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嫁给太监 -- 萨苏

共:💬284 🌺314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 19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嫁给太监

星期天和萨娘通电话,听着声音不对,再三问起,才知道夏大娘曾姥姥前几天过去了。

夏大娘,曾姥姥并非两个人而是一个,老太太是萨娘的保姆兼干娘,天津静海县人,今年九十九周岁了,睡眠中安然过世,头天晚上还一边看奥运会新闻,一边洗衣服呢。老太太鹤发童颜,身材瘦小而两眼有神,回想起来,干净利落的慈祥神态如在眼前。“曾姥姥”是我和萨弟的叫法,因为老太太姓曾,夏大娘是长辈们的叫法,因为她的丈夫姓夏,也在萨娘家做事,被称作夏大伯。

夏大伯是个太监。

太监居然娶妻,今天的人们显然匪夷所思,说到这里,我们很容易想起《茶馆》里头那个抢男霸女的庞太监来,人们对太监自古以来的印象就是赵高,高力士,安德海,李莲英之流的阴险形象(本来写错了,把西门庆也列了进去,赶紧纠正),太监们奸诈贪婪龌龊变态的嘴脸成了定式,要是夏大伯活得长,冲太监娶妻这一条就能把他批斗了。可是夏大娘的说法里,夏大伯这个太监的形象完全不同,“他人可善良呢。”夏大伯和夏大娘做了三十多年的夫妻,夏太监解放后不久病逝,夏大娘此后也终生未再嫁。一对老公母收养了个孤女,被我们称作小茹子姑姑的,这次曾姥姥过世,后事都是她的操办。

小的时候,夏大娘看过我们不少时间,老太太拿手的是讲故事,说狐狸,声情并茂,弄得你又想听又害怕。有时候萨娘和一班姐妹们给老太太作个寿什么的,老太太操着天津话讲“故景”,一口一个“嘛”,听的大人孩子都直眼 -- 老太太可是手里还不闲着,随手就擦桌子扫地,刷碗洗盘子,讲的有她自己的,也有夏太监的,让人欲罢不能。记得最要命的一次讲到半夜,我那后来当了作家的六舅,一边犯困一边挣扎着听,最后裤子脱了一半就倒在床边上睡着,大家看了哄笑,萨娘说是“史湘云”,讲起来我那六舅可是二十多的大小伙子,络腮胡子阿。。。

可惜的是那时夏大娘讲的故事我一个也记不得了,倒是长大以后和萨娘去看她,听老太太说说过去的事儿,还记得清楚。老太太喜欢说,但是脑子清醒,说话很讲分寸,只说人好处,有些不能讲的事情决不会讲,解放后她给汪东兴家当了二十多年保姆,可是在我面前关于汪家的事情所说却是极少。

话题常常就这样展开 -- 老太太先讲,说萨娘当年家中排行第二,姐妹中绰号孙二娘,孙二娘是谁?水浒里的母夜叉阿!其刁蛮可见一斑。我那姥姥女中丈夫,性情刚烈,对孩子管教极严,惹祸挨打是常见的,萨娘虽然刁蛮却乖巧,一闯祸马上对着姥姥双膝跪下,做出一副可怜相:“娘,我错啦。。。”于是就很少挨打,我另一个姨就不行,不管有理没理,先要号啕大哭一场,家里孩子众多,谁有工夫帮你断案?于是挨打的次数和烈度比之萨娘,便是几何级数。

萨娘听了,反过来说老太太 -- 干娘当年可有意思呢,我们姐妹在家里“藏闷闷”(就是捉迷藏),有个储藏室很少人去,一开门便噌的窜出一道黄影,吓得孩子们惊叫。夏大娘看见,也不说什么,点了香,拉了孩子们跪下,极诚恳的对空商量说:“孩子们不懂事,冲撞了大仙,大仙有度量,不和小孩子们计较。。。”嘻嘻,封建迷信。

老太太一本正经转过脸来,说小杨子(萨娘的小名)你懂什么?那是黄仙,法力很大的,这动物长老了都会成仙。我们静海原来有个庙,庙里的狐狸一个在东边大殿顶上,一个在西边大殿顶上,把一个红红的丹丸你吐过来,我传过去,那就是炼丹呐。说到这里我的想象就是一群狐狸坐在一起炼丹,满空都是火红的小丸子飞过来非过去,岂不和国庆礼花一样好看吗?

