业圈子之内也会有差别。无法统一。

艺术的价值肯定不等同于艺术史,只能说“某一件艺术品在艺术史上的价值”,评价一个画派或者一名艺术家也是这样。

莫奈有名,是因为他对色彩的表现做了持久深入的探索。最典型的就是他的《鲁昂教堂》系列和《睡莲》系列。这种探索不仅具有开创性,更让人对画家本人产生由衷的敬意。同样的,其他艺术家也在不同的范围内进行了探索,有的成功,有的没成功。但是丝毫也不影响这些作品在艺术史上的价值。

一件艺术品,如果你能理解艺术家的意图最好,理解不了也没关系,觉得美就可以了。

齐白石有什么意图?没有。

家园 也挺好啊,一个人的轨迹

http://photooftheday.hughcrawford.com/

家园 喜欢自己所喜欢的,讨厌自己所讨厌的,就可以了。
家园 当时绘画界受到的最大冲击就是照相技术

以前的写真功能被极大的限制了,很长时间画的画照相机一下子就能拍出来,没有新点子画家都会没饭吃的。

家园 多谢猫兄指点

这两本书已经下单了.

艺术的故事.还真贵......回家要想个好借口了.

家园 是贵

当年要不是俺一腔热血誓作祖国好青年,才舍不得呢。

不过也真不结实,没几天就翻烂了。

家园 画家还可以,没有那么惨

那时的照相术不成熟。

而且,画是有颜色的呦。

再者,你让他拍一张拿破仑在奥斯特里茨,他拍的出来么。

家园 花这句,

在我看来,欣赏就是主观的东西,忠诚于自己内心的直感最好。

家园 这是印象主义画派的观点

也是他们创建门派的基本思想,为了与照相分庭抗礼,他们更加强调画家本人的主观感受。你说的那个例子也是画家主观的印象,随着照相的发展,对突发事件的实时记录功能肯定比绘画要强。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