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大河入海处--------缘起 -- 史文恭

共:💬497 🌺2009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4
下页 末页
党军
家园 你的人品很不错啊。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返回] [关闭]

两花两宝,一人一个,皆大欢喜。

家园 温差太大造成的。

火车里有暖气,人血管舒张;他去苏联是那儿的冬季,干冷,血管陡然急剧收缩--大脑突然缺血导致昏厥症状很正常。那个应该不是紧张造成的。

家园 八卦好。

教头讲故事,和尚说八卦,天生绝配啊。

就是和尚有变花和尚的倾向,好啊。

家园 送花

一个很讽刺的本质,即在现在的中国,以民主自由为己任的鼓吹者们,在骨子里却还没有摆脱需要树立一个偶像的惯性思维

相当有力!

家园 经典!!!!

“但俺深信,企图以个例来颠覆一个社会制度的描写,无异于在海边嘘嘘,然后取样回来证明海水的成分里有一定比例尿酸一样。”

太深刻形象的比喻了!!!

家园 我是一碗浓茶

,果汁太甜太腻。

家园 史MM可以讲一下近代政党的作用

袁项城的传统控制手法,就有人亡政息的毛病.而近代政党的组织力量,使得方针政策的形成,个人的作用减少,而利益集团的作用增大.

从康梁,到国民党的历次改组,延安整风和CC系的党务整理.

如何在党组织建设上保证战斗力?

家园 关于私人操守方面

我觉得还应该放到当时的历史环境中去评判,而不是用今天的道德标准。

民国时代是个非常动荡的年代,各种思潮冲击非常激烈。一方面政府公开抓“通奸”、“风化”,一方面乡民还在动不动“沉猪笼”,一方面也是性开放、无政府主义、共产共妻思想大行其道的时代。各位对“旧道德”嗤之以鼻的先贤们当然也在身体力行。

对于胡适之,我还是觉得你最上面的描述比较好,尽量避开私德,从他的公共行为入手。他号称自由主义者,应该以两战之间自由主义标准来评价。说到底,就是看他是否言行一致,有integrity。

家园 可以看看彭的回忆录

可以看看彭的回忆录,他曾经讨过饭,虽然只有一次好象,但是这个经历应该对他影响颇深!而且他好象是在16岁左右就去当河工了,很辛苦的活,和现在的小煤窑应该有可比性!

家园 评得精到!

点评很是精到!点出了问题之要害,花之!

家园 有仇不报非君子!
家园 张耀杰那本书实在是本大水书。

我看了感兴趣的几章。

比如他写陈翰笙的那一章,完全就像个受了气的小媳妇一样,替陈翰笙辩护,辩护吧,也辩护不到点子上去,通篇都是不知道从那里抄来的陈翰笙的简历。

而写到陶希圣时,显然陶希圣的回忆录《潮流与点滴》他是看到的,但却撇开1931-1937年时的陶希圣不写,显见是故意脱漏了陶希圣与他(张耀杰)最敬爱的胡适的几段交往史迹,因为,在陶氏的笔下,胡适简直就是个没主意的平庸书呆子而已。

家园 23条还真是诡异

用百度搜索,首页跳出来,只有“23条好”、“23条就是好”、“谁要说23条不好谁就是坏人”。至于这个这么好的“23条”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在百度百科里面倒是找不到。(当然,搜索《基本法》全文还是可以的)

GOOGLE搜索,倒是可以找到中文维基对于来龙去脉的解释。

家园 想到一则政治闲客的轶事

李济深投奔新政协,刚刚从香港到东北的时候,迎接他的是蔡和森的妹妹蔡畅。蔡mm压抑着强烈的阶级和家庭仇恨,来到码头给老李头接风,并送给初到东北的这个老广一件毛皮大衣。

老李非常的不好意思,马上就要掏钱给蔡mm。

蔡mm冷冷的瞪了老广一眼,说:在解放区,你的钱是买不到大衣的。这是我们人民政府给你的配给

要是我是老广,当时就机灵一点,马上回船一溜烟跑回香港最好了。从这时开始,到57年收网,这帮政治闲客不过是冢中枯骨而已。

家园 呵呵,23条事件是一次普法教育啊

前后跟半年下来,至少知道了香港那个英国系统,蓝纸白纸大概什么意思。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