我的舅舅插嘴:哪里有这样的事情?

老太太就说,怎么没有?你没见过的事情多了,比如你夏大伯当年就遇上过。。。

[待续]

看了蝴蝶的湖南故事,本来就在酝酿写一点故人旧闻,原来准备写的是一位津门的传奇人物,此人是我家的远亲,曾经抓过周总理,正准备写,夏大娘去世的消息传来,我想,就先写写夏太监夫妇吧,虽然都是无名小人物,也自有他们的一片天空。

关键词(Tags): #嫁给太监(嘉英)#太监(嘉英)#夏大娘(嘉英)通宝推:白菜,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精彩的开头,就是段得太揪心,您倒是先把夏大爷看见的啥说完喽啊!
家园 狐狸都这么炼丹,太别致乐。
家园 "说话很讲分寸,只说人好处,有些不能讲的事情决不会讲"

夏大娘做人处世很是令我敬佩,这句话很多人根本都不知道,更不用说按着做了!知易行难,夏大娘很是令我敬佩!

在别人家当保姆想来多少都会受些闲气,可夏大娘却能做到“只说人好处”,我只有敬佩了。

难呐!不说生活中了,就是在网上虚拟之中,多少人为了一句话吵得你死我活的。

夏大娘好走!

家园 看老萨写的平凡人的平凡世界总是深深地感动!

滤去了人间的浮躁,就是敦厚真纯。胡侃见到这种文字不敢胡侃,唯有肃然。

家园 我觉得呢

我要是能娶个狐仙多好啊...

家园 期待下面的精彩!
家园 嫁给太监 续1

夏大伯经历的怪事,是他曾经遇到一头异兽。

人家都说北京人能侃,天津人能吹,实际上,我的看法最能侃的当算太监,因为上万人伺候一个人,太监每天想不闲在都不容易。闲则生事,在一起侃大山就成了无聊中的一种消遣,鬼力羊车自然是少不了的话题。宫中本来传说就多,太监们还有一条任务是取悦上头,因此祥瑞出现,神明降临之类的事情,太监们造的比朝臣们更为起劲,而且编造的更为荒诞离奇。按夏太监的说法,几乎每个季度都有太监碰上关老爷下凡的报告,每个月都有观世音菩萨托梦,闹义和团的时候更是每天从太上老君到猪八戒在宫里川流不息,直到洋人打进来。到张勋复辟,大部分太监已经不在宫里了,仅存的几个人还有汇报秦叔宝到天津大战段祺瑞的。这种事情当不得真,反正皇帝后妃们喜欢,编得再荒唐也是宁可信其有,不愿信其无,听了总是比较开心。

我的一个舅舅是搞历史的,对于太监乱政他有独到的看法,认为很多恶名昭著的太监其实也未必是坏人,而是“忠臣”,只不过他的忠和一般意义的忠不一样,朝臣的忠指的是忠于社稷,对国家负责,所以海瑞虽然骂皇帝,依然是忠臣,太监就不同了,他的“忠”只是对着皇帝个人的,就是让皇帝高兴开心就行,太监没有文化,更没有国家概念,鼠目寸光 -- 历朝对太监干政都很敏感,也不允许他有什么政治思想 -- 想做“忠臣”的太监只要皇帝开心,多吃两碗老米饭,他就认为尽忠了,至于为了皇上多吃两碗老米饭,把洋人打进天津卫的消息封了,只怕太监看来还是小事 ?C 反正大多数太监连天津在哪边都不知道。

