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钻石 16 -- 橡树村

共:💬60 🌺340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上页 下页
家园 最近翻胡绳的那本近代史

看的心里堵得慌,没有最恶心,只有更恶心,必须得兼看红朝本纪才能平衡。去一大纪念馆参观时,印象最深的是那件据说是陈化成穿过的战甲,这样的牺牲只是中国那段历史的开始。

志愿军的理想是不需要灌输的,简简单单四个字 – “保家卫国”,让成千上万中国普通的耕读子弟前仆后继,视死如归。

这不是为一党一派而战,而是为保卫一个民族的和平与尊严而战。

没有那场改变中国命运的内战,就不可能造就出这样一支有信念的部队。

家园 十九世纪初那会儿的火炮分类跟现在很不一样

这个“火炮分类”的标准是在不断变化的... 十八世纪的标准到十九世纪就套不上了... 同样今天的标准去套二十二世纪的火炮(如果还有的话)肯定也过时了...

那会儿的“榴弹炮”就是发射“榴弹”的炮... 普通加农炮没法打榴弹 -- 英军倒是有一种特殊的“榴霰弹”可以用加农炮发射...

但是更普遍的是按弹丸重量分类,比方皇帝陛下的炮队装备着4磅炮,6磅炮,8磅炮和12磅炮... 虽然反贼军也有同级别火炮,但是法国磅比英国磅要重10%,所以皇帝的大炮无论威力还是射程都要优越一些...

“红衣大炮”这个名称沿用得太多,从明到清,一直管引进的西洋炮叫“红衣大炮”... 甚至清末的后膛装填线膛炮,仍然有人称“红衣大炮”...

家园 军事的变革似乎南北战争更早吧

基本上到了南北战争的后期大家就开始挖战壕、趴着射击,军服也变成比较隐蔽的颜色。英国人怎么到了1880年还没有跟上时代?打败拿破仑后加上克里米亚打败俄国后,欧洲无对手,东方干掉了我大清,大英帝国顺风顺水的日子过得太久了。。。。。。

家园 英国人要等到1900年代才改变

1881年和布尔人打仗吃的亏,1899年和布尔人打仗的时候还要继续吃。

没记性。

英军步兵也有好几种服装,infantry(58团)是红色的那种,rifle(60团)是绿色军装,下一节提到的Highlander(92团)是土黄色的。

家园 许久没有打大仗

旧式装备打殖民地军队还是很容易的,本土又孤悬欧洲大陆之外,缺乏变革的压力,1900年以后的变革主要是因为德国的崛起对他的海外殖民地有严峻挑战,不得不改革了。反过来好战的德国当时学习新东西学的非常快,不仅是武器装备,而且军队中军官和士兵的平均文化水平在当时各国的军队中位居第一。

家园 帮着挑挑小错...这段看的真爽...打牛牛!!

“布尔人可能会有不少人要由于英国士兵” ->优于?

还有就是当年的北美民兵甚至是后来的北美大陆军,是不是也是和布尔人一样散漫呢?

“对个人缺乏约束,布尔人的流动性非常强,昨天还在的人,今天可能就走了;甚至在战场上,布尔人不想打的时候,比如弹药打光了,可能根本不和指挥官说一声就走掉了。当然这不一定就是逃兵,布尔人很多时候是需要自备弹药的,人家可能回营地或者回家取弹药去了,但是这种状况很令布尔人的指挥官头疼,也是英国人看不起布尔人的地方:无组织,无纪律”

家园 谢谢

北美的事情没研究过,不清楚。不过南北战争是人类第一次演示战壕作战,这种非常残酷的战争,是需要一定的纪律约束的,应该不会向布尔人这样。

家园 【原创】钻石 18

橡树村:【原创】钻石 17

1881年2月26日下午6时,克里命令部队进行准备,9点半,队伍出发了。克里带的人数不算多,参加行动的有58团的两个连,170人;60步枪团3营的两个连,140人;92高地团的三个连,180人,来自海军的64人,此外还有几十名总部人员。克里的目标是马尤巴山Majuba Hill,朗峡山口周围的最高峰。路上很顺利,布尔人对英国人的行动没有丝毫察觉。希望山营地到马尤巴山之间,要经过恩威洛山Nkwelo的山脚,为了保证自己后方的安全,克里把60团的两个连都留在了半路的恩威洛Nkwelo山脚下,随后又把92团的一个连放到了连接恩威洛山与马尤巴山的山脊上。余下的人马,就还有大约370名士兵外加总部人员,一共405人。登山是非常辛苦的。英军当时士兵的装备,大约有一支步枪、70发子弹、刺刀、大衣、防水布、水壶,还有三天的干粮,总重量是58磅,一些人还带着挖掘工事的工具。带着这份重量在山路行进可不容易,特别是马尤巴山一些地方很是陡峭,不利于攀爬。从营地到山顶,虽然总共只有5英里的山路,英军却耗时五个半小时。最后的几百米特别艰难,登顶后,士兵们已经精疲力尽,到了山顶后不顾军官命令,横七竖八倒在地上休息,非常狼狈。这个时候大约是凌晨三点多。布尔人并没有在马尤巴山顶布置哨所。实际上,布尔人在马尤巴山顶的哨所,就是在26日下午撤掉的。没有惊扰布尔人,英军一时的混乱也就没造成什么影响。距离天亮还有一些时间,英军在战前有足够的时间休息,甚至能够小憩一会。不久,士兵们就恢复了体力。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从朗峡山口角度看到的马尤巴山。照片摄于此战后不久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爬山

