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屹立云霄--志愿军第50军蔡正国副军长牺牲经过 -- gaogeli

共:💬95 🌺530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家园 现在的码 基本就是公里了

尤其是开车人嘴里 基本xx码就是xx公里/时了

说迈就离谱了

家园 谢谢您的理解!

我代烈士遗孤蔡小东(也是我的小学同学)谢谢您了!

蔡正国副军长确有“麻痹大意”的问题,但简单化地评说这一历史事件,很伤烈士遗属。我是发现了这一问题后,才写这篇文章的。

过段时间,我将贴出《烈士遗孤的<阅读父亲>》。

家园 我觉得军人的“麻痹大意”问题有其特殊性

从根本上讲,想要安全就不要打仗。既然战争是必须的手段,那就只能在安全和效率之间尽可能寻找一个平衡点,而作为军人,理应比寻常老百姓特别是泛人道主义者更倾斜于效率。因为战争的效率决定的不仅仅是军人个人最终的安全,更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最终的安全,片面的从军人个体的安全、人性来考虑问题,是泛人道主义者们最爱干的事,但却只能是坐而论道。

从另一方面讲,勇敢本身就包含着对未知危险的蔑视,不可以在事情发生以后再去用理智来反推。否则就只能造成“活着的是勇敢精神,死了的是无知蛮干”这种不公平的结论。站在现在的我们,大可以我们对半个世纪前美国空军的了解大谈如何才是既勇敢又不麻痹,但是以此标准衡量那时的军人,并由此推论其对或错,则不过是事后诸葛亮。

现在说来,当年面对着美帝的火海而奋勇向前的人们,可能有很多是因为并不了解“纸老虎也是真老虎”的现实,但并不能因此而抹杀他们英勇顽强的品质——如果要等弄清什么是危险,什么不危险,什么是合理的冒险,什么是蛮干之后才行动,事后诸葛亮们现在恐怕没有机会在这里对先人评头评足。

家园 “泛人道主义”的要害

“泛人道主义”的要害是脱离历史环境和历史条件的“人性”剖析,这个问题,现在已经泛滥成灾。您对“泛人道主义”的批判对我很有启示,以后写文章我将留意对其批判,谢谢!

我在《历史的曲折应该历史地反思——〈心路沧桑——从国民党60军到共产党50军〉创作感言》一文中曾说:“寻觅前辈们的心路轨迹,反思中国革命的泪血历程,回溯时差几十年的历史原生态向我们展示的,是一幕幕完全陌生的历史画面。我们不能用今天建造三峡电站的科学思想和技术条件,去苛求两千多年前伟大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更何况,都江堰水利工程有着三峡电站无可比拟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崇高境界。同理,反思历史也不能脱离当时的历史背景、历史条件、历史局限和历史作用。”

家园 这正是我觉得前辈之作品最伟大的意义之所在

在西方媒体卓有成效的宣传之下,所谓的“人性”、“人道”已经成为了“泛人道主义”肆虐的幌子,正在严重的吞蚀党、军的斗志,如果任其发展,就真的会象某些网文中的“美国军官”所说的,技术和训练比不过美军,意志与精神又变得和美军一样,那样的结果真是很可怕的。而前辈的作品正是这一混沌时代的一剂清凉剂呀。

家园 是啊!完全为了安全就什么都不要干了

很多优秀的战例就是冒险实现的,因为“安全”的办法对方也能想到,只有出其不意才能达到突然性的目的。

就算不在作战中,训练中一味讲究安全,很多科目就没有办法练了,训练的效果也就要打折扣了。

家园 同意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返回] [关闭]

家园 老毛早就教导过我们:战术上要重视敌人,战略上要藐视敌人。

打仗是要死人的,不是摆摆英雄主义的谱就不会死人,无数的经验教训证明,老毛的话是真理,违反这一原则就要付出血的代价。

俺见过投掷练习用50KG炸弹,不过距离1KM以外,那是听不见炸弹的声音,起码飞机较大的声音能盖过炸弹的声音。

另外,美国的炸弹投下后是否有呼啸声俺还真不知道,按说炸弹不是纯流线型的,有的有尾翼、弹道环和引信旋翼,会产生声音的,如果有较大的声音,地面可以听到,炸弹速度应该比声音速度慢,如果声音小听不到也是正常的。

家园 B29发动机声音非常大,速度又不快,很远就能听见。

白天这种轰炸在5000米高度足以了,因为当年共军没有夜间防空能力,为了提高轰炸精度,夜间轰炸机可以在1000-2000米高度平飞轰炸。

家园 好象你听过似的

B29白天轰炸日本的时候都快万米了高了。

朝鲜多山,低飞的时候有一定阻挡作用,而且

问题是,谁知道是飞过还是飞来,目标是不是

自己啊?

家园 哪位河友能帮着计算一下?谢谢了!

B-29不同于一般的战术轰炸机,B-29是在近万米高空上水平飞行投掷航弹的,在航弹下落速度的构成因素中,有航弹离开载机后沿投弹瞬间的载机速度方向运动之“初速度”,还有“重力加速度”。

哪位河友能帮着计算一下,以下亲历者的经历会不会有假?

我所了解到的现场亲历者,包括赵国璋、郑竹书、叶树尧、李文彬等,都说听到飞机声,已经来不及了。李文彬跑出住房时,炸弹已经落地,他是连着跳进几个弹坑后,才跑进坑道里的。

家园 单机不行,机群呢?

何况志愿军当时防空火力并不强,战斗机部队没有夜战能力,b29也不一定非要飞万米左右。理想一点的投弹航路保持3-6千米之间都是可以的。从幸存者回忆来看,轰炸机编队很可能没有飞那么高。

这个袭击有两个可能。1是周边有谍报人员进行目标指示。

2的可能性更大。可能是那个地方各类人员多,活动多,电台信号比较密集,物资多一些,所以被用面积轰炸的方式袭击。从派过侦察机这点看,更像是以后勤目标为对象的袭击。

家园 从友人处辗转拜读过您关于改造旧军队的文章,很感慨。

谢谢您做的这些大好事。

通宝推荐也终于力竭了:

提示:

推荐超过限额!目前:24小时内 可推荐 [ 4 ] 个。

[返回]

家园 很简单的物理问题

轰炸机释放炸弹的地方是飞离目标前面几公里的地方。 而你听到飞机声音的时候,轰炸机飞机已经飞过你的头顶了。这时炸弹差不多就要着地了。没有空气阻力条件下,飞机飞过你的头顶的同时炸弹落地。有空气阻力炸弹会慢几秒。

点看全图

B29在一万米高空飞行时,你是听不到的。离机场两三公里的地方,飞机起降就基本上听不到了。你只能听到炸弹落地前四五秒的呼啸。不过这样的高度,基本上没有准头。 一般的轰炸高度在3000到5000之间。

外链出处

家园 高先生说的正是!

彭总说我们志愿军就是"气"多, 也是没办法的办法. 在当年那种条件下, 要没两口气, 没点儿英雄气概, 早趴下了.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