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读书笔记·左传】梳理1:姓氏 -- 青瓜

共:💬57 🌺166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上页 下页
家园 是,刚看了史记的周王世系

桓王是平王之孙,则王子狐是桓王的叔叔。

(好吧,俺承认,俺对史记有偏见,但现在发现没有他还真不行,好纠结啊。)

花。

家园 也在读,目前的感觉,氏是一种类似封号的东西,

与定期拆庙没有太大关系,是地位的表现,是要有庙的,即有祭祀权的,但可以传得很长,我记得的有韩、赵都传得很长。

家园 【读书笔记·左传】插花1:卫州吁之乱

在继续郑卫之间恩怨之前,先插一段卫国的州吁之乱。

话说,早在春秋时代之前三十年,刚刚即位五年的卫庄公迎娶了齐国的公主,齐国姓姜,所以这位嫁到卫国的齐国公主就被称作庄姜(题外话,网络时代,台湾有一位很可爱的作者写过很多很有趣的历史八卦,她的名字就叫庄姜)。春秋中对于庄姜身份的介绍,是齐国太子得臣的妹妹,之所以这么曲折,据分析,是因为得臣太子最终没有能继承王位就翘了,所以庄姜mm的公主身份是可以确定的,不但是公主,而且应是齐王的嫡女。其身份之贵重由此可知。

古代女人,历史对她的评价最关键是看她为历史贡献了什么后代没有,其次是有没有什么相夫教子的美德,而庄姜mm春秋就一句话:美而无子。那个时代没有儿子的国母日子是不会好过的,所以庄姜mm的当务之急,是为自己找一个儿子。而通常的做法,如果同学们看历史剧比较多都知道,就是将后宫中地位比较低的嫔妃之子收养过来当自己的儿子养。所以庄姜就选择了一位叫做戴妫的后宫女子所生的儿子收养,这个被收养的孩子名完,就是后来的卫桓公。

如果我们查一下媵这个字,就知道它其实指的就是陪嫁。而春秋时代有妹随姊媵,侄为姑媵的习俗,也就是一个女孩儿出嫁,她的妹妹或者侄女也要随之陪嫁。所以春秋中多见来自同一家族的女子同时出现在一个诸侯的后宫之中。戴妫就是这样一位媵,她是随着姐姐厉妫嫁到卫国来的,而妫氏姐俩来自陈国。

还记得之前所说陈国是卫国的跟班小弟吧。春秋之时齐鲁是两大诸侯,一个是姜太公的后代,一个是周公的后代,在春秋初期地位尊崇是无可比拟的,甚至连周王都要礼让三分。而陈国的地位则要逊色的多。陈国先祖据说是舜,舜当年带着娥皇女英姐俩住在妫水河畔(插一句,妫水河就在北京延庆,如今治理极好,夏天消暑的好去处),所以后代以妫为姓。到了武王伐纣成功分封诸侯之时,要寻找舜的后裔封侯,这时候就冒出来个妫满,于是被封在陈。由于舜至周已经是一千几百年的时间,这妫氏时隐时现,到武王时代冒出来的,是真是假已经无从考证,无非就是为了证明武王对先代贤王的尊重而已,因此陈国与显赫的齐国是无法比拟的。

说这么多为了说明戴妫在卫国后宫的地位。因为春秋第一八卦史笔史小迁说公子完他娘戴妫死后庄姜才收养的完,但这个说法与春秋的记载不符,春秋中只说庄姜把完当自己的儿子养,而没有提过戴妫已死,不知史小迁这一笔又是从哪里出来的。

戴妫的姐姐厉妫,厉妫生过一个儿子孝伯,但很早就死了。这里再说一下这姐俩的名字,无论厉妫的厉还是戴妫的戴都是谥号,根据谥法,杀戮无辜曰厉,典礼不愆(qian1 过错的意思)曰戴。这姐俩的故事也很引人yy啊。

说远了,扯回来。除了妫氏姐妹和庄姜外,卫庄公还另有宠爱的嬖妾,不过大概比戴妫的地位更低,因此名字不见于史书。但这位连名字都没有的嬖妾却给卫庄公生了一个儿子,州吁。对于州吁,左传是这样形容的:有宠而好兵。简简单单五个字,已经把一个持宠而娇飞扬跋扈的公子哥形象给刻画出来了。

