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二战苏军和美军战役进攻式样比较 -- 忘情

共:💬21 🌺55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家园 你这么比较数据未免过于简单粗暴了

斯大林格勒被围德军要求的是最低日供应量500吨物资,这已经是省的不能再省的底线了,只是勉强维持生存需要而已。所以这个数据不能简单的拿来跟美军装甲师正常情况下的需求对比,相信德国人在斯大林格勒的三十万人正常供应量绝对不会是区区300或者500吨。

简单的说,斯大林格勒德军显然基本放弃了对重装备的维护和更新,否则更换坦克炮塔和发动机要占用多少吨的供应量?一门88炮又要多少吨?而诺曼底的美军装甲师因为坦克性能无法和德军抗衡,坦克零部件甚至整车的需求量是很大的,曾经看到过一个“倒霉”的美军坦克营长在登陆当天就换了五辆坦克!这些都是包含在供应物资中的啊。

任何数据的比较都应该在相似的前提条件下,要和诺曼底的美军比,至少也得是库尔斯克战役期间进攻中的德军吧。

关键词(Tags): #抬杠抬到底
家园 多点突击渗透?看看对手都是些谁?

别说什么军事学了,博弈论的最基础案例还摆在那里呢。“多点突击渗透”,对有比较强空军的别被别人给反渗透就算不错了

家园 这也是他朝鲜吃亏的原因,如果当时志愿军面对的是苏军

或者德军。就没那么便宜的事情。那时候的空军受诸方面影响太多,而且还是要靠协同,空地协同作战当然威力无穷但是如果空军单打一恐怕起的作用就有限制。苏,德两军对空军的使用也十分重视。40年代以来现代战争的精髓就是协同,合成,系统对抗。这是因为武器种类的复杂性高效性决定的。

美军战斗力也是在客观规律的框架上评介。

家园 把作战和作战後的占领混为一谈

你这里说法奇怪。

美军什麽时候全力支持过国军了?

韩军什麽时候又追求最小伤亡而失败了?是上甘岭还是白马山?

越南战争是打游击战还是正规作战?

伊拉克和阿富汗现在是在谁手上?

美军在阿富汗陷入困境是追求最小伤亡的结果的话,那不知道苏军在阿富汗十年又灰头土脸的退出是不是大纵深作战理论的失败呢?

举例子要合理一点吧?

家园 关于苏军的炮兵

“苏军特别强调战役开始前对敌兵力侦查和炮火准备方案的制定。”——所以德军针对苏军炮兵的作战模式,往往在第一防御地带只放少量警戒兵力,主力则等待苏军发起冲击后再占领防御阵地,让苏军炮火准备的效果打了很大折扣。为此,在白俄罗斯战役中,苏军开始采取从侦察开始直接转入进攻——如果德军在第一防御地带只有少数兵力,前卫营就直接攻占,推进至德军主要防御地带;反之,则再对第一防御地带进行炮火准备。

家园 应该说各有所长

我个人的观点是英美对空中力量的理解和运用要强于苏德。在空军使用方面,相对来说苏联最差,德国比较好一点而英美得益于强大的工业后盾则是非常纯熟了。对比1944年隆梅尔和古德里安的分歧是十分有趣的事情。他们一个要面对盟国压倒性的空中优势而一个要面对苏联的装甲洪流,隆美尔的变化至少说明了一点。在盟国手里,空中力量是有决定性作用的力量。另一方面,苏德在地面装甲部队的使用方面就明显更加强一点。古德里安的思想也正是在那种第一流的装甲兵团在第一流的宽阔战场上经过反复锤炼后得到的。西线的阿登反击战,德军的总兵力技术兵器方面并没有优势,但是依靠恶劣天气以及战役突然性依然打得盟军措手不及。如果德国的战略资源有1940年的水平,并有足够的预备队那么重演1940年的灾难并不是完全不可能的。巴顿的那个90度转向在苏德战场上根本就是一个不足道的敌前机动而已。

相对而言, 苏德两军在战役战术水平上我觉得是难分伯仲的。用苏联在41年42年甚至是43年初失败的战例去证明德军的优势是不恰当的, 因为那时的苏军还远没有完善成熟起来。而同样的用44年45年苏军的胜利去证明德军次于苏军同样不妥。43年开始德军面临最严重的问题是其资源根本无法应付多条战线的巨大消耗。以决定性的转折点库尔斯克为例,德国失败的根本性原因就是没有战略上预备队。当中央集团军群和南方集团军群背后已经不没有强大的战略预备队了,而苏军的中央方面军和沃洛涅什方面军背后还有一个强大的草原方面军。当曼斯坦因在普罗霍洛夫卡附近出现突破曙光的时候正是从草原方面军调出的近卫第五坦克集团军顶了上来。如果德军手中还有一个类似哪怕是类似肯夫集群规模的预备队可以马上投入到这个决定性的地段去,库尔斯克的结局如何并不能断言。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在苏军不断投入预备队的情况下,单靠一线已经受到挫钝的装甲矛头已经不足以完成战役的任务了。

对于炮兵,苏军的重视程度远远超过英美和德国。炮兵是苏军赖以砸开对手坚固外壳的重锤。而德军则要轻视的多,对于德军来说如何达成战役突然性是压倒一切的,为达到这一点甚至可以不要炮火准备。在古德里安的回忆录中不止一次谈到这种对炮兵破坏突然性的评论。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