和南非大多数山一样,马尤巴山的山顶是平平的,中间有一些凹陷,边缘突出,像个碟子。山顶西侧有一条深沟,深沟北面有一个小丘,后来被命名为麦当劳小丘,用曾经在这里驻守的一名92团军官命名;小丘旁边,连着一块东西向的长条形的高地,几乎把这个碟子一分两半。山顶的北面,还有一个脱离主峰的小丘,后来被命名为高顿小丘,名字来自防守这里的第92高顿高地步兵团Gordon Highlander。92高地步兵团是曾经参加过滑铁卢战役打败过拿破仑的队伍,后来征战过克里米亚战场,来南非之前刚刚赢得了阿富汗战争,表现一直不错,山地作战经验丰富,土黄色的军装也更加适应地形。马尤巴山顶最高的地方在山顶的南面,接近英军登山的地方。山顶的周长总共有1200米的样子,对于克里手上的400个人来讲,防守起来有点大。尽管如此,克里还是把海军和58团的110人以及总部放到了最高处,然后把余下的200多人散开,防守兵力显得稀薄;92团担任最外围的防御。克里还在山顶打了口井,看起来,克里有在这里呆一段时间的打算。令人奇怪的是,虽然费尽辛苦带了工具,除了海军搭建了一个简易的工事,克里没有命令构筑任何防御工事,甚至都没有收集石头来搭筑掩体。似乎克里并没有在山顶防守的打算,也许根本没想到布尔人会进攻?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从布尔人营地看到的马尤巴山。照片摄于1980年

布置完毕,差不多已经是凌晨4点半,天刚破晓,北面的高顿小丘也被92团士兵占领。借着清晨第一缕晨曦,英国人见到了北面的布尔人的营地,还见到了28日朗峡山口战役的战场全局。在敌人毫不知觉的情况下成功登顶,士兵们很兴奋。克里将军的计划究竟是什么无人知晓,但是士兵们都相信要有什么大事要发生,布尔人肯定要吃大亏了。没有军官约束,士兵们也不顾隐藏自己,在山脊上乱喊乱动,一些人向布尔人营地挥手,个别人甚至向远处的布尔人哨所开枪。这一下子终于惊动了布尔人。在这里过夜的布尔人至少有450人,忽然发现自己的上方有了声响,抬头一看是满山的英军,密密麻麻不知道有多少,很是吓了一跳,担心遭到英军炮火的袭击。炮火当然是等不到的,克里根本就没带炮。等了一阵子,见到英军没有进一步的行动,布尔人镇静下来,开始向山顶攻击。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布尔人的营地。背景可见马尤巴山。最左面士兵携带的就是Martini Henry步枪

这群布尔人的首领施密特是个久经战阵的老兵,朗峡战役的时候就有他一份。施密特组织了三路队伍,每路一两百人,分开向山顶的英军攻击。施密特的计划也很简单,三队人马尽快登山,分三个方向包围英国人。马尤巴山北面坡相对较缓,从布尔人这边登山,难度要比南坡小了很多,不过地形仍然很是复杂。这对于进攻者也有好处,地形的死角太多了,给了布尔人很不错的掩护,借着地势,布尔人逐渐接近山顶。随着距离顶峰越来越近,天色越来越亮,英军的人数也暴露在布尔人面前,见到英军人数并不多,布尔人更是增加了信心。接近主峰后,进攻正式开始。施密特采取了一个当时非常罕见的战术。进攻的队伍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人专门射击,并不着急移动,见到射程内的英军从藏身之处露出头来就开火,猎手们出身的布尔人射击水平都很不错,准确的射击打得英军不敢探头,也就无法还手,这样,另一部分人就可以安全地向前移动。等到这一部分人移动到了一定位置,就停止移动,开始射击,压制英国人的火力,原来射击的人开始移动,两队人交替前行。这个战术到现在还有广泛的应用,是步兵进攻的基本战术之一,无论是大队人马作战,还是三两个人的行动,交替火力掩护前进都是普遍的做法。这个战术的使用要求火力能够达到压制的效果,或者说需要火力有足够的准确性,也需要足够的速度,后来基本上是由机枪完成这个任务。19世纪的武器还达不到这个要求,只有在机枪以及Martini Henry之类的步枪出现后,这个战术的应用才成为可能。施密特可能在实战中尝试这个战术的第一人。虽然当时武器仍然难以满足完全火力压制的要求,但是这种新鲜的战法打得英军非常难受,完全没有还手的机会。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克里指挥的三场战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艺术作品中的马尤巴战役

