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最近很多人灰心丧气且烦躁不安 -- 中国失去了一个机会吗 -- btest

共:💬82 🌺115 🌵10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家园 科研就是比赛,只有第一没有第二

人海战术,滥竽充数都无效。

家园 你们搞错了

你们搞错了,我写这些,并非认为中国的科研没有实力,或者任何现在正在中国搞科研和工程的都是饭桶。我写这篇文章说的是,我国在1999年2009年这个信息产业大发展的10年,失败了。我国可能要永久的失去在信息产业有所作为的时机。窗口期已过,信息产业马上就要成为一个低成长的传统产业了。

新的明星产业是生物科技(主要体现在制药,健康食品和生物能源)和新能源。这些我在一篇回帖里面已经说过了,并就生物科技和新能源做过评述。

btest:技术革命需要很长的理论准备没有错

今年财富500里面的华人首富是个制药的。今后可能也更多的体现在生物科技和新能源。我们已经失去了信息这个产业,希望我们不要再失去生物科技和新能源这两个新兴经济。

我向来认为人的因素是最重要的,教育因素是最重要的。现在我们的教育体制要向生物科技和新能源倾斜了。而不是现在一再热门的计算机,通信和电子。否则,我国在下一个10年到20年,又要失败了。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从这些右派的观点看

是的。但是做为一个理性的知识分子应该是中派!

家园 科研也有很多种

有那种一个想法就推动文明发展的,但更多的是踏踏实实做出来的。日本人创造性其实并不高,但他们材料就可以做到最好。像做出GaN的那个人,怎么看也不是个聪明人。只要有足够的经费支持大量研究人员的长期地努力工作。好的研究是可以做出来的。

家园 人海战术还是管用的
家园 嘿嘿,再说两句

我是做科研的人。真做这一行你就知道,聪明的人是有的,但非常非常稀少。只要入了门,其实就会发现大家的智力水平时差不多的。所以做的好坏就取决于你的工作的努力和经费。爱因斯坦,波尔是很厉害,但只有他们,没有其他研究人员的辛苦工作,他们想法不会变成核电站、卫星、计算机的。

兵当然要精,但也是越多越好。不然中国这个又穷又大的国家怎么会高出核弹和卫星来呢。

家园 嘿嘿,机会哪有那么容易就丧失的。

经济发展是有顺序的的,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依次来。

中国的工业化快要结束了,我们正站在第三产业大发展的门槛上。

个人以为,第三产业的三大支柱就是物流业、金融业、信息业(分别对应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

就信息业来说,目前还处在刀耕火种的生产方式下,大发展的机遇就在眼前,什么时候信息业完成了自己的工业化改造,实现了标准化和流水线生产,再说机会丧失的问题吧。

兄弟,还是要把眼光放远一点,结论是完全不同了。

家园 这个结论是有点极端,所以要拭目以待。

1. 信息产业并不生产吃穿用的东西,不是生活必需品,即使没有关系也不大。我基本不用手机,即使半年不上网,对我也没有任何影响。信息产业是用来提高效率的,中国有大量的便宜人力,对信息科技的利用不迫切,现在中国最赚钱的IT公司是游戏公司(除去几个垄断的大企业)。

2. 信息产业是建立在高科技的基础上的,需要很高的技术和多年的积累。无论日本,韩国还是台湾,都是靠美国的技术扩散发展起来的。美国现在对信息产业不起劲,对技术扩散更不起劲。没有美国的技术扩散,中国的信息产业不能成功。美国对外进行信息技术扩散的时机已经过去了。已经扩散出来的技术,已经被日本,韩国和台湾用滥,使信息产业进入低成长的成熟期,中国没有赶上这一趟,所以中国可能失去了信息产业这个机会。中国当然还有很多工厂和很多工程师,但是这些只能赚点辛苦的小钱了。

3. 如果中国忽然冒出牛人来,能够自主研发出信息产业所需要的大部分技术,中国当然在信息产业可以大有作为。但是现在看不到这个苗头。

4. 现在美国在生物科技和新能源方面可能要进行大量的技术扩散,中国如果捞不到,中国又会失去一个机会。

当然,这个结论有点极端,我也在这个行业里,并不希望中国就此失去这个机会,所以,我说,【我们失去了一个机会吗?】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不要只从单纯的技术观点来看待事物发展

信息产业,严格来说,分为硬件业、软件业和服务业。

硬件业,大家都知道,包括各种芯片、计算机和通信设备、仪表的制造和销售等。

软件,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门户以及各种应用软件的编写和销售。

服务业,包括的范围可就太广了,至少包括通信服务、网络服务、B2B 服务、各种信息服务,只要你想的到,而且有合理的商业模式,没有什么办不到的。

在硬件领域,中国至少有华为;

在软件领域,中国还没有产生能够与ORACLE和MS 相提并论的企业,这当然与中国软件的生产方式落后和高级软件人才储备不足有关。不过没关系,这两样都是可以弥补的。

在信息服务领域,关键是商业模式,比方说马云的阿里巴巴。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象外包服务业也应该发展起来,市场大的很啊!

另外,提醒一点,不要只从单纯的技术观点来看待事物发展,并不是技术发展比较成熟了,事物的发展就停滞了,而很有可能会迎来一个更广泛的全面推广阶段。

家园 嘿嘿,我们拭目以待吧。这个是争论不出来结果的。
家园 最后这句逻辑反了

兵当然要精,但也是越多越好。不然中国这个又穷又大的国家怎么会高出核弹和卫星来呢。

人海战术,大炼钢铁能搞出核弹和卫星?稼轩和老钱是谁呀?

家园 要看为什么烦躁不安,李开复的话其实有一定道理

道理是在于,很多人看到的是快速的“成功”,比如李开复所提到的海归能不能成功的问题。中国目前的状况,个人的看法,机会很多,但是迅速窜红的机会比以前少了很多。主要的原因是,机会很多,看到机会的人更多,再好的机会,只要错过一点时间,可能就不再是机会了。从这个角度来说,对很多人而言,机会是少了。

我感觉比较显著的一点,比如搜狐、百度的时候,当时的情况,竞争的对手很少,但是到了前一两年,仿造youtube的概念,一下子是冒出土豆、酷六、优酷等几个极其相似的网站开始竞争。所以,不能说机会没了,而是一旦有个机会,进去抢场子的人多了,成功的可能性小了。

呵呵,你看李开复去做风投。风投什么意思?不就是认为有机会么。如果他投资的企业没机会,那风投本身就更没机会了。

家园 这个贴为什么回复了,不能顶上?被你固定了吗?

1. 不能快速的“成功”,本身说明了这个产业已经进入了低成长的成熟期,所以才不能够快速的成功。

这个证明了我的观点,很好嘛。

2. 我认为李开复做风投,是迫不得已。他做风投,不见得会有多大成就。他当年回来的时候,太高调,好像当年他回来,中国的信息产业就可以突飞猛进一样,结果证明,他在谷歌的几年,没有什么作为。他现在如果像唐骏一样转到传统产业,他当然觉得很没面子。所以,他就去做风投。这不稀奇,3721的那个周鸿一不也是这样走的吗。

基本来说,信息产业以后的戏不多了。大家慢慢熬吧。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中国的用友,金蝶还是蛮厉害的
沙发
家园 留学生群体也是较为失败的

前段时间和TSH的一个副校长聊天,说改革开放后TSH的毕业生在海外的,最好也就是做了一个加拿大的院士,没出大家,可为一个注解。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