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1. 现在一线城市的房地产已经是死局 -- SkyWalkerJ

共:💬102 🌺442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家园 一语道破天机.

因为价格规律的作用已经失去了,只有继续上涨的恐慌预期才能促使人们出手,也就是说房子已经离开了一般商品的供需曲线,变成了类似证券的金融产品。这样的后果是什么呢?后果就是只能涨不能跌,越涨价越有人彻夜排号,越跌越无人问津(股票的追涨杀跌效应)

近期全国商品房价格又在创出新高,买不买呢?看着陡峭的上涨曲线,再算计下缩水的荷包,估计很多观望的人士已经无法按捺住了。

今天沪深地产股也开始启动,难道新一轮房地产热潮又将到来...?

家园 事实计算一下, 6K月薪就不要想什么上海买房

首先你必须吃喝还要交房租水电公交手机, 收入一半就没有了。

其次银行几十年按揭下来, 你付的利息至少还要一倍。

换而言之, 你需要80年, 这是不现实的。

月薪1万+非常节省+家人亲友帮助首付, 勉强可以在上海供房。 月薪2万, 有可能自己独立供房。

家园 能否细说是什么样的走向?

感觉如果对第一套房子或者人均多少平米以下的不征物业税,应该还好

现在的问题是政府根本不希望房价跌,所以即使出了物业税,也是推高房价或者租金用的

家园 DDMD

DDMD

家园 DDMD
家园 DDMD
家园 不完全是渗透的问题。毕竟土地这一块在地方财政上占

了很大一部分。

家园 哪来的那么多钱呢?

工薪族早已经放弃了追逐,谁来推高房价?莫非现在这一波是企业和事业单位搞的

家园 我不认为这个是死局

1.北京的刚需很大。这个需求不是北京本身的,而是全国性的。除去北京近2kw的实际人口,很多子女在北京上学的高官富商也顺带买一两套房子,更不用说轰轰烈烈的温州山西炒房团了。

2.北京的剩余土地并不多。lz拿北京和香港比,以北京剩余土地多来说明北京资源丰富。但由于地域和政策限制,北京不可能建成香港的密度,也就是一半的密度,或者更低。同时大陆的户型通常比香港要高。再综合上一条,基本上供需关系和香港差不多。

3.房子属于金融问题,那可以用金融方法解决。我最担心的就是认为通货膨胀,造成实际购买力下降,做出纸面上的上涨。不过我不是金融专业的,这一条纯属瞎猜。

家园 这个简单

现在有个好玩的东西叫google map,放到相同比例的卫星地图浏览一下香港、北京和上海,感性地就可以看出一些区别来。

另外我说死局说的不是房价如何如何,而是目前房地产行业发展的路数很不对头。价格的走势市场说了算,我自认为是没这个本事去预测市场的,下面这个帖子算是个补充说明:

你误会了,我以前有个帖子说的“死局”

家园 嗯,明白你的意思了

总体来说,是城市规划与经济发展两个方面。

google earth上的那个问题有几个解释,一方面北京抗震要求高导致高层建筑成本高,同时北京是古城,建筑不应该盖高了(同时还要保证中南海的私密性),另外超高层建筑规范更为严格,所以北京普遍建筑高度不如上海。另一方面就是规划的问题了。的确规委在这方面有很大责任。综合起来北京的建筑容积率没办法做到香港那样。就这么低的容积率还是挤占了不少绿地的结果。

再说北京的土地资源。其实北京适宜盖中高层建筑的地方不多。由于本身处于地震带上,周边山区的地质条件很复杂,不太适宜盖高楼。曾经我在凤凰岭施工的时候,地下三米深的范围内一连打出了两个空洞,再往深山中就更不知道了。而平地上目前基本上只能向北向东还有较大空间了。城市中本身已经发展得够大了,再往后也不能再摊大饼了。北京作为一个城市而言,不适宜更大,周边地质也确实不适宜做大。目前政府的概念是“大北京地区”,及京津唐及周边河北二三线城市组合成的城市群,有些类似东京。

