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由韩国一起铁路工程事故看到到汉字的重要性 -- 轩辕剑

共:💬48 🌺38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家园 江西也是上该
家园 我在网上看到韩国某科学系统的介绍网页是中韩文并用的

但是用的不像日本用的那么多。日本的,不翻译我也能看懂百分之三十。

家园 jqx本来就是由gkh或者zcs转化而来的
家园 我的一个前同事是湖南人。男的女的他读蓝的铝的。

有一次,他讲故事,说他的一个新疆同学告诉他,他们放羊的时候都带一个狼。我们都诧异坏了,后来才问清楚是一个馕。笑死了。

家园 貌似韩文去汉字化是二战后才开始的

我到汉城出差的时候,一个韩国经销商告诉我,他们六十岁左右的老人汉字读写都没问题的。像他这样二三十岁的,高中会上一年汉语课。不过最大的用处仅仅是会写自己的汉语名字,而且同样的字读音和中文读音相去甚远。

家园 读音不一样是中文的特点

因为不是拼音,所以就不要求读音一样了。

日本殖民时代,为了割裂韩国文化和中国文化的联系而强力推广韩文。这也迎合了朝鲜半岛的民族情绪。

家园 如果汉语也使用拼音文字,恐怕早就变成

北京语山东语四川语湖南语广东语……等等等等了

应该给秦始皇发一个一吨重的勋章

家园 若不是日本捣乱,朝鲜半岛和安南就不会和天朝渐行渐远

越南和朝鲜半岛在二战前汉化非常严重的,人民普遍都会读写汉语,对我天朝也是心存仰慕的。汉城王宫挂的匾赫然用汉字写着承恩门还有大汉门什么的,反正都是仰慕我天朝的字义。可惜后来民族文字一推广,几千年的潜移默化可就心血白费了。典型的还有外蒙,被前苏联帮助造了字母化的文字,和现在内蒙普遍使用汉语想比,几十年的时间就迥异了。

家园 京剧的念白中“大街”也是“大该”
家园 我有个贵州同学

打麻将的时候,扔出一张南风,底气十足地大喊一声“蓝!”

十几年前的事了,可现在每当打麻将的时候,都还能想起他的“蓝”。

家园 在我们这里那是骂人的词.....

同学之间互相嘲讽,例如某个人理了个发,可能就说:丫那发理得就像一个韩国人..

家园 说到汉字,可没日本人的事

朝鲜文里那些曲里拐弯的“谚文”是朝鲜王朝15世纪时的“世宗大王”让手下开发的《训民正音》,为了让老百姓会写字弄的拼音文字。上层贵族和读书人根本不用的,他们直接写汉文文章。

到了近代,谚文+汉文混用的书写方式逐渐普及

日本殖民时期,推行“皇民化”,韩文韩语逐渐被限制被禁。假设最极端的结果,韩国人都写日文了,那他们也至少会2000个左右汉字,和日本人一样

去汉字化是二战以后北朝鲜和韩国分别搞起来的,为了满足他们那点小小的民族自尊心。由此带来的大量同音异意语汇的苦果只有他们自己去品尝了。

当然汉字不可能被完全禁绝,至今韩国的学术文章、官方文书里还是有很多汉字词汇的。

家园 应该是

记得某部韩剧上有这么个情节,两个主人公争房屋所有权,其中一个和她朋友想在网上找找法律依据,结果打开一看,满屏汉字,于是面面相觑。

家园 从1970年代开始的

朴正熙执政时期,开始有计划有步骤地去汉字化。

1950~1960年代的报纸,跟日本差不多,也是中文夹杂着韩文的一些符号。

家园 我们都相互用这个话开玩笑

哎,你怎么这么像韩国人啊?(你丫长得真丑!)

都是这么相互损着玩。有人在韩国说我像韩国人,我会很不高兴地跟他说,我是中国人!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