我们可以想象出身高贵的庄姜对这个地位卑贱但赢得庄公宠幸且肚子无比争气的嬖妾以及她的儿子怀有怎么样的愤恨,尤其是,卫庄公对州吁这个小孩到处打架惹事儿也只是一味纵容,相比之下王后过继来的儿子完就要黯淡的多了。因此庄姜讨厌州吁简直是顺理成章的。而这其中,卫庄公对州吁的放纵大概起了很大的负面作用。因为卫国大夫石碏(que4)是这样规劝卫庄公的:你爱孩子要教之以方,不能骄奢淫逸什么坏毛病都有,这肯定是您宠禄太过了。这世界上嘛事儿都得有个规矩,不能这么无法无天,不然迟早出乱子。郑庄公当然听不进去。但石碏更无奈的是,他儿子厚却是州吁的狐朋狗党,石碏老先生劝郑庄公是一套一套的,到自己儿子身上一样无可奈何。卫庄公去世,卫桓公即位后,石碏告老退休。

简直就是郑庄公跟共叔段的翻版,卫桓公即位后,州吁也觊觎王位,不服兄长,但不同是州吁比段更敢下狠手,或者说卫桓公没有郑庄公的能耐,总之卫桓公十六年春天,州吁弑卫桓公自立为王。于是有了上一篇中所说的,身为弑君者的州吁为了赢得诸侯对他执政的支持,怂恿宋国出头当坏蛋,一起去攻打郑国。也有了鲁隐公和众仲那番讨论:以德和民,不闻以乱。

州吁同学以乱自然不能和民,他始终得不到国内的支持,这个时侯州吁的左膀右臂石厚同学想起了老爹退休已经十几年的石碏老先生。也算是病急乱投医吧,厚居然能想到向石碏老先生问计,这俩乱臣贼子真不知道说他们单纯好,还是说他们愚蠢好。也许厚同学琢磨老爹到底是老爹,现在桓公死都死了,这父子的情分不能不要吧。

石碏老先生却是个狠角色。他这么指点儿子的:州吁这兔崽子弑君犯上当然国人不会支持他,但是如果取得周王的认可,大夫们也就没什么可说的了。厚赶紧问:怎么才能取得周王认可呢?石碏眼中闪着腹黑的光芒,告诉厚说,陈国是周王跟前的新晋红人,咱们卫国跟陈国关系不错,去见陈侯,让他引荐不就得了吗。

单纯少年石厚和单纯少年州吁听信了石碏的指点,真的去陈国见陈侯。而就在他们抵达陈国国都的同时,石碏的信使已经先见期到了陈侯。这信使是这么说的:俺们卫国最近出了俩乱臣逆子,弑君犯上,杀了俺们的桓公,麻烦陈侯您看在两家的关系上,把这俩人逮了替俺们桓公报仇。

别忘了,卫桓公的生母戴妫可是陈国人,陈国跟着州吁打仗那是一回事儿,既然卫国发话了,这个仇他们也不会不报。所以州吁和厚一到陈国,就被陈侯绑起来了。当然如果陈侯手起刀落结果了州吁,那就是干涉别国内政了,这种得罪人的事儿聪明人是不做的,他请卫国自己派人来解决。石碏不愧是老成谋国之人,也不说引渡什么的,直接派右宰丑到陈国去将州吁就地正法了。至于石厚,则有石碏派自己的家宰去陈国以家法处置,还是一个杀字。

杀了自己的儿子,想来石碏也是十分无奈痛心的,左传赞石碏是纯臣,大义灭亲这四个字就是送给他的。只不过这个称赞的代价似乎大了些。

石碏平定州吁之乱后,派人到邢国迎回了公子晋。史记中说公子晋是桓公完的弟弟,不过这又是一个孤证,没有别的文献可以支持。

鲁隐公五年夏四月,在被州吁杀死一年多之后,卫桓公终于入土为安,州吁之乱平定。

家园 姓氏的来源多种多样,封地,感恩,都能出来姓
家园 【读书笔记·左传】插花2:发生在鱼台的故事

读左传的一大后果就是对山东的各处地名异常敏感,比如说最近很红的一个新闻,是说一个大街上卖包子妇女给自己上社保的时候偶然发现自己这个前医科毕业生之所以沦落到卖包子,居然是因为十几年前毕业的时候被人冒了她的名,顶了她的工作,并由此偷了她的人生。这件事情发生在山东鱼台。