再说房地产。我总觉得目前地产的现状是迈向发达国家不可避免的一步,是不可避免的副作用。作为劳动密集社会的原始积累,房地产无疑在多方面带来双赢。这些方面可以说一线城市先走了一步,走得比较快而已。我相信在北京铺满了房子的时候,全国的财力肯定可以支持北京的经济以另一种同国外相近的模式继续走下去,正如目前全国在支持北京的地产市场一样。上海的情况比北京更靠前,整个辖区内已经没多少可以盖房子的地方了(其实少量还是有的,三年内我可能还会在上海参与一个地产项目)。因此对一线城市不用担心。对于全国其他二三线城市,从我做过地产项目的十几个城市来看,无一不是在重复北京当初地产膨胀的路子,而且从规模上看,至少二十年之内不用担心剩余土地资源的问题。

在我上学的时候看过一个上海全市的模型,就像长满杂草的林地一般,当时我就感觉上海已经没有开发量了,经济要完了。事实证明他还是很有活力的。所以我认为地产市场不是一个自身循环的市场,而是一个具有不同阶段的带有区域性的多级市场。最终可能大家都会走到类似现状西方的萧条境地,但这也是房地产正常健康发展的一方面。

家园 现在人们买房子早就不是什么刚性需求占主导

而是一种投资 一种避险

这个房子涨的越多越快 人们就会感觉 买啥都不如买房子合适啊

过去吴敬琏有个论断 就是说 股市 楼市的上涨不是因为市场条件的好转而是因为市场的恶化 大家的资金找不到更好的渠道 只能走向股市楼市

依我看 要是真的有了通货膨胀 弄不好会来一次新的抢购风

那时候 房子说不定会涨的更高

家园 正好请教一下数据

北京的已建成住宅面积是香港的几倍?2006年建设部的数据是这样的:

建设部公布《2005年城镇房屋概况统计公报》显示,2005年我国城镇住房建设继续较快发展,人均住宅建筑面积升至26.11平方米。其中东部地区为 28平方米、中部地区为23.9平方米、西部地区为25.24平方米。城镇人均住宅建筑面积排名前三的省市分别为浙江(34.80平方米)、上海(33.07平方米)、北京(32.86平方米)。

后来北京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发布了一个《关于2005年北京市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有关情况的说明》,指出人口数据应该使用城镇建成区的常住人口,为1115万人,而建设部使用的人口是全市非农业户籍人口数880.2万人,修正后人均建筑面积是25.9平方米。

香港是多少呢?普遍引用的数据是8平米左右,不过我怀疑这个数字只算了商品住宅,香港的住宅有小一半是不能交易的公屋。

其实我说看google map,是说看一下香港可以盖房子的平地有多小,跟北京上海那不是一个数量级的。北京六环路围起来的地方就相当于两个香港的总面积,而且平地居多。还有像其它地域逼仄的城市比如韩国首尔,去过才知道什么叫人无立锥之地。没办法,依山傍水,确实是没地。

中日韩美欧,我去过的城市里头,感觉北京和洛杉矶(美国第二大城市和西海岸经济中心)那一带的地形是比较接近的,所以洛杉矶就是个分散型的都市,主流中产阶级居住区往往离downtown有20-40英里,由于路修的好,通勤都很方便。我感觉那是我们比较理想的发展方向。

总体上我觉得说北京没地盖房子,或者说房子不够住,是站不住脚的。

家园 国企这个是盗窃国家财产呢

正常渠道没法套出来的银行资金,通过土地拍卖市场,就可以随便往外搬了。然后地方政府和央企巨鳄坐地分赃。

其实这个说白了,就是变相以银行资金补贴地方财政而已。

家园 请教一个技术性问题

我感觉向南,特别是西南去涿州方向是一马平川的呀。只要不去十渡方向

东南有什么山吗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