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假如是这样的话,就有一个矛盾了。。 -- 史文恭

共:💬39 🌺52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不清楚的是东哥当时是否能够主导人事

彭林算是军事干部,能项不是军事教育。林主军校显然可以看出老毛对军校的重视程度。老毛就是办培训班出身,抓教育就是抓干部对他是本能行为。而当时让刘去主持红校,可能未必是其本意。刘在军内威信最高时其实是红军时期,当时红军军事干部不多,刘这样的川军名将是奉为党内孙武的。

刘是周依重的军事人物,在上海那么困难的条件下,刘就在办短期军训班并编写军事教材。刘初到苏区,可能周会让他先来整顿军事教育,当时土共军事干部还是有的,军事教育干部未必有。何长工的红校只是毕业了第一期,而且就是简单步兵科。刘上手后,就是步兵,工兵,机枪炮兵一起上,刘亲自写教材上课,而且组织演习,教学院看地图做沙盘。从第二期开始红军军事教育才有了雏形。何调任五军团,可能也是有腾位置的味道,毕竟当时适合草创军校的恐怕就是刘叶两人了。

说到红军这段历史,党史专家的难题之一是如何美化周公,化毛周矛盾于无形啊。

家园 刘还出面给红埔改善生活待遇

红埔学员的伙食费是1角2分到1角5分,一般部队是5分。每顿一菜一汤,每周还有两到三次荤菜,这在当时的根据地条件下是相当难的,由此也可见刘在上层中的人缘还不错。

ps:刚从临时中央过来不久的刘当时还不是毛的嫡系,毛的安排大致是公心。倒是之前周公在上海和刘共事了一年多时间,要说交情应该更深。

家园 刘的名气当时很大,是手下败将朱德都无法比拟的

在毛那里当时也是替代朱德的唯一人选

家园 是啊,俺对老广兄说的最后一段结论非常认同,

看看这些党史作者们的努力,真是又好笑又同情啊,。。

家园 还有一个因素就是周初次接触军事

自己兴趣很高却没底气,同时对叶参座也不大满意,而盲帅不仅理论功底深、有实践经验、还有伏龙芝的光环,无论从周的眼光看还是从中央眼光看都是最适合辅助周的人。

家园 周最喜欢的军事人才就是刘

后来周在对比刘邓工作方法时还把刘引为同类。刘前几次出任总长都是和周有关。南昌起义不说了,刘毕业回国后,在临时中央就是作为周的军事助手。去苏区后,周力主刘出任总长指挥四次反围剿。刘与李德冲突被撤职后,过湘江后,李德信誉扫地,周干的几件事就是让刘回任总长, 后来又当先遣司令为红军开路。基本上周主持工作期间,刘都是境遇不错的。

家园 彭德怀、叶剑英都当过红校校长

陈赓、粟裕是参加过南昌起义的,刘伯承当校长时,粟裕在红校里任新兵连连长,陈赓在分拆后的步校当过校长。

后来这学校又分成五所学校,再后来长征时又合并成干部团,到陕北后与当地的红军学校合并成大学,校长林彪,政治委员毛泽东。

从这历史沿革看,红校的地位十分重要。不过创业艰难,守成相对较易。刘伯承虽不是红校第一任校长,但所做的工作称为“创业”应不为过。此外,长征途中,他还兼过方面军红校校长。

红军当时极缺高级军事人才,尤其是刘这样的集丰富的理论知识和长期的实践经验于一体的大将。不论是红校还是总参,他都是当之无愧的第一人选,那么只能让形势来选择了。宁都会议紧接着就是第四次反围剿,这个形势在刘伯承就任参谋长的问题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毛泽东缺位的情况下,曾做过周恩来主要军事助手的刘伯承自然是周在第一时间考虑的人选。

家园 口黑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家园 东哥走了,只能倚仗刘帅了

刘伯承当上了总参谋长,就有了第四次反围剿这个红军自建立以来最大的胜利

刘伯承被免,被赶到了第五军团担任参谋长,就有了第五次反围剿这个红军自建立以来最大的失败

长征的时候,刘伯承是开路先锋

先后指挥了娄山关、大渡河等战役

后担任援西军司令员,准备救援西路军

自然没有时间当红军大学校长了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