山东鱼台,春秋时叫棠,关于这个名字的事件是左传里我一直没有弄明白的一件事儿。

春秋载,鲁隐公5年春,隐公“矢鱼于棠”。左传进一步解释:公将如棠观鱼。”根据杨伯峻先生的注释,矢鱼即以箭射鱼;观渔则是观看打渔。不管自己动手没有,大致的意思差不多,就是说隐公大人对棠地渔业生产十分感兴趣,要亲自前往视察一道。本来这也没什么问题,但这么件事儿被惜墨如金的春秋专门提出来就很值得深究了。所以左传中专门用了相当篇幅来详细叙述这件事情被记载的原因:

话说隐公要去观渔,大夫臧僖伯坚决不同意,并且长篇大论说了一大堆道理来反对(这篇大道理也很有名,有兴趣的同学请自己搜索《臧僖伯谏观鱼》看原文)。这段话的内容大致有三层:1,作为国君,您该关心点儿上档次的事儿。一介国君不上档次会乱政。2,咱农业立国,三农问题是国家大计,农忙时节你国君就不该出去玩去。3,国君一动那就是兴师动众,你不能随随便便就出门。而且你国君该过问的是能在祭祀上当做重器的事物,那些不能再祭祀上使用的平凡事物你就不该去琢磨它。

老实说,这段话俺看了八遍,只得出一个结论,臧老先生的意思只有一个:观鱼这种低级趣味的活动你当国君的就不该去做。

隐公的反应很好玩:谁说老子低级趣味去了,“吾将略地焉。”俺是要调研去。

臧僖伯是孝公的儿子隐公的叔叔,老先生被隐公一句话噎得上不来气,一生气顶回来:“要去你自己去,老子身体不好,不奉陪鸟。”

事情的经过就是这么简单,至于隐公观鱼观出什么新鲜来,无论春秋还是左传都没有记录,所以重点其实就在隐公要观渔这件事情本身。本来,左传就是为春秋左的解释,所以臧僖伯的这段话就是春秋记录这件事情的原因,而且在后面左传还有一句话:(春秋之所以记载这件事情,是因为)非礼也,且言远地也。

这两日的新闻说德国交通部长开着公车出去度假,结果把公车给丢了,引起德国民众大为不满。鲁隐公虽然没有把自己的座驾给弄丢了,但这事儿还是引起鲁国一片非议,上至卿大夫,下至史官文吏,都有非议。那么,为什么鲁隐公一定要做这件事情呢?

这件事情让我感到疑惑的是臧僖伯和史官的态度似乎有点小题大做。春秋之时弑君犯上杀人放火的事儿多了去了,也不过一两句话就解决了,就算鲁隐公贪玩好享受这也未免太郑重其事了。而且鲁隐公并非一个任意妄为的人。须知他是替他弟弟桓公摄政,他对自己的身份非常明白,行事始终谨遵礼法,不越雷池半步。比如该国君出席的场合,他自认不是国君便绝不出席。比如他对仲子姑娘的厚葬和对自己母亲声子去世的低调,以及他在位十一年过程中应对周边几个国家争端时所表现出来的明智谨慎,凡此种种很难相信这个人会无缘无故不顾反对地跑去看打渔。

所以还是老规矩,时间地点横向看看这个如棠观鱼的前后左右都有些什么事件发生。

首先,关于略地一说。左传中记载了这么一件事儿:隐公元年夏四月,费伯帅师城郎。也就是说费伯这位同学带着自己手下兵将在郎这个地方修城墙,其实说白了就是私自把朗占了。根据杨伯峻先生的注释,费伯的封邑在今鱼台县旧治西南,郎这个地方则在鱼台县旧治东北十里。我前面说了,棠就在今天的鱼台县,鱼台县新治西南就有观鱼亭。查了一下地图,鱼台县旧治王庙镇在新治西南十公里左右的地方,则费伯筑城的郎和这个观鱼亭实际上是非常接近的。所谓略地,去郎考察是必不可少的。

