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肃反、反右、饥荒的一个侧面(1) -- 卓娅和舒拉

共:💬26 🌺14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家园 那只能给相关版主或者在公告建议发帖子。

你可以申请认证会员。

家园 月色MM叫我晚点去申请,多发几个原创再申请~
家园 有好多译法,较刘波,柳芭,都可以。肯定是美女

不然的话,我怎么记得住?

家园 徐秋影案件不是哈尔滨邵玉魁乙号案件

以下内容为转载:

编故事的人或许不知道,徐秋影案件当年是在公安部挂号的案件,档案现在还在公安部呢。电影《徐秋影案件》,电影中的人物徐秋影,用的是真名实姓!

这里所说的案件,根本就不是真正的徐秋影案件。

鑫森的帖子为什么要说《徐秋影案件》拍摄于1956年呢?

开放式基金

鑫森今天在深水区又上了一个帖子《当年轰动全国的<徐秋影案件>真相》([ 鑫森 ] 于2009-04-09 11:55:23 上帖),其中说到:

【1956年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的影片《徐秋影案件》曾轰动全国,其中女特务丘涤凡的原型系哈尔滨市民政局女干部邵玉魁,曾因特务罪被判出死刑缓期2年执行。

【1956年长春电影制片厂以此为素材拍摄了电影《徐秋影案件》,致使该案影响扩散到全国。 1956年4月,哈尔滨市法院判处邵玉魁死刑,缓期2年执行;判处邵莲魁、李子和死刑,立即执行;判处邵亚魁有期徒刑7年。此案判决后,邵玉魁一直进行申 诉。(《炎黄春秋》 第4期 )】

http://bbs1.people.com.cn/postDetail.do?boardId=2&treeView=1&view=2&id=91509522

对鑫森的帖子,俺屡试不爽的经验是,首先看一看他说的与事实有没有出入,是不是有假冒伪劣的东西悄悄地夹杂在其间。

于是,俺即在网上搜索了一下《徐秋影案件》这部电影。第一个结果是:

  【《徐秋影案件》是一部优秀的反特故事片,拍摄于1958年。影片生动的刻画了一个又一个人物形象,手法细腻而真实。导演以朴素的镜头,展开了一场敌我的斗争!

  内容简介(略)

影片公司:长春电影制片厂】

http://www.wangchao.net.cn/bbsdetail_1340370.html

与鑫森的说法对比,《徐秋影案件》这个电影的名称没错,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的也没错,有出入的是鑫森说该片拍摄于1956年,而这里说的是拍摄于1958年。

那么,再搜索一下影片的创作人员。第二个结果是:

【(1958)国产电影《徐秋影案件》

导 演:于彦夫 编 剧:丛深 李赤 主 演:沈冰凝 刘增庆 浦克 李亚林 王春英】

http://6.cn/profile/playlist.php?p=110913

好了,该片的拍摄时间也说是1958年,而不是1956年。

再来看一下该片导演于彦夫,他1956年在干什么,1958年又在干什么?第三个搜索结果是:

  【于彦夫原名于景霖,1924年生,中国著名电影导演,早在少年时代他就对电影戏剧产生浓厚的兴趣。

  【1956年入北京电影学院导演专修班学习,比较系统地掌握了电影导演理论。《夏天的故事》是他的导演处女作。1957年至1966年间,他先后导演了《芦笙恋歌》、《徐秋影案件》,纪录片《水库上的歌声》,戏曲片《节振国》等影片。

  【参与影片:

  (略)

  水库上的歌声 (1958)

  徐秋影案件 (1958)

  芦笙恋歌 (1957)

  新局长到来之前 (1956)

  游园惊梦 (1956)

  夏天的故事 (1955)】

http://baike.baidu.com/view/205381.htm

至此,已经完全清楚了,于彦夫导演的《徐秋影案件》,确确实实拍摄于1958年,而绝不是鑫森所谓的1956年!

那么,鑫森为什么要把《徐秋影案件》说成是1956年拍摄的呢?因为那个现实生活中的邵玉魁案件,是1956年4月判决的!

一部1958年拍摄的影片《徐秋影案件》,竟然“致使该案影响扩散到全国”,于1956年导致“哈尔滨市法院判处邵玉魁死刑,缓期2年执行”!

这种时空颠倒、因果倒置的把戏,也只有鑫森这样撒谎成性的人才能干得出来!

家园 是么?

编故事的人或许不知道,徐秋影案件当年是在公安部挂号的案件,档案现在还在公安部呢。电影《徐秋影案件》,电影中的人物徐秋影,用的是真名实姓! 这里所说的案件,根本就不是真正的徐秋影案件。

老兄从何得知这个消息的?如果方便告之的话。

1956年长春电影制片厂以此为素材拍摄了电影《徐秋影案件》,致使该案影响扩散到全国。 1956年4月,哈尔滨市法院判处邵玉魁死刑,缓期2年执行;判处邵莲魁、李子和死刑,立即执行;判处邵亚魁有期徒刑7年。此案判决后,邵玉魁一直进行申 诉]

老兄说的对,这是典型的障眼法:九分真,一分假,通过这 一分假达到鱼目混珠的目的,这是那些别有 用心的人惯用的伎俩。乙号案件是1956宣判的,电影是1958年拍摄的,电影对案件的判决根本没有影响。但就象开头我的疑问一样,如果没有确实的证据证明徐秋影案件是真实的案件,因此还无法推翻该电影的原型就是乙号案件,毕竟电影内容与乙号案件极其相似。有意思的是,乙号案件居然属于永不解密的档案资料,还有若干的名誉官司因此而起。

永不解密的档案怎成证据 “徐秋影案”再添新闻

外链出处

上世纪错案本世纪又掀纠纷 "徐秋影案件"引深思

外链出处

家园 更正,桥四,郝瘸子

抓人者,彭大将军是耶。

不过桥四郝瘸子顶多算中级社团而已,得瑟大了所以才被干掉

家园 贼王黄瘸子(黄庭利)比他们出道要早,

并且全国驰名,手下有三个团伙:鬼队,狼队,南下支队,还曾召开过全国贼代会。

家园 哦,你说的是那个贼王
家园 贼代会?

啥时候写写?——这可有意思了~

家园 百度一下就有鸟,

黄瘸子团伙里还有女贼分队,各个貌美如花,身手敏捷。

家园 某种意义上的全国小偷代表大会

貌似以流窜作案为主,比如专干铁路活的。

实际就是各绺子划分势力范围的一次大会。

我记得黄瘸子很牛的一次作案就是在火车上为了偷一个包,装乞丐在座位底下憋了七八个小时,以类似于蠕动的速度,成功窃取。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