中路的布尔人首先接近了顶峰旁边的高顿小丘,集中火力把这里人数不多的92团的士兵赶走,占领了小丘。布尔人又看上了山顶上的麦当劳小丘,这个小丘就在山顶边上,也可以直接攻击上去。防守这里的只有20名92团的士兵。没有工事的小丘怎么也不是可以防守的地方,在两个方向的布尔人的密集火力打击下,这20名士兵损失惨重,仅有几个英军生还,其中一名叫麦当劳,小丘以其命名。这个时候是中午12点30,战事已经进行了整整一上午,布尔人清扫了山顶周围的所有障碍,还占领的山顶上的一个高点,可以躲在小丘后面从上至下向山顶的英军射击。见到布尔人这么近,甚至还居高临下,山顶上无处躲藏的英军乱套了,不顾军官的命令,布置在山顶周围的士兵收缩了回来,集中到了山顶南部,来自不同单位的士兵混在了一起,完全没有组织。英军没见过这样的火力压制,对英军的信心形成了巨大打击,不敢冒头。军官命令士兵向前,士兵们装装样子,胡乱开上几枪,然后再换个角度溜回来,有的士兵根本指挥不动。有的军官试图把士兵重新按照编制组织起来,也无功而返。一个军官跑到克里前面,要求克里组织进攻冲锋去拚刺刀,把布尔人赶下去。这个建议应该是有道理的,布尔人没有装配刺刀,近身肉搏拚刺刀绝对不会是英军的对手。克里却回答,要等到布尔人的主动开始进攻,然后再开始反击。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马尤巴山山顶以及双方兵力动态

这时候,其他的布尔人也从两侧绕过来了,摸到了英军的侧面,开始向英军射击。背后突如其来的密集枪声成了压垮英军心理防线的最后一根稻草,英军炸营了,四处疯跑,有的士兵跑回山顶中心,有的士兵跑到东南角上山的路那边,试图下山,但是无论去哪里,都躲不开布尔人的枪弹。看到英军彻底混乱,布尔人冲到了英军面前,英军都没几个人想得起来要开枪,拚刺刀。克里将军站起来试图组织队伍撤退,还没等他下完命令,一发子弹击中了克里的头颅,一枪致命,这个时候是下午1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马尤巴战役中的克里将军

见到指挥官毙命,英军更加混乱,不少没有来得及跑下山的被布尔人俘虏。占领了山顶后,留在后方的布尔人开始组织骑兵,从马尤巴山与恩威洛山之间的山坡冲了下去,追击仍然在狂奔的英军,英军全线溃败,继续被屠杀。布尔人很快追到了克里预先留下的士兵的阵地,见到溃退的英军如此混乱,驻守这里的英军指挥官下令撤退,以4人死亡的代价把队伍安全拉回了希望山营地。布尔人追到了英军火炮的射程内才收兵,兴高采烈去打扫战场。马尤巴山战役,英军阵亡少将以下92人,另有134人受伤,59人被俘。布尔人的损失几乎可以忽略,1人亡,5人受伤。布尔人再次完胜。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追击

