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历届团中央高层领导转岗去向回顾 -- 神仙驴

共:💬107 🌺380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 8
上页 下页 末页
家园 你这数据库都是咋维护的
家园 要不是这三样占齐了,他也根本当不了江苏书记
是啊
家园 他爸是前上海副市长李干成

其实他也不能算太子党,算是王子党吧。

家园 老驴知道洛桑的问题吗?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虽然级别可能不低,但他一个书记,当了7、8年,却被送去管这样的机构,实在奇怪啊。是不是因为位子满了,只好暂时让他去那?

后来过了两年多,又把他调去当副省长。

家园 呵呵,这个问题俺可以

回答一部分。

前几年流传说李进团中央后改过名字,从“援朝”改“源潮”,原因是因为本朝老大名字中必带水等等,于是这显示他“有野心”云云。曾查过1986年之前的全部中国青年报和人民日报,李自1983年调进团中央起一直是现在这个名字,上述传说不靠谱。

至于李1983年之前是否改过名,目前没有确凿的资料。

李的经历中有一点比较特别、也比较少见的是,他是上海师范大学的工农兵大学生,毕业后已工作了一段时间,但文革结束后又再参加全国高考考入复旦大学读正规的四年本科。

家园 我认为他未必改过。他爸是大学肄业,应该算是比较有文化的

他这个名字,可能本身就有双重含义,嫌援朝太土,又容易重名,所以就起了一个同音的。

家园 花一个

刘鹏据传有可能去重庆任职,解决重庆本土帮和外来帮多年难以解决的矛盾,不知有几分真。

据人说,薄在重庆还有些民望,主要是原来本土帮势力太大、而且积怨较多,而薄敢动干部,使得原来那些很猖狂的本土势力都变老实了一些。

据说举报薄的很多,薄带来的新任公安局长也不被欢迎,重庆未来难料。

家园 新闻联播为啥重庆的很多?造势?
家园 那时在《大众电影》等杂志上常见到李源潮的名字

好像他当时是分管这块的领导?什么重要的电影出来了以后,李源潮好像都得讲点什么。杂志上老登他的讲话。

家园 谢谢,长知识了

不错,了解了很多以前的事情

家园 【原创】(第二部分)团中央高层发展的三个阶段

注:涉及分析的部分,就不在公版发布了,请见谅。

197810团中央重建之后,距今已逾30年,从书记处高层人事变动和发展情况看,我认为,这30年大致可分为摸索起步阶段、平稳发展阶段和加速发展阶段。

(一) 摸索起步阶段——团中央重建至1980年代初期

共青团中央机关在文革中陷于瘫痪,但时任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的胡耀邦在此期间历经磨难,最终成为党中央主席、中央总书记。文革前的几位书记处成员中,胡克实后任中国科学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李淑铮任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徐惟诚任北京市委副书记,胡启立在文革后返回团中央,后曾官至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后以全国政协副主席身份离任。

文革后期成立团十大筹备组,在粉碎“四人帮”后停止工作。197707,团中央机关临时领导小组成立,王道义任组长。12月,胡德华任组长。1978年5月4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召开共青团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的通知》,成立团十大筹委会,韩英任筹委会主任,王照华等任副主任。团十大召开,一中全会选举产生以韩英为第一书记的团中央书记处。团中央组织正式恢复建立。

团中央最高负责人称为第一书记,符合历史惯例和当时的现实状况。在地方,要一直到1980年代中前期,各省委第一书记、省委书记才改称省委书记、省委副书记。而各大群团组织,如全国总工会、中国共青团、全国妇联、中国作协,负责日常事务工作的则一直是书记处,中国科协、中国文联等也在1980年代前期设立书记处。其中,只有三大团体组织工、青、妇的书记处主要负责人称第一书记,其他则多以党组书记体现,1996年中国科协始设书记处第一书记职务。

文革结束后不久的这一期间,普遍来讲,人事方面有两大特点:一是大批老干部被解放,纷纷复出任职;二是中央对青黄不接的问题看得较重,在各地提拔大批年轻干部——这批年轻干部许多因为根基太浅、提拔太快而难以服众和展开工作,后来又被降职降级填补履历空白——这是后话,暂先放下。由于按部就班的培养机制还远未完善,不像十年二十年后团系统几乎成为青年干部快速晋升的唯一通道,此时的团中央,并不引人注目。

