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驳“国共两党抗战成绩的比较” -- 黑翼炽天使

共:💬18 🌺111 🌵6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家园 更新一点关于雷州独立旅团的资料

3、“潮汕支队”仅见于[1、2、9、13]。“支队”是日本陆军具有临时性的特殊编制,为执行特定作战任务而组建,任务结束后归建。日本资料[6]载“八一五”时仅有的“支队”番号是第31军属下“南洋第1、2、4支队”(“南洋第3支队”已另编组成第31军属下独立混成第52旅团)。另有第10方面军第32军属下“大东岛支队”,但是它列在“第11船舶团”之后可能不是作战部队。[5]之“终战时陆军将官军职配置表”仅有的支队长职务是南洋第2支队长原田义和中将。在珍珠港作战前夕曾有直属大本营的“南海支队”,支队长堀井富太郎少将,以后在西南太平洋岛屿作战,前述“南洋第1、2、4支队”可能是其后续演变;又如“重藤支队”由台湾守备旅团组编参加淞沪会战,这是由大本营在不同隶属部队间的调动,战役结束后返回台湾;还有大量在一个军内组编的支队,如1941年9月第2次长沙会战第11军组编了早渊、荒木、江藤、平野四个支队,而1942年5月浙赣会战第11军又另组编了竹原、今井、平野、井手四个支队(参见[4])。显然,一个支队若是在中国派遣军内或某方面军内、某军内抽调部队编组,因战争结束尚未归建,则没有必要统计在投降单位内。

  资料[10](1卷2分册第9页)记述1945年初日军大本营为防美军在华南登陆,从本土、朝鲜抽调人员组成“波潮”“波香”“波雷”部队派往潮汕、香港及雷州半岛,例如驻防潮汕地区的独立混成第19旅团预定在得到这批人员补充后升格为师团。3月初,到达潮汕地区的部队在尚未正式入列时曾称“波潮独立步兵第某大队”受独立混成第19旅团指挥,“潮汕支队”的说法应当源于此。由于输送困难原本用于雷州半岛的部分“波雷独立步兵大队”滞留潮汕地区亦受独立混成第19旅团领导(参见[10]1卷2册第16-18页)。冲绳战役后,华南不再是防御美军的重要方向,以独立混成第19旅团为基干组建的第130师团也调离潮汕,这些“波潮独立步兵大队”理应进入第130师团的正式序列,但也可能将“波雷独立步兵大队”除外。总之,“潮汕支队”只能算作第23军某部例如在潮汕地区投降的第104师团的一支派出部队,或调离潮汕地区的第130师团的留守部队。报道[13]的原话是“第7战区…日军投降部队为第104师团,潮汕支队及第130师团之炮兵一大队与步兵两大队半”(注:潮汕地区投降日军总人数仅4800余人,见[29]),而“波潮独立步兵大队”与部分“波雷独立步兵大队”恰好是第130师团前身独立混成第19旅团的下属,“潮汕支队”完全可能是其别称或旧称。日本资料[10]直至日军投降期间未见“潮汕支队”字样。

  4、“雷州支队”见于中国资料[2]第502、507-514页、[9]第272页,但不见于同时期的报道[13]。首先,1945年初组建的“波雷”部队显然没有到位而转用它处,除前述滞留潮汕地区的部分外,其主力“波雷独立步兵第1、2、3、5大队”于3月15日编成“谷支队”在大亚湾北岸驻防(参见[10]1卷2册第15页),以后正式入列什么部队待考。资料[10](2卷2册)关于雷州半岛的投降称“在雷州半岛方面,我雷州支队长9月21日晋见中方主持受降的邓龙光将军”;[11]4卷第377页“中国方面部队终战时态势要图”列有“雷州支队”。报道[13]称“独立混成第22旅团一大队,独立混成第23旅团一大队集中雷州半岛”,注意到独立混成第22旅团非第23军所属,“八一五”前在广西作战并驻防,“八一五”后随第11军收缩到湖北武穴,[13]所列的部队应当就是[2、9、10]所称“雷州支队”。因此“雷州支队”是由第23军或第11军所辖部队临时编组而成,至“八一五”时尚未归建,不必作为一个投降单位统计。

家园 国民政府与反政府武装比抵御外侵的功绩,

堕落到这种地步的政府不亡还有天理吗?

家园 点错了

本来给你回复,点了送花,好晕!

我很尊重国军的牺牲,但我还是看不起国军的战斗力。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