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国内“年轻”博士生的苦日子 -- 高士奇

共:💬19 🌺9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家园 油油,如果做预测,去一些金融机构里蹲蹲也有些好处,

有些变量在学院里只知道相关的,在那儿可以找到因果关系。所以格老能和华尔街沟通得很好。

家园 嗯,如果是做empirical study,会有帮助。

不过我的感觉就是如果是做academic research的话,有无工作经验对未来的发展不太大。嗯,也许有无工作经验对于进入industry的那些人的发展比较重要。

家园 和陶陶说话时,突然想到一篇paper。

the making of an economist

colander and klamer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 vol.1.no.2 1987

虽然有点老,不过蛮有意思的。当年调查的那一批人,现在想来大都是教授了。

家园 俺导师近三年招的博士生人数:12/14/18

近三年招的硕士生人数:50+/50+/60+。

为了养活这么多人,每年365天,他都在忙于四处扎项目。

国内多数工科的博士生都处于“自导”状态,而硕士生、你就根本不要指望在毕业之前导师会记住你的名字。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