言归正传,夏太监遇神兽不在这种自欺欺人之中,那一次把他吓病,足有半个月没能起床。

夏太监在清宫中算是有地位的大太监,出宫的时候戴了五品顶戴,有意思的是,连他的名字都是慈禧太后给起的。夏是光绪年间入宫,怎样入宫情况不详,只知道他到清宫的时候还是个孩子,后来因为身量长的高,有威式,被挑去伺候珍妃的姐姐,人称“胖娘娘”的瑾妃。

夏太监回忆,虽然瑾妃和珍妃是姐妹,但性格不同,胖娘娘好静不好动,白天除了喜欢写字以外,常常在宫中一坐几个钟头没有动静,也不象修行,也不看书,就那样坐着,也不烦。“胖娘娘”长得不太好,另外因为她和慈禧,隆裕皇后的关系较好,光绪又身体不佳,所以即便珍妃死后,对她也颇为冷落,晚上“胖娘娘”常常啼哭。

但是因为瑾妃很能忍让,为人没有棱角,慈禧对她还是不错的,经常送来吃食和衣料,有的时候还会来瑾妃的住处闲话。夏太监到瑾妃处不久,就赶上慈禧来,结果差点儿惹出祸来。

慈禧如往常一样走进来(估计是瑾妃所在的永和宫),正是晚上,众人行礼,夏大伯就按着规矩,恭恭敬敬的把门帘子挑起来。慈禧忽然横目看了他一眼,站住了。

胖娘娘赶紧来问怎么了,原来,外面灯光比较亮晃眼,慈禧没看见夏大伯,猛然抬头看到这样一个大个子,吓了一跳。老太太那天大概兴致不错,干脆不走了,上下打量夏大伯,问他叫什么名字。夏大伯就报了自己的名字夏XX(我忘记了他的原名)。慈禧听了沉吟片刻,一声冷笑,说:你就改叫“吓一跳”吧。

那年月真叫“君无戏言”,从此,夏大伯就改了名叫“夏一跳”,一直叫到死。看二月河的《乾隆皇帝》给太监们乱起名字,什么高大庸,王八耻的,读到此处不禁微笑,这大概不是演绎吧。

光绪虽然对瑾妃总的来说不好,瑾妃对光绪还是很关心的,即便光绪被囚禁瀛台,看他最多的,还是瑾妃。不过光绪情绪很不好,常常瑾妃费了心思能去见他,光绪却一言不发,特别是如果胖娘娘和隆裕皇后一起去,就更被冷落。

当然也有例外的时候,有一天,大概光绪情绪比较好,居然和胖娘娘一起吃了饭,饭后娘娘也没有出来。夏大伯就和其他几个跟来的太监在外面伺候等待。到得天黑,忽然风声大作,夏大伯是这一伙人中的头头,怕下雨,忙抄起一个气死风的灯笼往外跑,去干什么忘记了,好像是准备通知来的车辇避雨。

瀛台外面有个汉白玉的桥,桥头上还有侍卫,按说不是僻静地方,夏太监如飞上桥,正走到桥中间,风雨声中忽听自己身后有很轻的“啪嗒”一声。夏太监回头一看,感觉那桥栏杆的形状有些异样,他举起灯笼,想凑近了看个清楚。

只这一看,夏大伯只感到头皮发炸,惨叫一声,丢了灯笼就跑。

[待续]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吓人啊,老萨也是这么给吓唬大的?
家园 偶来猜一下:是不是看到麒麟了

后来发现是栏杆上刻的石狮子

家园 要不就是掉进水里的三角猫?
家园 哦,看见的是活物
家园 是灯笼,夏大爷的头和栏杆在水里的影子很古怪?
家园 该不是老萨最爱提的河马吧?颐和园那地儿有什么东西呢,想不起来阿
家园 不会是那只铜牛游过来了吧?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 1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