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和草纹之二——皖南 -- 老拙

共:💬60 🌺570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家园 十足真金,伟大的人。
家园 看看那些牛人军医

沈其震

1906年生,湖南长沙人,生于四川重庆。1923年至1927年先后入同济大学医学院、中山大学医学院学习。1931年毕业于日本东京帝国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1931年至1933年,任北京协和医学院研究员,并创办《药学知识》杂志。1933年至1937年在天津开设诊所从医,兼任大公报医学周刊主编。1937年参加新四军,负责筹建新四军军医处。后任新四军军医处处长、卫生部部长,中共中央军委卫生部副部长,北平军调处执行部中共代表团医学顾问。1949年后,任大连医学院院长,中央卫生研究院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副院长、教授,中国中医药促进会理事长,京华民办医科大学理事长,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委员,中国国际交流协会理事,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副理事长,政协全国委员会医卫体委员会副主任,宋庆龄基金会名誉理事。中国农工民主党第八、九届中央副主席,第一、二、三届中央咨监委员会主席。是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五、六、七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 1993年6月16日在昆明逝世。

一工业专科学校毕业后,进奉天医学院(今中国医科大学)攻读医科,毕业时正值“九·一八”事变爆发,毅然流亡山东,在邹县参加乡村卫生教育实验工作。1936年到福州协和医院任外科医师,1937年参加革命,194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新四军军部医务主任、卫生部副部长,华东军政委员会卫生部副部长等职。1955年少将

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时,参加并领导了华东及上海地区各医学院校的调整工作,兼任上海第二医学院院长、党委书记。在三校合并过程中,他多次召开教师会议宣传党的政策,指明办学方向,要求师生员工团结一致搞好建校工作,并采取多种途径吸收社会人才组建教师队伍,为创建上海第二医学院作出贡献。著有《战伤疗法》、《血管战伤》、《腹部战伤》、《人体解剖学图谱》等,发表有关卫生工作经验方面的论文20余篇。

吴之理 1915年8月生,安徽省泾县人。卫生勤务学专家。1931年毕业于上海沪江大学附属中学,同年考入圣约翰大校预科。1932年转入国立上海医学院,1937年夏以优等成绩读完本科到南京鼓楼医院实习。南京沦陷前夕撤往武汉,在国民党陆军重伤医院工作。同年12月参加新四军。1938年1月任新四军军医处主治医生、材料科科长,7月任新四军第3支队军医处处长。1940年4月经批准去上海学习,在上海期间为军部购买药材并介绍从皖南事变中突围的干部给地下组织送返苏北。1942年初返苏北军部,任新四军第3师兼苏北军区卫生部部长,华中医学院教育长。194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解放战争时期,任西满军区卫生部部长、东北军区卫生部副部长兼沈阳中心医院院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卫生部部长、志愿军总防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954年回国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军医大学校长。1961年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科技部副部长。1962年至1965年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后勤部卫生部部长。1978年至1984年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副院长、顾问。此外,还任总后勤部卫生部医学科技委员会常委。1952年任中华医学会副会长,1955年兼任上海分会会长。副兵团职离休干部。1955年9月被授予军医大校军衔,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独立功勋荣誉章。被聘为第二军医大学教授和军事医学科学院研究员、《中国医学百科全书军事医学卷》副主编。2008年 8月22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

家园 左的可恨的北京市委,报应来的快啊
家园 有宝^^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返回] [关闭]

家园 邢其毅先生还在新四军干过呢

还是一家子都去的。

学化学的不知道邢其毅的请举手?

