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浅谈俄罗斯文学产生与发展的文化背景及其特点 -- 江城孤舟

共:💬36 🌺83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俄国文学最让人痛恨的莫过

名字太长了。

我看《战争与和平》,上部一致都要不断翻到开头查人名看到底是谁。

家园 比如康斯坦丁·费奥多罗维奇·斯科罗博加特金……

弗拉基米尔·叶菲莫维奇·克利莫夫斯基赫,康斯坦丁·康斯坦丁诺维奇·罗科索夫斯基……

这不是文学作品,而是从《巴格拉米扬回忆录》里随手摘来的几个。幸好一般来说都不会叫全名,但一般来说,弄份人名表还是很有帮助的。

不过呢,说句无关的,阿拉伯人的全名那才简直像一本家谱呢。比如先知穆罕默德,翻书查了一下,其全名为穆罕默德·本·阿卜杜拉·本·阿卜杜·穆塔里布·本·哈希姆·本·阿卜杜·麦纳夫·本·古绥伊·本·基拉布·本·穆莱特·古莱氏。

家园 还好,没怎么读过阿拉伯文学

中学的时候对长串名字的印象太深了,受刺激了。

家园 说到有俄罗斯情结的非俄人士,

相对于其他那些高傲的俄罗斯文学的法国研究者,纪德恐怕是要算得上一个的。

他和很多俄国作家来往甚密切,高尔基去世以后,他是在斯大林的陪同下为高尔基致过悼辞的;此外,值得浓笔重抹大书特书的是他对陀氏的顶礼膜拜——通读其小说数遍,在日常生活举止,思想信仰上全部模仿陀氏。也多亏了纪德对陀氏的推崇,这才进而影响到了萨特和加缪等一干人等。

江城兄这篇文总结得极好,恰好端午节我也在读《地下室手记》,所以尤其是第二第三点,我看着觉得很有共鸣感。

家园 【文摘】关于纳博科夫的一点资料

......英国小说家亨利·格林在回忆录《打起行李》中写到二十年代初期的牛津:“所有的人都装作关心优秀文学,懂法文的人都知道普鲁斯特。”剑桥好像也一样,尽管大学生纳博科夫对他的俄罗斯人身份已经着迷到了无法摆脱的程度:“我害怕由于异国的影响而失去或玷污我从俄国带出来的唯一财产----她的语言,这种恐惧变得极为可怕......”

.............................

尽管纳博科夫在柏林居住了十五年之久,按照他本人对语言的高标准,他从来没有学习德文......“初到柏林时,我被一种莫名的恐慌所困扰,唯恐学会了流畅地讲德文,我就会以某种方式给我的珍贵的俄文根基带来缺陷。事实上,我生活在一个封闭的俄国流亡者的圈子里,接触的是俄国友人,阅读的是全部是俄文报纸、杂志和书籍。”

----引自【美】约翰·厄普代克为纳博科夫的《文学讲稿》所写的前言(1991年三联版)。

“在一个夏天的早晨,在我童年那传说般的俄罗斯,我苏醒后最初的一瞥,看的是白色内窗板之间的缝隙........”

----纳博科夫《说吧,记忆》第六章(1998年时代文艺出版社)

“我在英国的大学岁月的经历其实就是我努力成为一个俄国作家的经历。我感觉剑桥与它所有著名的特征.......在它们自身方面没有结果,而只是为了铸造和支撑我富足的乡愁而存在的。”

“很快我就离开政治而专注于文学了,我把《伊尔戈远征记》中的红色盾牌与蓝色闪电、普希金和邱特切夫的诗歌、果戈里和托尔斯泰的散文,还有探索与描述了中亚荒野的伟大的俄国自然主义者的精彩作品邀请到我剑桥的房间。”

----同上,第13章

当然这些资料并不能说明纳博科夫是个俄罗斯文学家(其实说某国文学家的标准也很难界定,而且不同的时代各国文学本也有不同表现,纳博科夫的写作时代和我们一般概念中的俄罗斯文学家,比如托尔斯泰,陀氏等已经大不相同----如果按江城兄的四个意识来说的话,其实也有商榷的地方,比如看纳博科夫的《普宁》,可能会有不同的感受。),但是如果说他只是俄国出身的美国或法国文学家,感觉有些偏颇了。我自己感觉他其实有很深的俄罗斯文学家(不得已又使用这个尚未界定清晰的概念)的气质。

另外,纳博科夫的《文学讲稿》和他的自传《说吧,记忆》都非常好看,尤其《说吧,记忆》,写得非常诗意,在我读来,实在是一种俄罗斯式的诗意。

家园 百年孤独发来贺电,都是短名字,特简单,特好记......
家园 花赞声语MM~~

家园 我以前读俄罗斯小说,

每次遇到一个长长的新人名,我就把它念出来,体会那个名字在原语言中那种音韵的感觉,毕竟作者取名字肯定是有寓意的:很多时候可爱的女主角的名字读起来会有诗意的美感,而有些反面人物的名字读起来就让人觉得不舒服,非常有趣。

家园 我试着把先知的名字念了一遍,

差点没把我憋死

----大喘气中

家园 短是短了,大家的名字都一模一样,更要命了
家园 恐怕是先入为主了
家园 “纳莎 罗及纳 威力嘎亚,

纳莎 罗及纳 巴嘎大呀——”

读江城兄好帖,勾起了不尽往事——

家园 十八个叫奥雷连诺的人一起发来贺电

我宁愿名字长一点...

家园 这是因为该死的汉语音译方式

其实这些名字用拉丁字母或西里尔字母写出来非常普通,有一种简单的音律美,比如你说的康斯坦丁·费奥多罗维奇·斯科罗博加特金,用拉丁字母写出来就是:

Constantine Fedorovitch Skorobogatkin

斯拉夫语的元音都非常简单,就a、o、e、i、u,基本没有复元音。其中Constantine和Fedor(Fyodor)都是老式的基督教名字,Skorobogatkin当中隐藏着一个俄语的动词。

阿拉伯语的名字则隐藏着主人的籍贯、特征、学历、职业、祖先等等。

汉语音译的时候经常有好事者采用各种怪异的汉字,使人产生不必要的联想。我觉得以后最好统一用汉语拼音来写外国地名、人名。

家园 顶贴送花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