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时事述评:中部发展战略和民族白皮书 -- 井底望天

共:💬63 🌺184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家园 我反对把沿海的繁荣归于对民工的剥削

早在六七十年代上海郊区的农民就在靠给工厂代工赚外快,收入可以达到纯农业农民的数倍。我九十年代初到浦东,开发才刚刚开始,但在农村地区已经是村村都有乡镇企业,而且都是成立于浦东开发以前的。

雇民工不是随便雇的,往往是乡镇企业达到一定规模,亲戚朋友、乡里乡亲帮手不够的时候才雇外地人。到这个时候原始积累已经完成了。

家园 当然不是对民工的剥削

此一时彼一时。

一直到90年代前半的时候,农村也要小城市也好这些利益

大部分留在了当地,因为很多出口都是当地的一些能人搞的,

这些人也在当地消费,对地方有很大的带动作用。

现在不一样的,小城市的这些工厂和出口早都完了,搞得好的

要么是外来的,浙江江苏上海的,利益都留给了住在上海杭州

里面成功人士,没有在当地消费。还有外商,尤其是台商都寄

回家养家了。

家园 照你这个说法那么长三角的农村现在很凋敝才是啊

可事实并不是这样。长三角农村、小城镇的发展速度普遍超过上海,同时财富在逐渐向赣北、徽东、苏北扩散。

台商也没有带走财富。因为物价贵,大陆十块钱在台湾只能当一块钱用,台商普遍不敢回台消费。在台湾太太要自己持家,在大陆可以随便雇三个安徽小保姆。台商子弟在台湾只能上普通国小,学台式英语,在大陆可以上国际学校,美国老师上课。父母在台湾只能孤苦伶仃住公寓,在大陆住别墅有护士照顾。

最近物价上涨台湾人普遍抱怨生活质量下降,可很多人就是失业也要在大陆干耗着。

这种现象不只局限于台湾人,很多日本人、美国人也是这样。

家园 我觉得雷声兄说得很对

要是能接着展开谈谈产业转移就更好了。我对国家产业转移还是没搞明白。就说西部大开发,虽然提了很久了,但我发觉转移还是很慢。我觉得估计最后恐怕还是按地理位置梯度转移来,目前还是沿海地区(比如天津,苏北,山东)等地承接长三角珠三角等的产业转移,还轮不到武汉郑州成都重庆等?

家园 如果老婆月收入1w呢
家园 这个就是东西部的不同

1)1000万创业者 vs 1000万打工者

浙江是当地人创业,或者参与创业(干部),西部的人当打工者。

这样的模式要是能在西部复制还可以,但是你也知道方言,文化不同,东部企业到西部,西部的人才很难成为核心的一员。

台湾人用台湾人,温州人用温州人,江苏人还分苏南苏北呢,

这里说句实话,上海人北京人的视野还是很高的。

2)台商不会到西部消费的,上海浙江都是他们非常好的选择,除了2奶不会把家安在西部的。没有值得他们消费的东西。

所以,对于西部来说必须有一批本土人才在利用当地的资源创业,

打垮东部的相同产业,让利润留在西部,才能真正的成功.据说希望就落在在东部打工返乡的这些人上了.这里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市场

开拓的问题,浙江人搞得好,和国内400万,国外800万浙商有很大关系,和离上海近搞进出口方便有很大关系。只有重庆搞成了西部的上海,才能带动整个西部发展起来。这个不是我的结论,是国家对西部发展的定位。涉及到地区关系,文件上没有写,但事实上国家就是这么想的。

家园 一个原因凡是西部投资大部分都失败了

我知道的有这么几个难点,都是亲身经历,而且这些矛盾都是不可调和的。

1)收费摊派

当地政府遇到事情没有钱的时候就会到当地企业摊派。

2)黑社会的困扰

比如垃圾处理,废料处理,你必须交给黑社会办,费用是正常的10倍。这个全国大部分地区都一样。

3)开门招商,关门打狗

只要你来了,答应的事情都是有附加条件的,说白了就是要钱才给

办事。

4)当地的老百姓关系难处

风俗文化不同,很难和当地的老百姓处理好关系。要么费用很高的依靠当地黑社会,要么引发大量矛盾。工人之间的矛盾也很大。

5)劳动力素质不高,关系人多,不好管理。

应该承认胜任简单而关键岗位的人太少,简单的说守夜,烧锅炉,打扫卫生的这样简单但是关键的岗位的人太少了,总之就是不敬业。很多人本乡本土的都是背后关系复杂,你还不能批评他,解雇他,他根本就不怕你,还一定要报复你的。

家园 有什么不同呢?