关于费伯城郎,左传中还有一句话,“不书,非公命也。”原来费伯同学在未经隐公许可的情况下擅自在郎修城躲猫猫,那么隐公去那儿打个酱油啥的也不是没有道理。

看隐公时代,有个很强烈的感觉,就是隐公不好做啊。从元年开始,到他死,随处可见的是例如费伯不得公命就自己做主盖城的,还有公子翚公子豫这样不顾老板反对,自己一高兴就带着小弟出去打仗的,究其原因,恐怕还是和隐公本非正主乃为摄政有关。所谓政令不出XXX,地方和中央的矛盾历代皆同。

回过头再来看看,所谓公子翚,公子豫,从名字都看得出来是某一代鲁王的儿子,费伯则是鲁懿公的儿子隐公的表叔,加上前面大唱反调的臧僖伯(又名公子驱)是隐公的亲叔父,不难看出当时鲁国贵族集团对于隐公的执政实际上是非常不配合的。

除此之外,再来看看别的因素。

根据杨伯峻先生的说法,棠在鲁国和宋国的边境地区。这就有必要复习一下隐公和宋国的关系了。以前说过的,隐公的母亲是宋国人,桓公的母亲仲子也是宋国人,隐公老爸惠公的元妃孟子还是宋国人,照理说宋国和鲁国的关系应该非常好才对,但是不,在左传的隐公元年就说到,由于惠公死时鲁宋两国正在交兵,所以惠公当时都没有好好安葬,直到隐公即位后,在元年九月(春秋中即位第二年为元年)与宋国讲和后,于同一年十月才重新安葬了惠公。

由此亦可见隐公即位之时,鲁国实际上算得上是内忧外患了。(跟人家打仗打得连国王都没办法好好安葬,狼狈可知)。

回到隐公五年,这一年还有两件大事,就是仲子廟建成。仲子是宋武公的爱女,是惠公的夫人,是桓公的母亲,还和隐公本人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因此仲子廟成的考宫是一件牵涉到两国的大事。尤其,在鲁宋两国刚刚和解五年的时候。那么隐公到棠去看鱼和宋国有没有关系呢,书上没说,俺不知道。但就在隐公郑重其事在考仲子宫时破例用大礼的同时,邾国和郑国联合攻打宋国,宋国派使节来向鲁国求援。

这也是很好玩的一件事情。隐公的情报得知邾国和郑国的大军已经打进了宋国国都的城郭,宋国来求援的使节却还撒谎说两国联军没有进城,隐公怒,说你求援也得有点诚意是不?既然骗俺,俺就不帮你了。这件事情的疑点也甚多,当时有没有电报,宋国国都发生的事情传到鲁国的国都怎么得有些日子,两边的消息有出入本不是什么奇怪的,居然成为隐公不救宋国的一个理由,尤其这件事情和仲子宫的大礼联系起来,就更加扑朔迷离了。别问俺,俺也不明白。

最后说一下,关于隐公如棠观鱼,左传还有一个非议,是说棠地远,不该去。可是俺查了一下地图,鲁国国都曲阜和棠所属的鱼台县都是济宁市下的行政区划,曲阜到鱼台县的直线距离六十公里,中间隔着微山湖,绕道济宁,全程不过一百三四十公里,即使在古代交通不便国君出行又拖家带口不方便,也决不能用远来形容。遍观春秋,去得比这远的多了去了。

家园 微山湖在明朝万历年间黄河决口夺淮后才形成
家园 微山湖形成于4亿年前

现在的微山湖形成于万历年间。但万历之前,鲁西大地就已有微山湖了。只是大小、位置有所不同。

家园 哇塞,那一定是海底湖啊

一万八千年前的海岸线在哪儿呢?4亿年前,哈哈

家园 没说清楚

应该是4亿年前,华北整体下降为浅海和湖沼。之后由于地壳运动,沧海桑田,其低洼地区就形成湖泊,也就是原始的微山湖。

家园 这是我的疏忽了

问题比较复杂,一个一个说。

首先,我只大致看了下地图,将那一片水域就统称做微山湖,实际上,现在在济宁以南,鱼台以东这一片西北东南走向的狭长水域是由三个湖泊组成的,从北到南,分别是南阳湖,昭阳湖,微山湖。我贴中所指的,位于济宁和鱼台之间的,应该是南阳湖,而非微山湖。

