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聊聊行政管理费和吃皇粮 -1 -- 老广

共:💬337 🌺1072 🌵23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3
下页 末页
家园 说一句。

说一句。

其实无论是公务员还是私企,吃吃喝喝在中国人眼中是很正常的。

甚至是福利的一种表现,一个像样的公司,如果规规矩矩上下班一周5*7小时工作制的这种,没的吃喝倒是正常;

如果经常让员工加加班努力什么的,像样的企业一方面从物质和精神进行鼓舞,一方面也得不时的吃吃喝喝玩玩,中国人未必好这个,但是习惯这个

但是话说回来,同样吃吃喝喝,真的差别很大。。。比如一般企业项目组组织吃吃喝喝,一般一个人平均个100元算是很鼓舞士气了,大家吃的开心喝的尽心;

而见识过的和政府领导吃饭,那纯粹就是烧钱了,主题是喝,吃是其次。所以某种程度上说,xx领导喊“吃喝好累”,那确实是真的。。。虽然他们烧的钱比我们多很多。。

只能说这种情况是很令人厌恶的,这种酒桌文化就是一种浪费文化;我们替政府机关做项目,和基层公务员一起吃吃喝喝也常有,那些其实都是很正常,大家都不浪费。请领导的话,前提就是你先给我凑够xx千元的菜吧,否则面子太差。

家园 那是因为你那批同学还没到出头的时候

通常到35岁左右才看得出来有没有

饭桶,恶霸

家园 刚好前几天和网友还说了这个问题的

我觉得你说的是个主要的问题

我理解你的想法

我自己只是觉得现在网上说话讨论太容易上纲上线了

本来大家觉得公款吃喝是“度”过了~

但现在谈这个问题非要用“吃”有罪来表达~

这不利于客观的去理解和解决浪费问题~

用革命战争年代的标准来要求现在的人:不论是去要求公务人员还是要求平头百姓,都只能是激励性质的,不能做到完全一致的,因为社会环境完全不同。

最后声明一下:你说的几万十几万一桌的,我也反对,就像我反对城管暴力执法一样。

家园 呵呵呵呵呵~~

干嘛35岁啊~~我觉得人不进土~什么都可能做出来啊~~

我着重于不能贴标签,你不能说他35岁变成“饭桶”,变成“恶霸”了,所以在他35岁之前还没变成那些东西的时候,就贴标签在他身上从而鞭挞之吧?

再说实际点,他变成了那个什么什么,但是还能帮忙。。。

家园 一看就是有经验啊。

请领导的话,前提就是你先给我凑够xx千元的菜吧,否则面子太差。

一个朋友当年请某局吃饭,本来准备的馆子档次也不错,打电话请示秘书,人家发话了,这个有点俗了,旁边新开的那家没尝过,去了一看,好的包间最低消费2万元,吃吧,最后6个人消费了多少就不说了。

家园 原来我国的行政管理、效率这么先进科学,即便是

和万恶的美帝国相比。呵呵呵

家园 老广再来几个系列吧

聊聊我国的科技比美国更发达

聊聊我国的管理比美国更先进

聊聊美国的腐败比我国更严重

等等等等。。。。

家园 mopfish说的很夸张,我也说说民办教师吧

mopfish说的很夸张,我也说说民办教师吧。湖北荆州市一带,初中高中基本上都是公办老师,但是,小学,特别是农村的小学基本上都是民办教师和代课教师撑着,这些民办教师都是有国家教师资格认证证书(呵呵,我父亲是其中的一员,称那个证为“绿卡”)。很多人说,2000年的教改不是改了吗?全部不是转正了吗?但是事实就是这么诡异!我父亲说,整个湖北像他这样的民办教师大约还有3-4万人,监利县03年有1400人,现在只有600-800人。老爷子只是个小人物,所说的未必可信,他很喜欢讲段子,比如,“某老民办教师在酒桌上呜咽着要找gcd赔偿青春损失费”,“洪湖那边好哇,监利的转正指标都卖给洪湖了”。监利县的那些消失了的民办教师不是转正了,全部是和政府一笔买断(25年的教年的价格是1.5万左右)。当然,现在湖北的民办教师有自己的组织,每年都会去上访,为此是流过血,坐过牢,死过人的。

我说的话全部没有证据,您看看就行。发个链接,算是一点佐证吧。

http://www.jzcool.com/news/shashiqu/64817.htm

家园 问题基本上都在农村,特别是老少边穷地区。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中间烂污。目前只能出现问题才能被动解决,这是官僚体系的必然。

家园 我做过工资统发的软件,看到过北京市某区全部人员的工资数据

包括 便衣警察,街道工作人员,中小学老师。联调时往各种客户的单位都跑过几次,和财务上的人员简单聊过几句。

我可以为孤星和雪里蕻背书,从财政统发的工资来看,公务员虽然工资项目多,但钱并不多。局长就是他说的那个数

但每天中午吃饭只用吃1元,租房一个月100还带车位,上班就去锻炼身体,下班前冲个澡就走的生活 大概又能值 600 + 1500 + 600

家园 听在中纪委的朋友说,他刚工作时1个月也就1k

工资要和全国水平拉平。

但他什么金卡都有阿,我买书都用他的卡

家园 只算官不算吏么?公务员在古代大部分都是吏员啊

这可比官员数目大几百倍呢

明末时官员不过二万 吏员超过三百万

至于清代乾隆年间的说法是比国初多七倍有余

家园 挑个错别字

寒搀

寒碜(hanchen)

家园 一点争议

老实说我不太觉得中国的统计数据有啥用,这个国家地方大,政策多变,地区差异大,每个人都只能看到一个方面,所以很难形成共同的意见。

就拿什么叫政府养的人来说,国企的人算不算政府养的?如果说算,那计算的标准又不一样,如果不算,那凭什么这种企业可以从政府、银行白拿钱?

银行的人算不算政府养的?如果不算的话动不动就剥离不良资产,还不是等于全民头上抽税?

而且政府的老做法就是什么开销都是中央出一点,地方政府出一点,老百姓出一点。所以搞到最后钱都是哪儿来的哪儿去的只有天知道。

家园 古代吏员

古代吏员似乎不是列入财政供养的,或者说无品级的不入财政供养。

所以这些吏员名声不好,一个是供养他们的钱是主官出的,自然不会足够,得自己捞钱。

这么算自然古代供养的公务员要少的多。另外,古代也没有义务教育之类的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