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坚持淮南 --- 记解放战争初期的淮南战场 -- 洪枫

共:💬135 🌺327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家园 关于国军军队编制方面的知识不太清楚

网上搜到的一点资料:

 

1946年3月,74军改编为整编74师,全师3万余人,全副美械装备,师长张灵甫兼任南京警备司令,下辖整编51旅(陈传钧)、57旅(陈嘘云)、58旅(卢醒)。驻扎在南京孝陵卫,拱卫首都,被誉为天下第一师。

按照33制的原则,74师应该辖9个团,每个团平均有3000余人,相当于正常部队旅一级的标准。一个师相当于正常一个军,难怪在内战早期会如此嚣张。

家园 刚整编时,每个整编师是3旅6团

但在解放战争中,国军发现每个旅2个团不利于作战部署,于是在47年又恢复了每个师(旅)都下辖3个团,这个时候整编师和军就没有任何区别了。然后所有的整编师又都改称军了。

74师被歼灭时,还是3旅6团制。他们刚刚在后方新组建了3个团,准备恢复成3旅9团制,但还没有运到前线74师就被歼灭了。在这3个团的基础上,国军又重组了74军,而且还保持了相当高的战斗力。后来在淮海战役中又被全歼了。

家园 不对吧!

抗战时期,国军正规军没有旅这一级的编制。

十八路集团军是国军正规军吧?三师俩旅制。黄桥被歼的号称“梅兰芳旅”的独立6旅,不都是抗战时,国军的正规编制嘛

家园 没有,提都没有提

国军方面这段的作战重点北在胶济线南在一绥区的作战,两次涟水之战更像是辅助策应性质,而且国方写战史的似乎并不清楚华野曾经集中全力想在涟水消灭74师。

家园 领教了

“……换言之,淮南的土改只是开始于个别地区就停止了,所以淮南地区的土改是微不足道的,或者说,“淮南地区” 概念上的土改是不存在的。”

----------------------

原来如此

家园 嗯,查了一些资料发现这个结论有问题

李宗仁北伐时的第七军就是有旅编制的,另外抗战时期的三个八路军师下一级也是旅而不是团。当时的旅下属编制是两个团,第七军为九旅十八团。严格意义上说,旅级编制是39年才废除。

国民政府所辖军队,从民国14年(1925年)称国民革命军以后,至民国38年(1949年)一直未变,但具体编制却不断有所调整。陆军是国民革命军的主体,初建时编为8个军,分别称第1至第8军,编制系列为军、师、旅、团、营、连、排、班。以军为指挥单位,一般每军辖3师(或增加1个教导师),每师下辖 3个团、9营、27个步兵连。每连有士兵99名和勤务兵9名,共108名。此外,每个师、团还编配有各种技术营、连或兵种小分队,实际上每个师共有 5500人左右。当时,在8个军中推行党军体制,在军以下连以上建立党代表,总司令部、军、师设立政治部,许多共产党员和国民党左派分子在其中任职。民国 16年(1927年)4月,武汉国民政府将国民革命军改组为第一、第二、第三集团军,分别任命蒋介石、冯玉祥、阎锡山为总司令。6月又任命唐生智为第四集团军总司令。民国17年(1928年)1月,蒋介石重组国民革命军,仍沿用四个集团军之制,自己以北伐军总司令兼任第1集团军总司令,冯玉祥、阎锡山分任第2、第3集团军总司令。5月编成第4集团军,以李宗仁为总司令。各集团军编制不完全一致。第1集团军下设军团、军,共4个军团13个军;第二集团军下设方面军、军,共9个方面军17个军;第三集团军下设左、右两路,路辖军,共10个军;第四集团军设前敌总指挥部,辖16个军和3个独立师。民国17年 (1928年)2月,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决定对全国军队进行编遣,规定全国陆军额定为60个师,并重定编制,即平时以师作为战略单位,军只作为战时指挥机构,按师、旅、团进行编制。师有甲、乙、丙之分,甲种师辖3旅,旅辖3团;乙种师辖3旅,旅辖2团;丙种师辖2旅,旅辖2团。师、旅、团按序予以番号。民国19年(1930年)蒋、阎、冯大战后,陆军编制不断有所调整。有时又以军为战略单位,军辖2至3师。至抗日战争前,军的番号已达70余,师的番号近 200。民国28年(1939年)春又废除“旅”一级编制,由师直辖3个步兵团,一个野战补充团,师司令部增设少将步兵指挥官1名,以后又在后方成立补训处,撤销师内野战补充团,成为一师三团的“三角制”。此制沿用至抗日战争结束。抗战胜利后,军队编制随整个军事机构全面改组而相应改变,军改为整编师,师缩编为旅,旅辖2团。师辖2旅或3旅。师编制人数约1·4万。但仅过两年,又恢复军、师两级制,即将旅恢复为师,整编师恢复为军,每军辖2至3师,师辖3 团,以下营、连、排亦按三三制编组。每军编制人数约3·5万。