克里究竟为什么要到马尤巴山,历史学家和军事学家们已经讨论了一百多年,没有结果。马尤巴山最高点海拔1850多米,比英国人在希望山的营地高出600米,比朗峡山口两边的山也高出一百多米。这里可以俯瞰朗峡山口周边的地势,能看清楚布尔人的一举一动,布尔人的营地完全在视野内,应该会是一个不错的观察点。不过,也就是个观察点吧,似乎派这么多的兵力到一个观察点,没多大必要。这里距离朗峡山口毕竟还有些距离,要是在这里架上火炮协助进攻山口,这么远的距离对布尔人的实际威胁有限。虽然后膛炮在1860年代就开始应用了,但是在1881年火炮精确度还是个问题,还没有在这个距离精确控制炮火配合士兵进攻的先例;而且就克里的这几门炮,火力还是显得单薄,与其这么应用,不如把火炮放在更近的地方。这个举动显然不是一个大的行动计划的一部分,克里并没有命令其他部队去进攻朗峡山口,也没有命令在新堡待命的部队赶来增援,更重要的,克里这次行动根本就没带炮。不仅没带笨重的九磅炮,七磅炮,连加特林机枪和火箭都没带。克里直接用步兵翻越龙山的可能性也不大。这没有意义。这样不仅会分散了他有限的兵力,把他在希望山的营地完全暴露在布尔人的攻击之下,并且,就算他的步兵翻越了龙山,他仍然需要打通山口,否则英军的物资就无法运送。这就是说,克里占领马尤巴山的行动,目的似乎就是占领马尤巴山,究竟为什么,人们一直没找到合理的解释,克里战死在这里,除了他,没人知道为什么。奇怪但是可能也是最合理的猜测,是天真的克里仍然对大英帝国军队的威名充满了信心,相信只要布尔人睡醒以后忽然发现英国军队从天而降,就会崩溃、投降。这个解释,似乎比较容易被人接受,愚蠢的克里导致了英军丢人的惨败,至于战斗中的细节,就没人追究了。马尤巴山战役就这样进入了历史。有很多故事描述英军作战如何勇猛,甚至还打出了一个维多利亚十字勋章,只不过,从布尔人仅仅伤亡6人的战果来看,这些勇猛,怎么也令人怀疑。在敌人压力下溃败,确是无法回避的事实。大英帝国的陆军,也干这事?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英军在希望山的墓地。背景是马尤巴山

克里的尸体很快就被布尔人认了出来,几个英军战俘把将军的尸体抬到了布尔人的营地,几天后,交还给英军安葬。克里的墓碑现在还能在希望山见到,陪他在一起的,是他指挥的三场战役中阵亡的战士们。大约就在克里被击中的那一刻,第一次布尔战争就算结束了。马尤巴山战役之后,得到消息的伍德匆匆赶到希望山营地,收拾残局。正在与布尔人谈判的罗伯茨Frederick Roberts将军立刻接替了克里的位置,不过,已经没仗可打了。战败的消息到伦敦,举国震惊,很多英国人以此为奇耻大辱,战争部立刻准备了新的计划,要大举调兵,为阵亡士兵们报仇雪耻。不过格雷斯顿不同意立刻反击。格雷斯顿又想起了自己竞选时候的主张,觉得终于到了放弃德兰士瓦这个没有任何经济价值的地方的时候了。格雷斯顿说服了议会和英国女王,下定决心和布尔人谈判。3月6日,伍德将军代表英军,就在朗峡山口附近开始与布尔人正式会谈,谈判仍然不顺利,争争吵吵,不过总算坚持下来。最大的分歧是英国人坚持对德兰士瓦的宗主权,布尔人要求完全独立。最终,布尔人让步了,只要英国人完全不干涉,给个宗主权也没啥大问题。1881年8月3日,双方在比勒陀利亚签署了比勒陀利亚条约。除了宗主权的问题,条款中还规定英国人可以在土著人的利益受到威胁的时候,对南非共和国的事务进行干涉。这样,英国人终于承认了新独立的南非共和国。1883年,南非共和国举行总统选举,众望所归的克鲁格成为南非共和国首任总统。同年,克鲁格再次访问英国,提出了对比勒陀利亚条约的修改,再次要求修改这两个条款。英国这次没有再度坚持,1884年,双方重新签署了伦敦条约,确立了19世纪末期南部非洲白人势力的政治格局。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罗伯茨将军

橡树村:【原创】钻石 19

关键词(Tags): #南非历史#钻石黄金战争#钻石

本帖一共被 3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沙发
家园 首看首花首回复
家园 钻石沙发!
家园 仗打得莫名其妙,死的也窝囊

英国佬喜欢“精英统治”,问题是好像没有那么多“精英”呵... 这个克里少将,从上任到死,好像找不出什么值得一提的地方嘛...

家园 英军里面的政治斗争也很厉害的

有了派系之争,能力啥的,就不这么重要了;实在解释不了,颠倒黑白也在所不惜。

第一次布尔战争时间太短,表现不明显。其实这些兵让伍德领军,就不会打这类窝囊仗。可惜伍德完全是靠军功打出来的,没后台。到第二次布尔战争,政治斗争就更厉害了,非洲派和印度派的争夺非常激烈。到时候会花些笔墨描写这里面的乱七八糟。

应该能看到后来大英帝国衰落的原因了。

家园 这就是个送死的将军啊

要死就在平地上死嘛,还巴巴的爬那么高,爬了半宿去送死……

家园 所有的地方都一样啊

国家强盛的时候,可以不在乎这些损失。

衰弱的时候,就完蛋了。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上页 下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