家园 还真有名字叫“明仁宗”的。太绝了。

也是,赣南三年,“夜难行,淫雨苦兼旬。野营已自无篷帐,大树遮身待晓明。几番梦不成”,哪个身上不长些东西?现在能吃饱穿暖,明仁宗觉得很好了。

叶挺把明仁宗狠批一通,下令把小孩们都押到草纹外婆那儿去扎针。

家园 鲜花力顶!!!
家园 送花,不忍看,.....含泪.....
家园 看完此文

会明白为什么人民那时选择了TG,TG改造了中国人的精神,使之国民性格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功在千秋。支持花生米的人们永远不会明白。

家园 1942年6月,全美国的青霉素产量只够治疗10个人

外链出处

* In 1939, Australian scientist Howard Florey (later Baron Florey) and a team of researchers (Ernst Boris Chain, A. D. Gardner, Norman Heatley, M. Jennings, J. Orr-Ewing and G. Sanders) at the Sir William Dunn School of Pathology, University of Oxford made significant progress in showing the in vivo bactericidal action of penicillin. Their attempts to treat humans failed due to insufficient volumes of penicillin (the first patient treated was Reserve Constable Albert Alexander), but they proved it harmless and effective on mice

* On March 14, 1942 the first patient was treated for streptococcal septicemia with U.S.-made penicillin produced by Merck & Co.

* By June 1942 there was just enough U.S. penicillin available to treat ten patients

家园 en,比我想象的还要贵
家园 不是贵的问题,是根本就没有。皖南时期用的可能是磺胺类药物
家园 支持花生米的,内心里都是BS中国的

打败仗有理,不能弥平乱世有理,不能攘外安内有理,不能保境安民有理,不能救民水火有理……一句话,没有洋大人,中国人就应该是什么也办不了。只有全天下都对先总统 蒋公千依百顺,有求必应,苏美两大国豁出全副家当打下手,替 蒋公扫清一切障碍,铺平了道路不算,还得附送全套后续服务,天天来回清理杂草。

不然的话这个无比脆弱无比娇嫩的 蒋公治国神功就有前功尽弃一朝破的危险……

家园 有个老兵才死去

时我一个世叔的父亲。事变的时候据说是叶挺的警卫连长,姓徐,前些日子在成都衣冠庙干休所去世,正师职,身上10多个孔,在事变突围的时候手被废了,改作后勤工作。去过朝鲜。前任四川公安厅长吕卓据说曾今是他的警卫员。

家园 上次在北京采访了一位河北老军人

此人就是卡尔逊被困地道的真实解围者之一。

大家可能知道卡尔逊被困地道的事情,实际上根据老人讲述,他被困地道还是怪自己。因为卡尔逊没有在敌占区活动经验,敌人一来,大家都下地道,他把一个笔记本丢在炕上了。

为了这个笔记本,房东被酷刑折磨。老人回忆:“那个房东老大娘阿,日本鬼子用刺刀把她十个手指头都割掉了,就是说不知道阿。”

老人是举着自己的手对我说这句话的,那份痛看得到是在心里。

鬼子虽然无法查到地道,但就是不走(常规情况下,日军怕夜间中伏,出击后到傍晚都会回据点)。

当时我军在那一带没有多少兵力,但是听说国际友人卡尔逊被困在地道里了,严令各部不惜一切代价前去解救。

老爷子当时担任九分区某团参谋,带了一个在附近活动的区队(应该是区中队),朝着卡尔逊所在的村子就一路冲过去了。

中间和日军骑兵警戒哨打了一下,此时,周围都有八路军向这个方向活动的情报。日军不知道会来多少八路,一吓,就逃走了。

其实,来救援的都是地方部队,战斗力不强,很是侥幸。

这位老人自己也曾被困在地道里,日军的马队在上边跑过,因为地道的顶盖很简陋,眼看要塌,所有人都万分紧张,鬼子却过完了。事后,大家也连呼侥幸!

我去看老爷子的时候,老爷子已经八十多了,但是走到他家楼外老远,就看见老爷子站在门口,等我们呢。

院儿里,正师级的老爷子见了,也要叫一声首长 --

人家说,老爷子最得意的战功,是打白虎团。。。

老爷子大名刘居仁。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