十届团中央书记处成员,平均当选年龄达43岁,较十六届团中央书记处成员当选年龄要高3岁,是历届来年龄最大的一届书记处。这其中,有49岁的胡启立和53岁的胡德华,也有29岁的李海峰。除两位胡姓书记外(团中央领导真是胡家的多),当选书记还有45岁的高占祥和44岁的王敏生,一年后增选的两位书记李瑞环、王建功也是45岁。说是老将当家,不为过。我们经常惊异于李海峰不到30岁即出任中央党政部门领导,殊不知,如没有这位昔日年轻的大庆工人代表,这一届的共青团已可称为是中年团了。

十届团中央书记,不少是基层地方工农出身。除韩英曾是煤炭工人外,刘维明也来自煤炭系统,李海峰则来自大庆油田,后来增选的李瑞环也是建筑工人出身。团十届一中全会产生的这批书记,十一大换届时除李海峰外全部离任。他们之中除了胡启立,其余绝大多数都是默默无闻走完政治旅途,高占祥、李海峰也是历经坎坷,才最终解决正部级问题。下面对这批书记,做一简单介绍。

出任团中央第一书记的韩英,此前长期在山西煤炭系统工作,进京前是山西省委书记(当时有第一书记)、省革委会副主任。韩英入团,这应与山西老乡华国锋有最直接关系。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韩英在1982年华国锋完全失势、团中央老书记胡耀邦主掌全国党务大权后离开团中央系统,重返其煤炭工作本行。韩英先后在东北内蒙古煤炭工业联合公司、中国统配煤矿总公司、煤炭工业部、神华集团任二把手职务,最后得享65岁离任。

胡启立文革期间下放到宁夏,后已做到宁夏自治区党委办公厅主任职务,1977年任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1978年始任团中央书记并任全国青联主席,由此走上快车道。1980年时胡启立离开团中央,赴天津就任市委书记(当时有第一书记)、市长。

这里特地说一下王敏生。王敏生生于1934年,1974年11月任江苏省委书记(当时彭冲任第一书记),1977年一度排名仅次于胡宏(时第一书记为许家屯),1978年10月卸任,降职担任镇江地委副书记、行署专员,同时当选团中央书记处书记,位列胡启立之后。但他在团中央的职务,更像是兼职,长期来一直在镇江工作。1982年团中央换届后,王敏生不再挂团中央职务,在1984年出任江苏省计经委副主任兼省乡镇企业管理局局长,1989年秋任苏州市委书记、1994年后任苏州市人大主任,其中1993年4月,60岁的王敏生被选举为江苏省第八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终于“补”回了副省级职务。这番曲折,自由苦衷。

最年长的胡德华(1925年生)并非胡耀邦的公子,而是团中央的老大姐,此前长期从事青少年工作,曾任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参与筹备团十大,当选团中央书记时已经年过半百,比其他书记们年长了10岁。团中央平稳工作3年后,胡德华改任全国妇联书记处书记,这个职务是更符合她的年龄和身份特点的。

刘维明也是煤矿工人出身,胡启立调走后代理了一年半的全国青联主席,1982年换届时离任,去党校补习文化知识。此后于1985年任广东省体改委副主任,同年11月起至1988年5月任省委常委,1988年1月起任副省长,1998年1月任省政协副主席,连任三届候补中央委员。后因涉严重违纪,2007年1月被罢免全国人大代表职务。

周鹏程曾任安徽省阜阳市委书记、团省委书记,成为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后兼全国青联副主席,1982年换届后担任北京农业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1985年起任北京农业大学党委书记长达10年,1995年9月起任中央农业管理干部学院院长,至1998年退休。

高占祥曾是北京人民印刷厂工人,文革前已是北京团市委副书记,文革期间受冲击,后又回北京人民印刷厂任党委副书记。1982年团中央换届后任河北省委书记(当时有省委第一书记),1986年后任文化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至1996年3月,1994年8月起任中国文联党组书记,同年12月任副主席、书记处书记。1996年12月按正部长级待遇,从1982年算起已是14年。2001年底退。

