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从朱维群是个真人才说起 -- dfindy

共:💬162 🌺393 🌵38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家园 可能是因为我讲话比较尖锐吧

我习惯直接点破矛盾的核心,而这种做法,有时候会让人情感上接受不了。

这次的风波过后,上海的“黑车”还会继续存在,对它们的打击也还会继续,以后还会有事端发生,可以肯定,以后“黑车”被抓住了,首选的自保手段就会是:我是被“钓鱼”的。以后还会不会用“钓鱼”的手段取证?不得而知。如果这种取证方式被废止了,那么上海的“黑车”无疑会更大程度上被“松绑”,接下来可能就要看出租车司机登台唱戏了。

家园 这个不用学,俺们这里也有,英文名叫“死叮”。

sting --- “死叮”,这翻译的够信达雅了吧?把人往死里叮,不死也要扒3层皮,香港人把这叫放蛇。不同的是俺们这里“叮人”的人通常是本地的“条子”或爱夫逼爱,不兴业余放“倒钩”,那是不专业的表现。

家园 这句话说道点子上了

这是栽赃陷害而不是“钓鱼”执法。

钓鱼执法是守株待兔,是愿者上钩,等待犯罪嫌疑人犯罪时抓捕;栽赃陷害是么?

本事件本事其实已经和钓鱼执法关系不大了。

家园 学什么不好,学王威搞自恋

你让大家受不了的是你为有关部门辩护起来,一不顾事实,二缺乏常识。赤果果的挑战大家的智商

我问你的几个问题你怎么不回答?

1)面对魔都筒子们的亲身体会,你为什么还到处宣扬黑车凭价格优势就能打败正规出租?

万木:说的好,这里的人好像不熟上海的情况

2)你为什么在描述钩子行为的时候漏掉几个关键点?

猪头笨笨:你漏了最关键的描述

记得
家园 嗬嗬,俺想起一个笑话了

某乞丐有天突然牛得不行,同伴惊诧问为何,某乞丐说:某老爷今天跟我说话了。同伴羡慕,于是打谈话内容。

某乞丐说:我躺他家门口,恰逢老爷独自出门,他对我说“滚!”。

A某与强力部门的攀上的关系,大概类似于此。

家园 我了解到的一些情况

是我打车和司机聊天知道的。北京出租车都要在公司下面,一般是车由公司提供,油、维修、违章罚款是司机负担,每天给公司交车份,剩下的归自己,一般是有个协议,说交几年(好像是7年),之后车归司机(我算了一下,估计也改报废了吧)。车份以最常见的现代伊兰特为例是每天120~140,我聊的不同司机说的不一样,估计可能是和车的牌子、使用年限有关。

家园 你又开始造谣了

请你拿出证据证明中国刑讯逼供普遍存在的证据。

谢谢

家园 我了解的北京出租车份钱的情况

单班,每天150~160,双班(两个人开一台车),200出头,公司给司机缴纳三险一金(标准较低),车辆的基本保险也是公司交,你说的数据可能是公司不代缴三险一金、严格来说这是违反北京市相关规定的。至于“×年以后车归司机”那完全是空话,出租车的强制报废年限就是六年,实际上很多车不到六年就报废了,出租车的使用强度可不是盖的。

家园 司机们应该也没指望过到时候车能再用

7年后车辆肯定基本上就是报废了,这样也就是说车份中包含了车辆的折旧费用。不过我中午又听别人(不是出租车司机)说好像司机要交车辆的折旧费用,这个我还没有考证过,不知道是不是这样的,之前没听人说过。

家园 我了解的情况是有的公司收押金

押金金额在两万、三万不等,出租车司机对此意见非常大。

出租车的采购成本比同档次私家车便宜得多,因为都是最简化配置,所以车辆折旧在运营成本中所占比例越来越低。

出租车司机还对另外一样意见很大,那就是严格的监管。比如说交通违章,交警队处罚一次、公司还要再处罚一次,罚钱,司机对此意见非常大。至于乘客投诉那就更甭提了,也是要罚钱。

家园 也不是那么简单

白车和黑车比,前者受到质量监管,不仅如此,所属公司的“牌子”也是一种隐性价值。虽然出租汽车公司最近几年很少投放广告,但是多年以来维持的服务质量带来了相当的品牌效应。从这点看,份子钱其部分意义和连锁经营的Franchise fees。开家肯德基要给百事集团钱,开“麦肯鸡”的就不用给。

其实不用讨论“打击黑车”的必要性,而需要探讨的是合理合法的打击方式。有些事情该做,但放到下面执行的时候就变了味儿了。这件事上,根本上是执行者的利益和目的偏离,自然做不出好事,好在现在及时纠偏了。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就份子钱多几句嘴

可以几方面看。

一、给出租公司品牌支付的franchise fee,相应也享受公司品牌(在上海就是强生、大众、锦江、巴士)含有的价值和后勤支持:

胡丹青:也不是那么简单

二、更大一部分是出租车牌照本身费用的租金。纽约一个出租车牌照07年的拍卖价格60万美元,价值400万人民币的话每个月租金合着多少合适?那为什么一个出租车牌照的价位如此高?因为政府限量。还是拿纽约为例,30年代最多的时候有3万辆出租车,现在法定不超过16900,实际上的运营数量是13000左右,06年投放的增量是308个。这个是不是和上海市对机动车牌照的控制很相似?根据经济学原理,限量使得价格高于均衡价格,制造了一个进入门槛,也为“黑市”提供了空间,这里指的就是黑车。所以有黑出租搞套牌车,有重庆黑帮控制出租车市场,还有一个灰色例子是上海私家车拿到江苏省去上牌。继续细究,为什么要人为限量呢?可以是政府变相征税,以前就是当奢侈税征,就像特种商品专卖制度一样,但这里我想更主要的动机还是控制机动车数量,尤其是在路上跑得相当多的出租车数量。不然,拥堵的成本是大家分摊的。北京对机动车数量几乎不加管制,保有量远大于收入水平相近的上海。而比上海管得更加严格的是香港,所以感觉在香港路上看到的都是名车好车,买辆便宜的车也上不起牌啊。比香港更严的是伦敦,不但牌照这样的一次性收费,工作日开车进城每次请付8镑,这可不是个小数目。政治压力不说,但从技术上论就减少拥堵成本和污染而言,是公认有效的,收来的钱补贴公交系统(这也是上海的牌照基金声称的用处)。

所以有些东西看似无理,其实是政府的公关不到位,老百姓自然不理解。


本帖一共被 4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就份子钱我也说几句

请移步:

胡丹青:就份子钱多几句嘴

家园 试着回答问题一

请移步:

胡丹青:就份子钱多几句嘴

家园 “份钱”降到极低的水平不那么容易

初衷是好,可是不容易

把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的出租车“份钱”降到极低的水平

现实上也有其下限,

胡丹青:就份子钱多几句嘴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