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上海贫困女研究生宿舍内自缢身亡(图)!!!!! -- wxmang的书童甲

共:💬971 🌺1620 🌵60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5
下页 末页
家园 人是有承受极限的

特别是这种涉及家庭,外人很难体会的事情。这跟性格的关系倒不是很大,我不认为合住被拒是她自杀的全部原因,她的家人跟社会一样,也是她压力的来源,如果自已不是在同样的环境下,很难就说会比她更坚强,而且每个人的观念道理感也不尽相同,只要过得去自已那一关,出卖肉体出卖灵魂在当下的社会都能被宽容,为什么不能宽容一个尽力承担责任的女子呢?还是多点宽容吧。

家园 看来你也是个幸福的人

你真能确定“知识改变命运”是她对社会的控诉?如果是,那你认为又是谁给她灌输的这个信念?

如果是社会给她灌输的这个信念那我认为既便她控诉也是有道理的,如果是她家庭给她灌输的那我认为她控诉的对象是她的家庭而不是社会,何必口出戏码之言,我不明白你在维护的是什么。

家园 还是多理解吧

也许不要孩子他的压力更大,家里父母抱孙子的期许,社会工作环境的成见等等。对他来讲不一定就更好过点,他已经很可怜了,多点宽容吧。

家园 结论太过主观化,缺乏有力的实际例子作支撑

养尊处优的公子小姐虽然受到改造,失去了地位、财富,但从小在顺境之中形成的自信,多数人还是能挺过所遭遇的状况。

这个需要对两个群体作比较,然后用统计数据说明问题。

富家子弟的心理性格是否正常,历史上刚好有一个群体性的例子:八旗子弟。

家园 看《血色浪漫》的时候

看《血色浪漫》的时候,讲到钟跃民下乡的那个村,50年里有48年靠要饭。我当时就想,这块土地既然不能养活自己,为什么还要在这里生活下去。自己懒不愿意走,就把要饭当成想当然的事,还要把孩子生在这里。孩子有多无辜?但凡有一点积极的想法,会不会这样呢?

换回我们自己,现在父母也天天追着我要孩子,我本人也相当喜欢小孩子。但是我能不能不考虑自己的收入水平就只为让爸妈高兴而生孩子?

你可以说生,也可以让我宽容。这些我接受。不负责任的父母海了去了,我知道,但是决不认同,也决无怜悯之心给他们。

家园 天涯上的帖子更多

天涯上的帖子更多。

就我看的结论,讽刺杨元元的有,但是极少。多数还是讽刺其家人,另外也有攻击学校的。

出卖肉体的也是,有同情的,何尝没有讥讽的?

不可能强求所有人看法一致,求个主流看法就可以了。

家园 有的时候

有的时候,并不是不想走也不一定是懒

而是没法走。

出去打工赚钱,也是要有人脉要有机会的,否则大城市里面的乞丐,未必天生愿意干这行;现在竞争也激烈呢。

好比杨元元,有她自己的因素家人的因素,确实也有起跑线的因素。

家园 我只是想说并不是每个人都有相同的选择权利。

而且战争年代大家也照样结婚生子,那时候的小孩子也是无辜的啊,那些小孩就不应该来到世上么。怎么说呢,有些事情看起来有选择,实际上却不是一道单纯的选择题那么简单。

家园 战争年代大家也照样结婚生子

可以生啊,但是生之前是不是应该对这个孩子的未来做出一个几本的规划?如果生孩子这种事只是一个下意识的行为,或者说是某种行为的结果,与动物有什么区别?

战争期间,或者说我理解的在国内就是指60年前左右,当时生孩子的动机很可能只是保持家族延续,至于孩子能不能活,活出个什么水平,不考虑。但是我们现在还要保持这种很“传统”的观念么,似乎无此必要了。我的观点是,如果准备要为人父母,先记住一句话,孩子不是求着你把他生出来的,他们是被动的出生,所以要保证好他们成年前的生活,保证好他们可以接受到良好公正的教育,保证给他们正直健全的人格。

家园 是啊,人与人之间的理解有时候是很难的。

像这种掺杂了很多社会问题的事件更是这样。

杨元元当然不是完人,肯定犯过错误,能力也不是很出众,不过这些不应该是对她苛求的理由,至少她还是在尽力对社会对家庭尽自已力所能及的责任。面对困境她尽力了却看不到任何希望,她的困境生前得不到社会的关心,死后却变成了社会的热点,她的原罪就是她没有能背负住一些本不该由她来背负的东西,如果说这就是现实的话,那这个现实也太冷酷了点。

对死者来说,死了也就解脱了,什么钱啊,什么性格命运啊,对死者都没有任何意义。不过对于生者来说,即便不能得到实际的帮助,应该还是愿意生活在一个更能相互理相互支持的社会里。

家园 这个只是拿来做引子的

其实当时没什么打工赚钱之说,能活命足矣。

对于杨元元,和她的家人(她还有个弟弟和母亲吧,我知道的不多)我想她和她弟弟从本科毕业起,最重要的事情应该就是解决生存危机,而不是像鸵鸟一样依靠继续学业靠救济渡日。

家园 我也认为

我也认为,杨元元在02年毕业到09年之间这段路是没走好的

人生最宝贵的莫过于这段路。

放弃工作读研究生不是不行,只不过要么已经有个很好的基础,要么实在有过硬的关系。否则30岁读研究生,风险太大。

家园 无论是不是战争年代,

作父母的有几个不会考虑孩子能不能活,能活出个什么水平的。可能战争年代的父母考虑这个问题还更多一些。

而且每个人所处的环境与观念都是不一样的。你的最低要求在别人那里可能都是一种奢侈,人穷就没有要小孩子的权利吗?战乱时代大家都不知道明天会怎么样,如何对小孩的未来作出具体的规化,又怎么能保证小孩子成年前的好生活。难道就因此不要小孩了啊。

说到良好公正的教育,每个人都有自已的标准,对于有些人来说只有去哈费麻省北大清华才算良好的教育,对你来讲却可能不这样认为,在那些人眼里,其它人又何尝不是没有资格要小孩的呢。

家园 恩,毕业工作之后再想返回校园

艰难颇多。接受教育现在已经越来越成为一件奢侈的事了

家园 囧了

你根本没仔细看吧

公务员那个,是她妈妈嫌弃不是北京上海的公务员,于是不让她去

再说苦日子看你怎么定义了

不富贵,不找北京上海的富贵男人结婚就是苦日子么

那中国大部分人大概都应该去自杀了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