李海峰(1949年生),当选团中央书记处书记时还不满30周岁。团中央书记处中两位女书记(胡德华、李海峰)的年龄差距达到24岁。李海峰成名于大庆油田,调入团中央后是同一批书记中任职时间最久的,1986年外放河北(高占祥此时刚由河北调出),任省委常委、石家庄市委副书记、书记,后任河北省副省长。虽然很快晋升副省级职务,但却一直在副部级岗位上徘徊。1994年李海峰任国务院侨办副主任,一任13年,终于在2007年58岁时候转正,苦熬出头。

另外,1980年初,时任北京市建委副主任、市总工会副主任、全国人大常委的李瑞环,出任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青联副主席,但仅一年后,即出任天津市委常委、副市长,只在团中央挂职,至1982年换届时卸去团中央职务,此时他已接替胡启立出任天津市市长。

这批书记,半数以上道路曲折,虽与前后团系领导职务上有继承关系,却不便与所流行的团派说法搭上瓜葛。

(二)平稳发展阶段——1980年代中前期至1990年代初期

到1981年时,团十届中央书记处书记中,胡启立、胡德华已转任他职,王敏生、李瑞环在地方工作,还剩刘维明、周鹏程、高占祥、李海峰几位书记,除李海峰外,他们的年龄也多达到或超过45岁,团十一大很难留任。而此时华国锋在中央也已降职为中央副主席,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在6月份出任中共中央主席。这种情势下,韩英离任,也只是迟早的事。1981年8月,中央一下子空降了4位来团中央任书记,他们是:克尤木巴吾东、王建功、陈昊苏、何光暐。

1981年,克尤木巴吾东被增选为团中央书记处书记。自此以后,每届团中央高层中都会出现一位少数民族代表。维族的克尤木之后,又先后有藏族的洛桑、蒙古族的巴音朝鲁、维族的尔肯江吐拉洪和藏族的罗梅。说起来克尤木是少数民族中不多的科学工作者,文革期间在中科院新疆分院物理研究所工作,曾任副所长、党支部副书记,后任自治区科委副主任,1976年2月任新疆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1985年调离团中央后,克尤木出任新疆自治区党委常委、兼新疆广播电视大学校长、自治区体委主任,1991年5月任自治区党委常委、自治区政府副主席兼教委主任,1992年任自治区党委副书记等职,2001年退。其间连任四届候补中央委员,并有两次在届内递补为中央委员。

王建功的经历比较特殊,曾经讲过,这里再提一下。王建功长年在山西基层工作,1981年后任了两年的团中央书记处书记,1983年后回到山西,历任阳泉市委书记、太原市委书记,1984年7月起任省委副书记,1987年免职,随后调入山东省,降职担任泰安市市长,后任市委书记。1991年后再度进入省级领导行列,任山东省副省长,1994年底调黑龙江任省委副书记,1998年1月任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同年11月病逝。

另外两位则是开国元勋之后。“团派”中出现“太子党”,便自此起。

陈昊苏(1942年生)是陈毅元帅之子,1983年后任北京市丰台区委常务副书记,仍保留团中央职务。再一年后离开团中央,任北京市副市长,1987年任广电部副部长,1990年任对外友协副会长,2000年任会长至今。

何光暐(1944年生)是元老何长工之子,1986年调离团中央后任国家旅游局副局长,1995年任局长至2005年。这个离任年龄说明他当时仍只是副部级别。

团十一大召开前夕,韩英终于离职,王兆国横空出世,当选团中央第一书记。王的简历及此后任职过程就不说了。从这时起,团中央发展到了新的阶段,团中央干部更多的出现在人们视野中。不过这个阶段,除团中央第一书记外,书记处其他各书记转岗后的晋升并不太顺利,还远不能与后辈们相比。因此,我暂称之为平稳发展阶段。

