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保姆门”事件之我见 -- 光在哪里

共:💬95 🌺314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家园 多谢老燕!

单发帖子就算了,一直有些困惑在河里我现在涉及的残障领域的一些问题放在哪里合适,就事论事在这随便说几句吧;

学文科的感性总是会多些,老燕就别夸了,咱脸红心跳耳发烧,多不好意思啊

家园 说得太好了

有时候真不明白为什么这个事情,很多媒体用那么偏颇和苛责的眼光来看,到底话语权在谁手上啊?

家园 不仅是个人心态问题,还有社会心态问题。

不论是公司还是社会,我们的工作评价体系会如何看待一个10年都没有升职的前台?

都是以短期或兼职的心态来做事,都在想一两年就熬出头,哪里还谈得上不断提升工作质量和效率?

这也是个心态问题,不仅是个人心态问题,还有社会心态问题。

说得好!送花。

家园 北京的保姆确实贵

我家以前用的保姆跟桑兰用的那一家公司是一个公司的,工资比我的秘书还要高,干活质量不敢恭维。后来换了现在的,确实不错,不过今年年底要跟我谈薪水,说去给外国人做可以拿到4-5千。哎,这个价位我是没法跟了。

家园 中国的残疾人还是机会太少

其实残疾人也就是某些方面有点缺陷,其他方面未必比一般人逊色,甚至更优秀。

我认识一位美国教授,遗传病导致坐轮椅。读书时候拿了2个本科,一个硕士,一个PhD,都是全美TOP3的大学。他说起过自己当年在斯坦福读书,有开个高尔夫球车在校园里面转的特权。毕业后去德国建立自己实验室,做老板8年后回到美国,10年后已经是美国科学院的院士了。有和他对过话的人私下说,在他面前觉得自己是残障人士,因为他太聪明了,让你觉得自己智力有问题。

中国残疾人里面肯定也有聪明人,从事脑力相关职业应该没问题,可惜未必有这个机会

家园 同感。

没去过国外,香港倒是常去。眼见甚多的残障人士游走于公共场合(交通环境配套设施相当完备),积极地投入社会工作(不想只依赖政府的福利,也会向社会证明自己的存在是有积极的意义的)。以前在甘肃出版的《读者》一篇文章里看到过,北欧有的国家可以照顾到给没有结婚的残障人士提供嫖妓报销的福利。看似笑话,但还是可以感到富足的社会生活水平才可能给需要照顾的社会弱势群体给予更好的关注和照顾。我们,健康的人对社会福利都牢骚满腹。。。。

家园 问东哥点问题,

如何正确面对残障人士,请稍微讲讲,让我等听不到讲座的人也学习一下。

一线的服务岗位都是以短期或兼职的心态来做事,都在想一两年就熬出头,哪里还谈得上不断提升工作质量和效率?

这个事其实从另一方面看很正常,我不知道那个25年的前台工资多少,但恐怕基本满足了需求。我曾经在一家公司工作了4年,其前台工资增长水平远低于其他岗位,比生产线的工人少不少,紧紧比清洁的临时工稍高而已。我想这可能是国内环境吧。

家园 澳大利亚的一位残障人士约翰·库缇斯

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

“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残疾,我的残疾你们看得到,你们的残疾又在哪里?”

老实说,“如何正确对待残障人士”是个很大的话题,我也是刚刚开始学习,不敢妄言;基本原则其实也无外乎“平等、尊重与宽容”,有几点个人体会供大家指正:

1、残障人士和健全人并没有什么不同,只是他们需要更多的帮助;

2、残障人士群体是弱势,但每个个体都很强势(活着就是了不起的一件事),健全人可以看到的那些出来活动的个体更是;

3、尊重他们尊重的,忽视他们希望被忽视的;

4、除非得到他们允许,不要“强行”帮忙或协助;

5、学会发现、欣赏他们的长项和优点,就像对待我们周围希望与之成为朋友的每一个普通人;

6、“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没有例外;

7、勇于为你身边不大厚道的一些健全人承受一些“指责”,或者主动为改变他们的生活环境做哪怕一点点事;

8、他们喜欢不讨厌他们的人;

9、他们的心和感情很完整,喜怒哀乐是一样的;

有空可以多想想约翰·纳什,或者霍金,他们的成就是个人的聪明才智,但基础是社会环境的尊重与宽容。

我们每个人都是社会环境的一份子,将心比心,就会更容易和这些朋友相处了。

  • -- 系统屏蔽 --。
家园 嗯 学习了 很有帮助
家园 给懒虫mm送花

握手,同感。

我以前实习的时候,听老师说起她的一位病人就是桑兰的启蒙教练,那宁波老头说起桑兰简直要掉眼泪,说,这孩子都摔成这样了,她还怎么笑得出来了。

桑兰是足够坚强的,所以大多数的时候她还是一脸阳光般明亮的微笑示人。桑兰也足够的有个性,她经历到什么,感受到什么,就要说出来。如懒虫所言,桑兰不是为她自己,而是为一个群体(残疾人),为一个行业(家政服务业),呼唤一种权利保护,一种行为规范。

看桑兰博客里的回帖,很多人说她炒作。我实在无法理解,这句话是怎么说出来的。

家园 我觉得就是桑同志的问题

她请的是个“保姆”,但提出的要求和评判的标准却是“特护”,所以才有后面这一大堆的啰啰嗦嗦,如此而已。她是发生所有这一切的起点,请保姆的是她,要特护的还是她,所以我说问题出在她身上。把问题转进到体不体会残疾人士的困难无非就是通过扣良心大帽子的手法堵人的嘴罢了。

至于最终的和谐结局,本来无解的题目给强弄出个模模糊糊若有若无的大结局答案,实在是个笑话了。是杜同志忽然具备了特护的技能且愿意以保姆的价格提供服务?还是桑同志能够接受普通保姆的服务?显然这两样都没有发生,所以问题依然存在,只不过媒体大可以宣称“问题已经解决,社会再度和谐”,从而心安理得地玩(或曰“敏锐地捕捉”)下一个热点去了。

我觉得值得关注的是桑同志有没有能力请特护?如果有,为什么要去折腾一个普通小保姆?如果没有,是什么原因使得她没有,又有什么办法帮助她获得这种保障能力?至于其他的什么名人不名人,理解不理解,宽容不宽容都是扯淡。

家园 ……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可通过工具取消

提示:此次送花为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家园 。。。。。。。。。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可通过工具取消

提示:此次送花为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家园 我没有觉得桑兰的心态有问题。

东航的事情,桑兰作过比较详细的解释。她是颈椎高位截瘫的病人,很容易发生肢体痉挛,必需在专门轮椅上固定就座。否则,在没有保护的简易轮椅上很容易摔下来。桑兰不愿冒险,我理解。

关于您提到的那些诚恳的意见,她也提到过。比如桑兰曾经写过她在国外旅行时过机场的安检的时候的情况,包括基本程序、工作人员询问哪些事宜等等。

桑兰和我同龄,她受伤时候我上高中。十年来,桑兰一直顽强乐观地生活着。这次的保姆事件,如果单看桑兰的措辞,可能比较激烈一些。但是设身处地的想,桑兰的确是被逼急了。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