详尽一点的可以参考: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6bb93120100bxni.html

家园 说的不够准确,抗战后期国军是没有旅编制的

抗战初期,编制很混乱,有师-旅-团编制。从40年开始,国军正规军改编成军-师-团的三三编制。抗战结束的时候,国军已经全部是这种编制了。

家园 其实39年的那次整编,旅作为单位还是存在的

只是把国军原有的师-旅-团关系变成了师(旅)-团的关系。旅的编制还是有的,只是作为一个特别单独的战术单位,和师平级,直接挂靠在某个军下面。如独立6旅,当时是归属89军的。有点像现在的共军,也有旅的单位,也是和师基本平级,如炮兵旅,陆战旅一样。

只有18集团军没有改,大概这和老8是“拖油瓶”来的有关。但大家注意到的就是,所有的集团军下属单位都是军,只是老8下属的是师,可也只有老8的三个师下属单位为旅,也就是说老8的师和其他集团军的军是平级的,旅和其他集团军的师是平级的。

18集团军- 师 - 旅 -团

X集团军 - 军 - 师(旅)-团

家园 嗯,八路军有自己特有的编制方法

马甲骑兵系列里面就有新七旅和新四旅,都是平行于主力部队的。

家园 原来是有一些独立旅,但是到抗战结束的时候已经没有了

主要是因为抗战的大量伤亡,国军逐渐取消了旅这一级编制,到抗战结束的时候,各独立旅或者被撤编补入其他部队或者被改编为师然后编入军。国军正规军在抗战结束的时候是120个军,340个师(有的非嫡系军只有两个师)。但是各师团缺编严重,一个师满编应该在9000人以上,但普遍只有5000-6000人。于是抗战结束后,国军试图把一个三团的师按其实际人数编为一个二团的旅,相应的军变成整编师。

在河里这个帖子里,详细讲了国军是如何从军改为整编师的。http://www.ccthere.com/article/1041334

至于18集,从40年开始,国民政府连军费都不发了,所以算不上国军正规军,不在我们讨论的范围里。

家园 特种旅还是有的

如,骑兵旅,海军陆战旅。

家园 淮南和苏中比起来,确实打的不好

相应的兵力对比,在淮南,我军是 8个团1.9万人对敌军8个团3万人;苏中,我军是19个团(8月中旬增加了3个团的淮南撤退的部队)对敌军45个团12万人。应该说苏中敌我比例更悬殊。战役的结果是,在淮南我军伤亡6千人对应敌军伤亡2千人而且丢失了全部的淮南根据地;在苏北我军以伤亡1.6万人的代价歼敌6个旅5个交警大队5万多人,占敌人总兵力的2/5。

关键是淮南军区没有集中足够优势的兵力打歼灭战,而在苏中战役中我军以十几个团作为机动力量,从而能集中5:1的优势兵力包围歼灭独立的敌人,因此战无不胜,士气甚高;缴获甚多,装备优良。

淮南根据地的迅速丢失影响很大,使得整编74师和第7军可以在九月上旬全部投入淮北战场,从而导致了淮阴的失守。这使得华中野战军不得不放弃苏中根据地,北上苏北。同时留下了一个旅另一个团的部队在苏中根据地坚持,后来编为华东野战军11纵兼苏中军区。

家园 骑兵旅应该是由骑兵师改编的,是和军改为整编师同时改的

陆战旅不清楚。

家园 1945年国民党军各旅的编成

好久不碰这些东西,还要查了一下手头资料。

下面我列一下1945年国民党军各旅的编成(当年裁撤及缺编的不计在内)按照番号,隶属,派系来排

步兵196旅,2战区,晋阎军部队

独立2旅,滇黔绥靖公署,云南龙云之滇军部队

独立9旅,12集团军,粤军部队

独立20旅,12集团军, 粤军部队

独立33旅,3战区突击第2纵队,中央军

新编11旅,晋陕绥边区总司令部,中央军半嫡系之陕军部队

暂编11旅,32集团军,中央军

骑1旅,11军,西北宁马回军马鸿逵集团骑兵部队

骑2旅,11军,西北宁马回军马鸿逵集团骑兵部队

暂编骑兵第1旅,晋察绥边区挺进军

海军陆战队第1旅

海军陆战队第2旅

24军直属旅,24军,川军刘文辉集团部队

56军独立旅,56军,川军原刘湘集团部队

95军独立旅,95军,川军邓锡侯集团部队

另:1937-1945期间,骑兵旅的番号是一直存在的,和整编无关。

家园 资料找的很详细,送花,并且补充一下

抗战结束时的两个海军陆战旅不是中央嫡系,是属于广东海军系统的,很快就被撤销编制了。47年9月16日又重新组建了海军陆战队。

关键词(Tags): #1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