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大河入海处之作为证明的内战(四)共军的进取心 -- 史文恭

共:💬206 🌺967 🌵89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4
下页 末页
家园 这个损失是放在全国范围内考虑的。

47-48年是tg军事大发展的年份,除刘邓外,别的地方依靠大量的俘虏和土改,大规模的充实了,扩大了队伍,但是刘邓不但没有扩大,还损失了,损失虽然不伤筋骨,但是也不小了。

和别的部队的差距拉开的不是一点点呀。

家园 这个电影是美化了

大别山的艰苦环境甚至比抗战时期还要艰辛,南方的潮湿气候,小保队的袭击和民众的冷漠都很让中野不适应。中野在大别山至少就开了两次提士气的会议,一次是中野指战员印象深刻的不握手会议,另外一次是转出大别山后进行的总结会,都是统一高层的消极思想的。

家园 教头啊,新兵和老兵毕竟不能比的

留在大别山地区的不少干部可是从抗战时期就入伍的,是军政全才,和后来补充的地方部队的素质差距很明显,这不能不影响战斗力,不能光看人数,否则两次重建的74军的战斗力为什么达不到原来的74师水平呢?

家园 推荐《冷的冬,热的雪:刘邓大军在1947年的那个寒冬》

作者是军中作家,南京军区政治部的。当时在大别山中的那种艰难,看了还是蛮震撼的。

家园 大别山区不潮湿吧?
家园 这个peanuts

好比史MM被整成了史嬷嬷

家园 这个说法我是在金陵春梦里看到的

史迪威给蒋起了好几个外号。

家园 那能比么

太祖是指挥十名元帅的大元帅级,后面的那个领导人有这个辈分的?

家园 主要是水多,蚊子多

刘邓到大别山正是秋季,秋雨不断,行军走的是烂泥路,一身泥一身水,北方来的战士相当不适应,拉肚子,得疥疮。打摆子非战斗减员的很多。

家园 那要分跟哪里比了

我有个同学在华工读了四年书,后来去了天子脚下,一年之后再回武昌,感觉空气潮湿得受不了。

跟岭南比起来当然大别山不潮湿,但是跟华北平原比起来又是另外一个天了吧

家园 没有气吞山河之志,就只能摸摸索索行事
家园 看过不少回忆资料,

确实,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二野大伤元气,后来解放战争中战绩战果是野战军中比较少的,似乎和刘伯承的指挥艺术不符,但是其重要意义实在是超乎大家的表面认知。

家园 心战妙招

对敌就不说了,更重要地是告诉在外线各个地区的军队,特别是高级将领:我老毛都不怕,你们一时受挫算什么?

家园 裕承是要在鲁西南打大仗呢

人家裕承是要在鲁西南打大仗呢,就是在大战羊山以后,会合华野1、3、4、8、10五个纵队,在鲁西南打一场大会战。至少是豫东战役那种规模的,呵呵。就凭TG在47年夏天的后勤支援能力,真不知这仗怎么打。不过当年确实有些高级指挥员有这一想法。羊山之后往何处去,确实是个问题,争论和探讨恐怕是免不了的,历史又不能重新来过。一种是北返,消化羊山的战果,这是老套路。一种是跃进大别山,这是实际发生的历史。还有人提出前出豫皖苏,也是有意思的构想。

家园 这个看怎么定义刘邓大军了

如果说刘邓大军就是晋冀鲁豫以及后来的中原,那么总体来说还在发展,也不小,毕竟肯骨头的就是那四个纵队吗。

真正艰苦的不是这四个纵队,而是在大别山就地坚持的那些地方干部和部队,他们是不能像刘邓那样到处转移的,他们的范围是不允许随便跨越的,尤其刘邓刚出山的3-5月间,那是大别山真正艰苦的时期。

不管怎么说,大别山苦是苦但总的来说损失不是那么大,主要是没有根据地补充不上,不是损失太大,依托根据地打仗损失不会比这个小的,但可是补充很快的,尤其有俘虏补充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