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和巍巍比武】美利坚的面纱(1) 南方贵族 -- 风雨声

共:💬47 🌺5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家园 【文摘】“美国李登辉” - Jefferson Davis?

  “美国李登辉”,是一些华人旅游者给戴维斯(Jefferson Davis)起的诨名,因为这个拥护奴隶制的戴维斯,在美国搞“两国论”,企图分裂美国。据历史记载,这个“美国李登辉”,不但从理论上鼓吹“各州都有主权”(“States are sovereign.”), 而且挑起了“南北战争”(Civil War),并当了4年“邦联”(Confederate States of America)的伪总统,最后战败被擒,从“总统”沦为阶下囚。许多美国人,包括前总统T.罗斯福,都认为戴维斯是美国历史上的“大叛徒"(archtraitor)之一。

   记者前不久到南方的维吉尼亚首府里士满(Richmond),专门看了一下这个至今仍引起争议之“美国李登辉”的纪念碑。里士满是“南北战争”期间南方分裂政府的“首都”,从某种意义上说,犹如今天的台北。看过描写美国内战的经典小说《飘》(Gone with the Wind, 又名《乱世佳人》)的人,想必还记得这个城市。

  1865年4月2日,北军攻陷被炮火打得千疮百孔的里士满。两天后,林肯总统到里士满视察,进入伪政府的“白宫",坐在伪总统戴维斯的办公桌前,思考了良久。据历史记载,当时林肯脸上是“一种严肃的、如梦幻般的表情”(“a serious, dreamy expression”)。戴维斯纪念碑,现在就矗立在里士满市中心。

  戴维斯的纪念碑颇有气派。碑上的铭文,把戴维斯称为“邦联总统”。一些参观者认为,这反映了美国南方人怀旧的心情。令记者感到惊奇的是,在离纪念碑约200米的地方,一门老式大炮的炮口,正非常准确地瞄着戴维斯的雕像。可以想象的是,如果真的用这门炮射击一发炮弹,戴维斯将被炸得粉身碎骨。

  这门炮底座上的碑文说,该炮放在那里,是为了纪念当地历史上一个重要的防御工程的开工。但是,纪念防御工程,干嘛要把炮口正对戴维斯的雕像呢?如果要保卫戴维斯,炮口应掉转180度朝另一方向才对呀?记者百思不得其解,问几个过路人,他们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记者思忖,这可能是南方人在怀念戴维斯之余,又恨铁不成钢,怪他未能率领南方战胜北方获得独立,导致南方百年耻辱,所以拿炮口瞄着他,也好出一口乌气。不管怎么说,和记者一起参观的人都认为,这个炮打“美国李登辉”的场面,设计得别出心裁,令人深思。

  戴维斯不但企图分裂美国,还口口声声表示他对北方怀有“善意”。即使在参议院发表演讲,宣布密西西比州退出美国时,他还声称“我对你们这些北方参议院毫无敌意”(I feel no hostility to you, senators from the North.)。但这位“善意”的南方“总统”,很快就露出好战的真面目。1861年2月9日,“邦联”宣告成立,戴维斯就任“总统”。两个月后,也就是同年4月12日,在他的批准下,“邦联”的南军集中50门火炮,猛轰位于南卡州的萨姆特要塞(Fort Sumter), 打响了“南北战争”的第一枪。4年后,当战争的硝烟散去时,美国人发现,62万弟兄已在这场自相残杀的战争中阵亡,伤者更是不计其数,仅因受伤截肢者就有 5万多人。

  战败后,戴维斯在逃跑途中被擒获,并被戴上手铐脚镣,关押在弗吉尼亚州的门罗要塞(Fortress Monroe)。后来,他提出身体不好,手铐脚镣才被摘除。这个企图搞“南独”的分裂者,本要被控以叛国罪(以及虐待北方战俘和策划谋杀林肯总统等罪),但当时美国国内政治的复杂变化,竟然使他的案子不了了之,成为美国司法史上一大笑柄。

  记者粗略查了一下历史,了解到,戴维斯得以逍遥法外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当时主政的约翰逊(Andrew Johnson)总统,由于受到国会弹劾,怕戴维斯在弗吉尼亚受审时,被陪审团开释(很可能,因为弗吉尼亚是“邦联”成员州之一),导致他自己又多一条罪名,因此就一直让案子拖延不决。此外,他本人也是南方人(被一些史学家称为“唯一反对南方分裂的南方人”),大概为了营造一种民族和解的气氛,他后来对所有参加叛乱的南方将领都实行了特赦。