你开头说:

现在不一样的,小城市的这些工厂和出口早都完了,搞得好的

要么是外来的,浙江江苏上海的,利益都留给了住在上海杭州

里面成功人士,没有在当地消费。还有外商,尤其是台商都寄

回家养家了。

我现在已经告诉你我看到的完全相反。

现在你说:

台商不会到西部消费的

你知道最近外商和湾湾发现的一个吃喝玩乐的好去处是哪里?是成都。

今年上半年成都的GDP增长14%,可以和天津的滨海新区相媲美。上海和广东都只有很疲乏的10%左右。

家园 你看到的是长三角阿

我看到的是西部,和东北的内陆。我们讨论的就是转移的问题啊。

西部的成功的例子在哪里呢?

我看到的例子,比如东北的肉鸡出口加工,都是台湾人的,

他们的干部也都是台湾人的。他们根本就不在当地消费,房子,

电器,服务都不要的。

在当地开办工厂当然会有带动作用,我的意思说搞成长三角那个富饶繁荣的样子,目前的模式做不到。

我认为他们要是在成都买房子,把家搬到成都来,那就真正拉动地方消费了,就是肉烂在锅里了。不然和游客是一样的,是来玩儿的。

家园 成都是和杭州、青岛、大连起名的宜居城市

的确开始有外商和台商落户。

东北的收入、消费水平都不低,而且早已基本实现了工业化。现在是有点像苏联、东欧,高不成低不就,在中间憋死。

家园 理想的浙江模式的复制

拿四川举例子,成都就是杭州,重庆就是上海。

国外有1000万四川商人,天天要求四川发货,国外的四川人经常

回四川看望,在成都大吃大喝高消费,在四川农村老家盖大房子,

寄钱回家。重庆成都住满了台湾香港人,晚上一片繁华,热闹

非凡。

四川农村的能人都自己开办企业,起码也是个体户出租房子给打工者,用新疆青海的人打工,能人们赚了钱在县城里面买房子,

炒地产,在农村盖别墅。四川的企业通过重庆大量货物出口,长江之上水运繁忙.........

这个就是中央对西部开发的情景勾画

家园 你怎么整天在想复制这个复制那个

中国没有任何两个地区条件是近似的。即使出口,浙江出口的东西和江苏、广东、上海的东西也是完全不一样的。西部的条件和东部非常不同,不可能走类似的道路,尤其不可能拿出口作为支柱。重庆那点河滩航运能力,要搞浙江那样的大宗商品出口简直是开玩笑。人家北仑港、上海港装不完的东西你重庆处理得了吗?恐怕连供应国内市场都有困难。所以瓜瓜他爹在动脑筋在水库建化工厂,也是不得已而为。不过他总的思路是对的,就是要上马高附加值的工业项目。要高附加值当然让人第一个想到化工。

家园 中央的方针是建设西部的开放高地

薄政局刚到重庆的时候,就定位重庆建设西部的开放高地。

就是要搞出口的,但是搞了一下没搞起来,出口那是直线的下降。

现在也不提了,改为5个重庆,但是如何建设西部的开放高地这个

课题还在薄政局的脑子里面,也是他最重要的课题。

(这个是我看他国庆讲话里面,他直接说的)

这个才是中央认可的解决西部大开发的关键问题。

具体怎么干,我也不知道。

家园 有宝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可通过工具取消

提示:此次送花为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家园 要发动主观能动性

中央给上海做了多漂亮的规划,要上海做金融、做服务、做航运。可四大银行的本部都紧靠中央,什么时候会轮到上海人吃这口饭啊?所以上海最后做出的东西是和中央南辕北辙。

只要弄来钱,中央管你开放不开放,高地不高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