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鞍山经济发展的问题(一) -- 老焦

共:💬110 🌺91 🌵20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家园 有关读书无用论

要是现在的大学生的质量都象三十年前一样,肯定没人说“读书无用”,呵呵

家园 根据你自己说的,殖民者还是留下些东西的

1、老孟泰,那时候的中国,自己培养不出重化工业的产业工人,都黄金十年要饭抬轿子磨面粉织布投机倒把去了;

2、高炉,自从汉阳铁厂停产,中国人自己一个高炉也没建过。

自然资源不是财富,劳动才能创造财富。

家园 变个思路看问题

从产业空间布局以及城市功能来看,鞍山其实先要找准自己的定位。所谓“城乡统筹发展”,其实是一个很大很大的命题,地方政府极易唱出歪经。

家园 呵呵

要是现在大学生质量跟三十年前一样,只能说这个国家教育制度太失败了。论个体不好说,像毛太祖那样的人几百年可能也出不了一个。但论整体,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使得人也必然是一代比一代强。

家园 关键

关键实在鞍山这个城市,真的没有什么行业需要太高新的科技。这是个传统的工业城市。许多工作,高中毕业生就可以胜任。真的不需要太多博士、硕士。

家园 归根结底,还是人的问题。
家园 请举例
家园 所以这句话就是对的?或者基本对的?

东北历史上的富裕是殖民者带来的,不是生活在东北的中国人自己创造出来的。

伟大的先知先行殖民者自己说的——你们拆了高炉种玉米吧!

东北工业区,是新中国建国以后集中力量投资,加上中国工人一双双手,的结果!

外国人的作用,就是苏联专家和苏联设备,也比殖民者重要得多

家园 孟泰是河北丰润人
家园 严格一点说来,

东北在日本人手里不完全是殖民地的状态。一年几百万吨的钢铁产能,远东唯一的煤液化装置,油页岩开采和提炼系统,远东第一的丰满水电站,完备的铁路网,城市里的基本教育体系(虽然是用日语进行的去中国化教育),等等等等。。。。。。虽然建设者的目的不是为了中国人,但是这些都是实实在在地把东北打造成一个成熟完善的重化工业基地。日本人之前没有,以后也不会再有这样的机会去兴建一个完全属于他们自己的天然资源产地和重化工业基地了。我们是将错就错地捡来一个中华工业基地,并在此基础上利用苏联的援助,建立了新中国的工业体系。在这个工程当中,东北本地的中国老百姓是处于完全被动接受的地位的,几乎没有什么值得一提的创举。当时代表中国的空一格先生倒是有机会也有必要建立一个重化工业体系,但是买办的本性使得他们还是满足于把汉阳铁厂关掉而把大冶的铁矿石卖给日本人。能认识到工业化的价值的TG,此时还在为生存啃草根呢。

假设一下东北控制在某个发达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手里,譬如沙俄,他们倒是几乎肯定只会发掘矿产和粮食资源而不会在东北搞什么工业建设了,而我们引以为豪的老东北工业基地也就必然不存在了。

呵呵
家园 这可不一定。

  三十年前大学生数量那么少,可以说是精英中的精英(不是jy)。

  人群的平均学习能力是差不多的,大学生人数大幅增加平均素质肯定会有下降。

  一代比一代强只能是那少部分顶尖学校,顶尖学校把素质高的学生扩招走了,下面层次的学校学生素质肯定要下降。

家园 国家优惠政策只是事物的一个方面。

  别的地方五天能解决的事,到这里二十天也不一定解决,这就不是能推到国家政策上问题了。

家园 不会吧?

不会吧?例子很多,第一个就是北京。或许你会说北京是首都,有些优势别的城市无法复制。那么还有一串城市:重庆,佛山,武汉,成都,唐山,等等。

沿海城市,交通枢纽会占很大便宜,但是这不是根本。

家园 哪里是经济发展问题

明显是偏见的问题 哈哈

经济好不好不要都归咎地方和个人,国家给的政策是影响最多的。

再有鞍山怎么也代表辽宁了。。。。。无语

家园 俺鄙视你这句话

不要带有偏见,都是中国人,不同地域和不同历史时期所承受的任务是不一样的。78年以前东北经济很强就能对全国广大地区横加指责 ? 全国其他地区的人民不够勤劳???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