然后再看看南阳湖的历史。根据张修桂先生所著《中国历史地貌与古地图研究》,南阳湖形成于明朝成化年间,是由于开永通河要将今济宁西北南旺西湖的水向西南一直引到了鱼台东北的南阳闸,并且在这里积水形成南阳湖。

第三,还是张修桂先生的书中提到的,在早全新世(百度百科解释:地质时代的最新阶段,第四纪二分的第二个世,开始于12000~10000年前持续至今。)黄河冲积扇迅速向东北,东,东南三个方向推进,前缘达到东明宁陵一线,在这条线的东边形成了大大小小星罗棋布的各种自然湖泊,其中最著名就是大野(巨野)泽,菏泽,雷夏(雷)泽等等。由于这一代湖泊密布,水源充沛,且长期受河流泛滥所带来的泥沙填充,在先秦时期这一地区(其中也包括了我们所讨论的这一地区)形成了大片平浅的湖泊和沼泽。加之其后黄河数次改道,运河的开通,这一代的地貌在隋唐之后产生了很大变化。但是前秦时这一带的湖沼繁多是一定的。

第四,我在贴中讨论的,实际上是从曲阜到鱼台的距离,以微山湖作为参考不科学,但实际上两地的直线距离并不会变。也不会对我认为两地距离算不得远的结论产生影响。

第五,微山湖中有一个微山,据说是宋国微子的葬身之地,如此算来,微山湖已经是宋国地界,那么鱼台在鲁宋两国边界的位置也是可以证明的了。

家园 送花
家园 有几个问题值得商榷。春秋战国时并无“公主”的说法,

周天子的女儿一般被称为“王姬”。“公主”或者“翁主”的说法到汉代才出现。第二,陈国是大禹的后代,妫姓夏氏。夏亡之后,商朝封禹的后裔于陈,这和后来的宋国是一个原理。

家园 梁山泊?~反正那地儿湖多
家园 花认真的回贴

最近业余翻翻史记五帝本纪,略略留心于黄淮平原形成的书,于是起个小哄。

微山湖即南四湖是后起的地名,不见于史记、汉书。《汉书·地理志·山阳郡》只载大野泽(即钜野泽),此在鱼台西北百余里。

水经注·济水记载,“城有台,高二丈许,其下临水,昔鲁侯观鱼于棠,谓此也。”这说的就是鱼台,当时叫武棠亭,唐代改名叫鱼台,其下所临为菏水。水经注只记载“菏水又东,与钜野黄水合,菏济别名也。黄水上承钜泽诸陂。泽有濛淀,育陂,黄湖。水东流谓之黄水。”。水经注只记巨野泽(即大野泽),既无微山湖,也无鱼台东面有大泽的记载。

《史记·河渠书》“今天子元光之中,而河決於瓠子,東南注鉅野,通於淮、泗。”黄河在濮阳境内决口,向西南入钜野泽,然后夺泗向南入淮入海。查谭其骧《历史地图·秦汉册》,泗河这段河道就在后来的东四湖位置上。那时候还是没有这几个湖。二十三年后,汉武帝把口子堵住了,于是微山湖的形成还要等成化年的下一次大决口了。不过,钜野泽也由此开始逐步缩小,梁山泊就是其遗迹之一。

所以,估计那时候微山湖等并不存在,道理也很简单,黄河主河道当时在西北,还没有改道经过此地。

家园 花谢意见

这个笔记是我发在自己博客上用来科普的,所以用公主这样的称呼是为了方便以及能够点明身份。其实写的时候自己也觉得怪怪的,但是考虑到我博客里mm比较多,所以还是咬牙用了,汗……

陈国的问题,我是参考的史记陈世家里的记载,

陈胡公满者,虞帝舜之后也。昔舜为庶人时,尧妻之二女,居于妫汭,其后因为氏姓,姓妫氏。舜已崩,传禹天下,而舜子商均为封国。夏后之时,或失或续。至于周武王克殷纣,乃复求舜后,得妫满

(好吧,虽然我对史记腹诽很深,可是还是用了人家的东西,自打嘴巴),多谢指出阙误的地方。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上页 下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