  这个宽大为怀的约翰逊总统,也值得说一下。据史书记载,他家里穷,从小到大没上过一天学,却从裁缝学徒一直干到州长、参议员、副总统。林肯总统遇刺身亡后,他从副总统变为总统。这个出身寒门的政治家,性情也很刚烈。当时国会为了节制总统的权力,通过了一个“任期法案”(Tenure of Office Act),规定总统未经国会批准不得解除内阁成员的职务。但约翰逊偏要和国会对着干,硬是把“战争部长”(Secretary of War, 现在这个部门已不存在,其职能由国防部接管)斯坦顿(Edwin Stanton)炒了鱿鱼。结果闹成轩然大波,被国会弹劾。去年克林顿总统被弹劾时,约翰逊的这段历史还被美国媒体炒作了一番。

  “美国李登辉”未被审判定罪的另一重要原因是,当时最高法院首席法官切斯(Salmon P. Chase)不满自己的权利被军方侵犯,因此不顾大义,居然说:叛国罪属民事审判,而戴维斯却被军方关押,因此他力不从心。后来,这个大法官找到一个开脱戴维斯的理由,说是戴维斯已被剥夺了公民权,这已是对他叛国罪的惩罚了。根据美国法律,一个罪不能惩罚两次(double jeopardy),所以不应再对戴维斯进行审判。

  戴维斯被剥夺的公民权,100多年后被恢复。1978年10月7日,美国国会通过了一个“联合决议”(Joint Resolution),决定从1868年12月25日起,恢复戴维斯的公民权。出身南方的总统卡特(Jimmy Carter),欣然签署了这一决议。已经死了100年的戴维斯,当然无法再回阳世来当公民。这个决议的目的,显然是为了进一步安抚战败的南方。

  话又说回来,尽管“美国李登辉”戴维斯没有被审判定罪,但正如前文所述,在大部分美国人、特别是北方人的心目中,他就是企图分裂国家的罪魁祸首。内战之后,戴维斯的人像(effigy),在一些地方被吊在绞刑架上示众。堪萨斯州参议院还通过决议,要把戴维斯本人处以绞刑。直到今天,还有人称戴维斯是 “美国的希特勒”(“American Hitler”)。

  但是,戴维斯在美国南方某些地方,仍被奉若神明。在他的老家密西西比州,他位于比洛西(Biloxi)地方的故居,被开辟为一个纪念馆,其网站把该纪念馆称为“神坛”(Shrine),令人想到祭典日本战犯的“靖国神社”。

  美国“南方联盟”(Southern League)主席麦克文尼(Grady McWhiney),也在因特网上撰文吹捧戴维斯,不但把“南北战争”称为“南方独立战争”(War for Southern Independence),而且说戴维斯是“我们最伟大的英雄”(“Our Greatest Hero")。

  好在如今的美国富甲天下,独步全球,就连远在地球另一边的一些台湾人,都组织了“51俱乐部”,力争要加入美国成为第51个州,美国因此也不那么惧怕内部分裂了,对上述为戴维斯和南方邦联招魂的举动,基本上视若无睹,全当是言论自由和民主制度的一种摆设。

  但如果这股势力真的敢于图谋卷土重来,美国政府想必绝不会让62万人阵亡的历史重演。前几年“德克萨斯共和国”的总统、总理、外交部长一个个锒铛入狱、大卫教购武拥兵自重被彻底剿灭等案件,就是很好的例证。

家园 虎子火眼金睛的干活? 我看咱俩今后写DC一带的事情

都不用点名字,基本都能猜个八九不离十。从上次看到你那《公牛狂奔》就基本上是这个套路。不过你好像对DC郊区比我还熟。

家园 田野兄到过C'Ville,Montcello

很美丽的地方吧,下一站就写到那里。Thomas Jefferson是个伟大的人物,他的影响已经超越了国家民族。

家园 你那些加拿大的地方美得让人喘不过气来,我也没去过。
家园 沐兄和高兄批评得对。我只是觉得应该“志当存高远”才拿巍巍

作为一个地标,一座山峰,在巍巍面前才能量出我的身高。

家园 虎子说的对。南方是一个历史、文化、政治和地理混杂的概念

一般认为流经DC的Potomac River把美国划为南北。南北战争的历史把维州以南的Confederate都算为南方,核心的州基本包括Virginia, Tennessee, Georgia, North Carolina, South Carolina, Louisiana, Alabama, Florida, Arkansas, Mississippi,但在不同的语境下也包括TX,OK,KY

家园 陶陶别着急,慢慢说到你的家门口。

你就多批评吧,咱哥俩就别相互吹捧了。

家园 等着你的第二篇,我的第二篇已经在酝酿中,

《美利坚的面纱(2)精神摇篮》写C'ville。

家园 说中国大陆有林肯的决心维护国家统一是个精妙的类比。而反过来

把台湾比喻出成一百年前的美国南方则有些牵强,原因后面一个比喻把 focus of debate 转移了,对很多随后而来的问题颇难回答。从交流策略来讲是个下策。

Chieftain兄,这是谁写的? 推出去打二十大棒

。。。。。。。。。。

【转载】一场没有留下后遗症的内战

作者:周彪

战争,即意味着灾难。不论是抗击外敌入侵的国家保卫战,还是国家内部政治集团、利益集团的互相厮杀,其直接的结果是以民众的流血牺牲为代价。不管是什么性质的战争,都会给社会以毁灭性的破坏,更可怕的是战争还会给人民的心里造成巨大的创伤,尤其是内战――同胞间的相互杀戮,给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伤害往往是致命性的,抚平“内伤”常常需要数十年的时间或几代人的努力。

