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民用产业的最后堡垒终于要开始被泛滥了。 -- songcla

共:💬110 🌺82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家园 补充下

对于奇瑞,我并无反感,我也有朋友买QQ的,觉得不错,但是这么拔高一家贬低别人就没什么意思,而恨不得把祖国的汽车希望寄托在一个企业上更是没什么意思。

我写奇瑞只是作个参考,对于民族品牌,我也是希望能长大长好的,至少我买的家用电器一般都是国产的。

家园 汽车行业的确需要积淀,但你说的有几点需要商榷

搬完外面的资料后,出现了一个小门。老外说“停”,拿出钥匙,打开门。你知道里面是什么,是MASER公司为员工准备的吃的,可乐,火腿,饼干,巧克力。。。

这个啥都说明不了,真的……公司准备这些的原因很简单,因为这些是员工福利,在德国买好这些东西运过来,比在中国购买更便于帐务上的管理。

另外说到火腿和巧克力,前者德国人的确是只认德国的,全世界的火腿都不如德国火腿对他们的胃口,这是必然的。至于后者么,负责任地说,中国的零食样样强过德国,但唯独巧克力这项,放在德国只能不及格,这个是需求催生的差异,还是可以理解的。

事实上德国几个大的公司对中国的关注程度和预期远比你想象的要高。我了解的几个汽车公司和相关产业的公司对中国的认同程度比政府要高多了……没办法,政府是要屁股的。

只是希望你想想,为什么国外出个新车型那么慢

据我所知日本出新车型不慢的。德国的是慢,但这个真的是德国人自找的,德国大公司自己对此的反省非常多,动不动就表示要跟日本学习,加速出新。

至于中国出新车型快,一个是因为中国现在还处于追赶阶段,比人家从完全的空白里造东西出来快一些还是正常的,起码方向有了。另外中国现在在工业上的科研是攻克什么就是攻克什么,暂时还没有顾及技术储备,而日本和德国的大量科研能力最后是用到技术储备上去的

在前几年民族品牌很是红火后,在前年开始,越来越明显,卖得好的还是像大众这样认真做车的企业

貌似讨论大众的市场份额上升不能忽视这段时间日本车的份额下降(有反日浪潮和日本车自己不争气出了几个岔子之类的很多因素影响),不能单纯地归因于民族品牌萎缩吧?

最后想说,汽车工业确实是需要积淀的,但不代表每一个阶段都要从积淀中来,更不代表什么都不可以拿来,所有人都要从基础理论做起。奇瑞的厂偏巧我去看过,人家是正二八经的厂子,有的污水就不要一泼一片了。另外奇瑞的发动机技术确实是拿来的,但奇瑞能把它吃进去也是本事,比我预期的已经要好了。至于修车排队这个说法,老实说,奇瑞论皮实的确不能跟普桑比,但并不代表它就差到哪里去了,起码人家芜湖市现在满街跑的奇瑞,也没看到处排队趴窝的。

说实话民族品牌是没有他们自己广告打得那么牛X,但是也不用这么悲观。

家园 这句话能容我吐个血吗

关于大众,我觉得是在进步,毕竟德国人还有一半的股份。

既然你是大众的人,好歹应该知道大众在德国是什么类型的,然后你所在的这个“大众”在德国大众心目中是什么身份吧……

家园 很正常的

评价东西是不可能脱离自己的预设立场的。

只要说的要道理 就行。

家园 今天起早了

一直加班,今天正常上班倒睡不着了。上来看看。

我说MASER的事情很简单,前提就是基于他们对中国和上海的不了解,还有3大箱卫生纸,还有肥皂,牙膏什么的日用品没说呢,关键是他们自己说的,那时他们公司就是认为中国什么都没有,话说的然后翻译的都很婉转(当时翻译是德籍华人),但是我们能感受到,当然一个月后他们就改变观念了。不然怎么会留给我们吃?卫生纸当然扔了。

我说的车型是只从内到外全新的,不是朗逸这样底子和桑塔纳同出而皮子全换了,或者像雅阁这样年年换包装这样的做法。所以我觉得奇瑞这样从小到大,从家用到越野什么的全面铺开真的厉害。

我没资格去奇瑞,我只是工人,我所说的基于我个人的了解。我所说的奇瑞的问题也是基于我了解的情况,可能有些过了。我对他也没什么敌意,只是拿来做个比较。

至于说到上海大众在德国大众的地位,也有感慨,不过不想说了,说的简单点,我觉得上海大众也不是很容易,德国占那么多股份,和上齐关系不是很好,因为不像17什么都能答应呵呵。

再举个例子,PST来德国收专利费的,很贵,其它还有很多。那么换了我,我也会千方百计拖你后腿,这么轻松有钱赚不好啊。关键还是自己有没有努力。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