团十一大换届时,上述1981年空降的四位书记,除王建功调回山西外,其他三位和李海峰一起留任,但身份特殊而未能在系统内高升。

新上来的二、三把手胡锦涛、刘延东,今天一个是核心负责人,一个已跻身决策圈,也不用我再赘述。

此外,团十一大首设书记处候补书记,这一职务历经三年消亡,至今未再出现过。这与当时中共中央有些呼应的感觉。先于团十一大之前2个月召开的中共十二届一中全会,也在多年后重新设立了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职务,并由乔石、郝建秀担任。中共十三大后仍未撤销,由时任中央办公厅主任的温家宝出任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直至5年后方才取消。团十一大这里,是由秦皇岛港务管理局码头工人出身的、32岁的张宝顺,出任团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

虽不能比当年温家宝,张宝顺的晋升也较为缓慢。他1982年任团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1985年任书记处书记,1991年11月明确为副部级,并兼任全国青联主席,此后1993年任新华社副社长、2001年任山西省委副书记,到2004年1月出任山西省代省长时,已任副部级长达12年。不过山西近年来事故频发,给作为省委书记的张宝顺的前程蒙上不小阴影。

1983年底,李源潮、宋德福成为团中央书记处书记,28岁的李克强成为候补书记。此时,李海峰在中央党校带职学习,陈昊苏已任北京丰台区委副书记,只在团中央挂名。李源潮现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组织部部长,并可能进一步高升。而宋德福入团中央书记处前,是解放军总政治部组织部青年处副处长。之后,多处简历提及他仍一度保留军籍,并在军中任总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加少将衔。1991年7月,时任团中央第一书记的宋德福被明确为正部长级别,此后历经国家人事部、福建省多个岗位,十七大召开前逝世。

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极为重视青年工作,也使王兆国前程大好,得以再度高升,不久调任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并很快成为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1984年12月,胡锦涛顺位继任团中央第一书记。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由团中央书记处常务书记(或相当于常务书记的书记)接任团中央第一书记,胡锦涛是第一个,也几乎是唯一一个。之所以说“几乎”,是因为:李克强在1993年4月到5月的短暂一个月期间,事实上处于排名第一位的书记处书记位置上,随即出任第一书记;而周强在1997年11月到1998年6月的半年内出任过常务书记,继而荣升第一书记。但两人这段时间都太短,性质与胡锦涛这次并不相同,因此我用了几乎一词。

1985年,中央大幅度进行新老更替。年中一连召开十二届四中全会、全国党代会、十二届五中全会,大批老干部离开一线,青壮年干部快速提拔。王兆国晋升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成为党和国家领导人。而胡锦涛则前往条件艰苦的贵州,出任省委书记。本来排名最后的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宋德福,一跃而出任团中央第一书记,同时张宝顺、李克强由候补书记晋级书记,并另补充洛桑、刘奇葆、冯军为团中央书记处书记。

这一期间调出的书记有:

李海峰,她的经历见上,这里不再赘述。

何光暐,去国家旅游局任职,1995年起任局长,以副部级离任。

李源潮,离开团中央后任中央对外宣传小组一局局长,到1993年4月才任副部级职务。

刘延东,时任团中央常务书记、全国青联主席。刘延东之前的历任全国青联主要负责人,胡启立、刘维明、胡锦涛,正式简历中都无常务书记字样。刘延东1991年3月卸任团中央职务,同年12月卸任全国青联主席。尽管有团中央书记处常务书记头衔,1993年刘延东转岗还是从中央统战部副秘书长做起,好在半年后即升任统战部副部长,1998年9月明确为正部长级。

冯军,这里特别提一下,他是团中央重建后,第一位逝世的团中央书记处现任/往任书记,第二位是宋德福。冯军,1949年生,在团中央书记中排名最后,1991年3月调任西藏自治区党委常委、组织部副部长,1992年7月任自治区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虽然比起老同事来他升职最早,但却是付出了生命代价的。1993年,本来已经报批中央准备在换届时担任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政府常务副主席职务,不料8月份在参加全国组织工作会议期间突发脑溢血,英年早逝,年仅44岁。十余年后,时任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杨传堂也因脑溢血而离开工作岗位,虽抢救过来,也已不再适宜从事更劳累的地方工作,在国家民委就职。冯军的突然离世,也扰乱了西藏的交接工作,中央于是调刚刚担任四川省委副书记不久的郭金龙,出任西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曾任体育教练的郭金龙身体素质不错,在西藏一待7年,后任安徽省委书记、北京市市长,相信未来必将跻身国家领导人行列。可以想象,比郭金龙还小两岁的冯军,如果活到现在,应在什么样的位置上。