  读美国历史,脑海里一直有一团挥之不去的疑云:一场持续了4年付出了60多万士兵生命的内战,为何没有给美国留下南北隔阂,互相猜疑,互不信任的后遗症?战败的南方也未成为北方任意宰割的战利品,战败的南方将士也未打入“另册”,更没有遭受上升到国家政策或法律上的歧视清算。

  近读有关资料,历久的迷团终于解开。当战争由最初北方的劣势在格兰特将军的统率下转为强势,南方败局已定时。按常理林肯总统和格兰特将军除了万分高兴地庆祝胜利外,接下来的事应该准备对有功者进行奖赏,对判乱者进行清算定罪了。但有关资料显示林肯总统和格兰特将军在胜利来临之前,他们不是高兴万分而是忧心忡忡。为何?因为他们首先考虑的不是如何来庆祝胜利,而是怎样尽力避免留下战争后遗症。即不要让战后的美国人民生活在互相敌视、互不信任的阴影之中,更要紧的是要避免南方陷入永无休止的丛林游击战。美国有幸!几乎在同一时候,南军统帅罗伯特•李将军也在痛苦地思考这个问题。放下武器还是继续抵抗?作为一个资深的职业军人,李将军清醒地知道,游击战必然产生暴力,只会在民众之间积累起仇恨和报复,给同胞带来长期的痛苦和牺牲。此时此刻,李将军想到的不是个人得失。作为历史人物,一旦投降,他分裂祖国的罪人身份,将盖棺论定,甚至还会被送上绞刑架。然而李将军毅然决然地做出了他一生中一个重大的决策:向北方投降。这个决策影响了整个美国的历史,让美国人民避免了一场浩劫。

  在投降书中,格兰特将军给予了南军全体将士不同寻常的尊重:南军军官可以携带手枪或佩剑,每个军官和将士都得到一份由格兰特将军签署的证明书,证明他们是放下武器的平民,他们可以自由地回到家乡,不予追究,不受歧视。这种证明书,签署了近3万份。格兰特将军的承诺,多年来保障了每一名降军军人个人和家庭的安全和尊严,无论士兵或军官在战争后都没有被逮捕或坐牢,也没有遭受经济和政治的压力,他们都重新获得了一个普通平民安宁和平静生活的权力!

  一场历时4年的战争,就这样平息了――干净利落地平息了。胜利者固然值得赞扬,失败者同样令人敬佩。胜者应当名垂青史,败者也无愧后人。因为他们都在决定国家未来命运的关键时刻,作出了一个让古往今来的政治家军事家都无法望其项背的决定。在为国家和民众着想这一点上,胜者和败者都自觉地服膺于国家大义,摒弃了个人的私心杂念、荣辱得失,升华到了“道德境界”。这就是林肯为什么能在美国历史上唯一能和华盛顿比肩的原因!也因为凭借这样的人格魅力和道德感召力,格兰特将军后来成为了美国第18任总统。

  诚然,一个人伟大不伟大,不单单是以其文治武功来衡量的,更重要的是其人应该具有悲天悯人心念苍生的博大胸襟。在他们身上宽容多于权谋,正直压倒权术,平等、分享超过宰割一切的权欲。真正的伟大人物,心中只有国家和民众的福祉,而不是“胜者王败者寇”,高高在上,唯我独尊……

历史远去,伟人已逝。但大洋彼岸的那一幕,不应该被人淡忘。辉煌的一页,不只是美国人的财富,它也为不同民族、不同国家提供了一面不可多得的镜子,让形形色色的“伟人”在这面镜子前自惭形秽!

家园 转的这篇文章和风雨的评论尤其的好,希望这种眼光,这种胸襟能够在台海问题上重现
家园 太好了!那俺就等着在大侠的文章中故地重游了
家园 【惭愧,惭愧】审稿不严,认识不深,误人视听,我该受五十军棍,多谢兄弟指正!
家园 本欲删去原稿,但留下来做反面教材也好,也希望醒人醒己.
家园 陶陶真是礼贤下士,逮谁拍谁啊! 见贤而思齐,第一顶高帽先送你戴着玩,不行再换
家园 不玩了不玩了,哥儿几个这么拍来拍去人家看了笑话,不真成了法螺帮了么?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