自1985年后、包括1988年召开的团十二大在内长达7年时间里,团中央书记未再进行任何补充,而调离的书记也基本止步不前,这当然与当时的政治形势密不可分。但综合考虑前一阶段对团中央第一书记的栽培重用,这段时间我且称之为平稳发展阶段。

1980年代中后期,国内国际政治形势急剧变化,尤其发生了以青年人为主体的大规模活动,这使得各级青年官员和青年组织的干部,背负了沉重压力。这批团中央书记,在转岗后,也一度处于停滞阶段。但总的来说,这里经受住考验的,在将来还是脱颖而出。这批书记里现任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有:胡锦涛、李克强、王兆国、刘延东、李源潮等。他们构成了现在所谓团派干部的中坚。

(三)加速发展阶段——1990年代初期至今

1990年代初期,在面对苏联解体等严峻环境挑战中,中央稳住了阵脚,在继续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的口号声中,领导人的正常就职、退休制度也建立和完善起来。与此对应,团中央一级干部,其任职转岗等也趋正常化、制度化。干部任免大环境下,按部就班的程序里,重视青年干部的选拔培养,才算对了门路,而天生作为后备干部培养基地的共青团组织,其发展大幅提速,已不是快车道所能形容的了。

团中央老第一书记胡锦涛,1992年十四大后突升为中央政治局常委,主管组织事务。转岗后的团中央书记,不像之前李源潮那样从局级官员做起了。李源潮就在次年升为副部职务。

1993年5月,团十三届一中全会,李克强接替宋德福(已被任命为人事部部长)出任团中央第一书记,2个月前刚成为团中央书记处书记的刘鹏在换届后排在前列,并于同年7月份明确为副部长级,12月担任全国青联主席。1992年10月增选为书记的袁纯清留任;与刘鹏同时出任团中央书记的吉炳轩留任;除此外,便是这次全会上新选举出的三位书记——赵实、巴音朝鲁、姜大明。而离任的书记,除张宝顺外,还有洛桑、刘奇葆两位。

离任的张宝顺前文已有交代。刘奇葆在1993年8月出任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洛桑灵智多杰则出任中国藏学中心党组副书记、副总干事。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个人以为

(有朋友对洛桑出任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副总干事职务表示奇怪,认为可能其人出了问题。我知之不多,只能说说自己猜想。洛桑任团中央书记处书记,与克尤木巴吾东卸职是同一时间,是团中央“多样化”,作为少数民族代表成为团中央书记处书记的。由于这样的少数民族团干不多,所以他们在职时间会长一些,克尤木巴吾东任职4年,已经算短的了,其他洛桑7年、巴音朝鲁8年、尔肯江吐拉洪5年。由于民族身份,他们在转岗后,如果是去所在少数民族聚居区,也要受不能担任自治区党委书记的限制,与土产同民族兄弟竞争不见得占上风;而其他地方党委政府里,少数民族官员虽能做个点缀,关键位置上可能就难以与当地的精明干部较量(并非民族歧视)。巴音朝鲁能主管一个副省级市,已经算是不错。而洛桑本人是青海人,或许由于健康或其他原因不能去青海藏区或西藏任职也是有可能的,最后去了甘肃,条件也要好得多。洛桑在甘肃一路副职做下来,现任省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行了。)

家园 谢牛兄

重庆这里,我只在跟潜恒交流时提过这种可能。我不知道还有人在之前传过。我原来还推测过刘鹏出任北京市长的可能性,后来真有记者拿去问,被崔大林否认了。(我这么说是不是很有面子

这一帖里提过对重庆将来的一个推测。

家园 肯定不是因为江湖而改名

之前是否改过名,同意“目前没有确凿的资料”。

能找到的: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家园 李的哥哥有个回忆他父亲的文章

李的哥哥叫李伟之,文中提到的兄弟姐妹的名字有援朝、健之。

因此,有没文化不能成为论据。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 8
上页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